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笑面對糖尿病
-
2 # 小眼睛醫生愛運動
我是小眼睛醫生
專注於心腦血管疾病
致力於公眾健康
熱愛於健身的心內科醫生
如何診斷糖尿病呢?
糖尿病的診斷需要做OGTT和胰島素釋放實驗,從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進城評估診斷。
我們認為空腹血糖超過7.0mmol/L的時候,同事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11.1mmol/L的時候,能夠診斷為糖尿病,顯然你不符合。
但是,你目前的血糖也不正常。
我們認為正常血糖應該是,空腹血糖在6.1mmol/L以下,或者餐後2小時血糖在7.8mmol/L以下。
你的餐後2小時血糖是增高的。
你的血糖狀態稱為胰島素功能減退期。屬於糖尿病前期狀態。雖然不嚴重,但是你需要提高警惕了,避免進一步進展成為糖尿病。
所以,請你開始關注糖尿病宣教知識,減輕體重,提高運動量,規律飲食。
覺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覆告訴我。
-
3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幫您做解答】
家用血糖儀為人們日常檢測血糖提供了方便,但血糖儀只能作為監測血糖來用,要對糖尿病作出明確診斷還是要在醫院透過靜脈採血的方式來進行,因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以靜脈血測量結果而制定的,通常採用的檢測方法是:
空腹測量血糖後,口服75克無水葡萄糖進食2兩面粉做的饅頭,檢測半小時或1小時、2小時、3小時的血糖,這種檢測法稱為葡萄糖耐量試驗或饅頭餐試驗,與此同時還可進行的一項檢查稱為胰島素釋放試驗,兩項檢查加在一起是最為標準的糖尿病診斷方法。
進餐後隨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不斷升高,在餐後30-60分鐘血糖會達到最高峰,但最點因人而異,無法找出統一的時間點;隨後逐漸下降,絕大多數人至餐後2小時胃中的食物基本排空,小腸吸收葡萄基本完成,因此把餐後2小時的血糖作為衡量餐後血糖的標準時間,之後血糖會進一步下降,至餐後3小時基本接近空腹時水平。
血糖升高後會刺激胰島細胞分泌大量的胰島素。胰島素所起的作用是促進血糖的利用達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其分泌量的多少與血糖變化相一致,即也是在餐後30-60分鐘達最高峰,隨後不斷下降,至餐後3小時時接近空腹時的水平。
正常情況下,血糖變化的曲線與胰島素分泌量的變化曲線是相吻合的,如果胰島素的分泌量不能隨血糖的升高而增加,即會造成血糖無法被充分利用,導致血糖升高,這是糖尿病發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糖尿病診斷時,兩項檢查應同時進行,以便根據胰島素分泌情況判斷糖尿病的輕重。
那麼,如何判斷糖耐量試驗的結果呢?
空腹血糖:正常值是3.9-6.1mmol/L;糖尿病前期是6.1-7.0mmol/L;糖尿病是大於7.0mmol/L
餐後1小時:透過小於9.4mmol/L,最高不超過11.1mmol/L,超過11.1mmol/L可診斷為糖尿病
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值是4.4-7.8mmol/L;糖尿病前期是7.9-11.1mmol/L;糖尿病是大於11.1mmol/L
這位朋友空腹血糖5.91mmol/L,糖耐量試驗喝葡萄糖水2小時後9.38mmol/L,表明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水平,雖然不能診斷為糖尿病,但表明血糖發生了異常升高,如不加干預治療將很快發展為糖尿病。
對糖尿病前期的治療,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飲食,減少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攝入,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同時每天進行至少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而檢驗干預效果是否有效的最簡單方法就是降低體重,