回覆列表
  • 1 # 育兒甘殿下

    溝通有用嗎?不是你聽不懂我在說什麼就是你不知道我要做什麼,不知道我為什麼要這樣做。然後我也不知道你們為什麼一定要我這樣做,雖然你們都是為我好但是我並不知道怎麼個好法,我沒有活到你們那個年紀,所以我沒法用經驗來說服我自己。所以不願意溝通的原因最後就四個字“你們不懂”

  • 2 # 笨點點

    1. “你還小,懂什麼?”

    生活中經常能聽到這樣的對話:

    “媽媽,這件衣服好漂亮!”

    “你還小,不懂。這衣服不經看,過兩天就不會喜歡了。”

    “媽媽,外婆給了我好多壓歲錢,我想買......”“不行!你還小,不會用錢!淨買些中看不中用的!”

    “你還小,懂什麼?”幾乎成了父母拒絕孩子要求的範本。

    其實父母的本意都是為孩子好,但是表達的方式不對,在孩子聽來,就是一味的否定。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拒絕與父母分享和交流。

    曾經看過一個視訊時,外國專家說:

    “家長不能每次都指出孩子們說錯了,這樣會打擊他們的自信,以至於以後都不願意張嘴了。”

    父母們的否定,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主意識,過度依賴父母。孩子也會因此而失去自信,變得敏感又自卑。

    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放權”,一方面平等對待孩子,尊重他們的選擇權;

    另外一方面,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利弊,讓孩子自己選擇,並且承擔後果。

    家長的肯定,能拉近親子間的距離,也能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2. “我還不知道你?”

    朋友從小就跟家裡關係不好,一次聊天中說到,父母總是不信任她。

    小學的時候期末考試,最後一道大題超綱了,於是學校把最後一題去掉,總分算80分。朋友考了78分回去,被打了一頓。

    她跟父母解釋,結果父母說她是“撒謊精”:

    “我還不知道你?一定是考差了編瞎話,我看老師怎麼說!”

    第二天,父母打電話問過之後,發現確實如此。

    她滿心歡喜等父母道歉,結果過了一週,她才意識到,父母根本沒打算道歉。

    她說,父母對她不信任,迷信“眼見為實”,一旦事情脫離控制,就懷疑她在撒謊。

    不信任孩子的父母,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失去了信任的家庭,少了家人的關懷,多了戒備的疑心。父母用自己多年的經驗來推測孩子,導致親子關係在猜忌中日漸淡漠。

    父母們可以:

    在有確定證據的時候才進行批評教育;

    嘗試用詢問代替訓斥;

    如果孩子撒謊,給予懲罰;

    如果自己誤會孩子,也要及時道歉。

    家庭關係裡,父母可以放低自己的位置,只有親切的朋友姿態,才能讓孩子們放下戒備,暢所欲言。

    3.“你看看別人,再看看你!”

    相信每一個家長在參加過家長會以後,都會冒出一個念頭:

    “為什麼別人家孩子這麼厲害,我的孩子成績這麼差?是不是他沒有用功?”

    回頭看到孩子一臉無辜地看著自己,更是抑制不住動手的衝動。

    有一個小品講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主角宇男成績很差,偏偏隔壁鄰居是成績很好的別人家孩子。

    媽媽追著他打,問他怎麼只考了39分,別人卻能考100!

    他好不容易把媽媽哄好了,隔壁家雙胞胎弟弟又路過了。

    他的媽媽一問,更生氣了,“你看沒看見別人家孩子!再看看你!”

    這時隔壁弟弟不嫌事大的補了一句:“你是不是把9分的卷子改成39啦?”

    他痛心疾首地瞪了一眼弟弟,又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媽媽。

    ——“你說你考個39就算了!連39都是假的!”

    攤上這種孩子,氣是肯定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有沒有良好的品質,會不會也是別人眼中的“別人家孩子”。

    成績上的比較,會打擊孩子自信心,讓他變得自卑,對他人充滿羨慕,也可能會敵視他人,影響人際關係。

    這時,我們應該鼓勵孩子進步,只跟自己比,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和人生道路;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肯定他的優秀。

    4.“整天心思不放學習上”

    還記得去朋友家的時候,她總是跟我抱怨孩子什麼話都不跟她說,她接孩子放學回家,看同班孩子跟媽媽有說有笑的,很是羨慕。

    我心裡清楚,其中原由,只因她的一句話。

    之前跟朋友一起接孩子放學,小葉子先出來,手心握著幾隻千紙鶴。

    朋友的女兒緊跟著出來,她跑到朋友面前,獻寶似的向朋友舉起了手裡晶瑩剔透的小瓶子,笑著說:

    “媽媽你看!我給你疊了好多千紙鶴!老師說......”

    “又搞這些亂七八糟的!整天心思不放在學習上!”

    小女孩目光閃爍著收回了手,把小小的玻璃瓶護在胸前。

    “人家小葉子怎麼就疊了幾個,你疊了一罐子?上課是不是又沒聽講,光疊紙去了?!”

    她可憐的女兒咬著嘴脣,低下了頭,眼淚一滴滴洇開在衣服上。

    我拉了拉朋友,心裡清楚,她是想送給媽媽的,有個“迷信”的說法,千紙鶴疊了一千隻,就能為人祈福。

    孩子不願意跟她說話,就是因為那句“整天心思不放在學習上”。

    當孩子想要與她交流的時候,她用“學習”來堵住孩子的嘴。與此同時,她又羨慕那些能與孩子自在交流的父母,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父母要學會接納孩子眼中的美好,不吝惜誇獎和讚揚,告訴孩子你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會因為她學習不好而不愛她,給她充分的安全感。

    只有孩子在感覺到有安全感、被愛著的時候,才會與父母無所不談。

    莎士比亞說得好:“不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凡事必須三思而行。”

    為人父母更是如此,有時,你的一句不經意的話,就可能關上孩子的心門。

    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從體諒孩子,好好交流做起。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3 # 使用者5902211006927

    叛逆是每個人必須都經過一段時期,這段時期很重要。如果你是父母的話,那你應該換種方式和孩子交流,不要一味的約束孩子,要明白這個時候越約束孩子越容易使孩子進行反抗,所以要儘量和孩子建立一種朋友的關係,讓你們之間儘量做到無話不談,孩子遇到了什麼問,父母也不要對他進行批評,要進行適當的溝通,從他的角度看問題的原因,再從大的角度替他分析問題,語氣要平和,要注意詞彙的運用,不要使孩子感到敏感。如果是孩子的話,要儘量控制自己的脾氣,凡事三思而後行,遇到問題多與父母溝通,試圖讓父母明白自己現在的困惑,要儘量做到冷靜思考問題。

  • 4 # 大美兒童樂園

    孩子不願意和家長交流,一定會有他們自己的理由。有很多家長都會問我,為什麼你家的孩子有什麼心裡話都願意和你說,而我家的孩子怎麼追問都不說呢?我就會反問那些家長,你知道你家孩子不愛和家長交流的原因嗎?回答幾乎是不知道。作為孩子的父母,不知道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與自己交流,我覺得這是很失敗的父母。你不對你的孩子真正的了解,你又該用什麼方式去和你的孩子交流?你知道你的孩子喜歡怎樣的交流方式嗎?所以這些問題你一定要先弄明白,不然你只會讓孩子越發的疏遠你。

  • 5 # 嘚吧嘚講

    1、等級劃分 父母總是高姿態,沒有和孩子在一個等級,總是高高在上訓訴、嚴厲、恐嚇,孩子產生距離感。

    2、距離感 父母下班到家就是玩手機,看電視等,陪孩子學習,娛樂時間有限,導致孩子與父母間距離越來越遠。

    真誠希望家長多一些呵護、互動!

  • 6 # 初夏澤

    我阿姨在和我聊天的時候,抱怨小表妹不願意和她溝通,讓她很是煩惱。於是我趁著表妹在我家小住的時候和她來了深層次的交流。

    在這次交流中我發現了幾個問題;

    一、阿姨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耗在“工作”和家務上。

    小表妹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

    兩個人沒有什麼共同的交流點。

    二、阿姨已經沒有什麼精力和時間了,然後對錶妹的問題,包括學校老師給阿姨的通知也沒認真看待。導致了表妹覺得媽媽並不關心自己。還有種就算我和你說,說了你也不懂的心理作用在。然後,慢慢的抗拒和阿姨溝通交流。

    三、阿姨對錶妹管的太多。比如說;外面不安全,不要去外面玩。不準早戀,不要交太多朋友,不要玩手機看電視玩遊戲等等…讓表妹覺得沒有自己的生活。

    一般來說,很多孩子本來是很喜歡和父母溝通的,但可能會發現不論自己和父母講什麼問題,說什麼現象,父母都會用自己的觀念來反駁孩子。讓孩子用自己的這種思維去看待這個問題,而卻從來不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也從來不認可孩子想法。

    如果孩子也不認可父母的思維方式,那麼兩個人就會停止交流。

    希望這個答案對你有幫助,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這問題,你會更了解她的。

  • 7 # 充實自己5659419

    首先要確定一下你家的孩子多大年齡,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建議先試著與孩子做朋友,嘗試融入他的世界中,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體會到孩子心理起伏過程,這樣你才能理解孩子的困難或者困惑,才能有效的與之溝通。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生完寶寶後,胸像癟了一樣,以前穿C,現在穿B都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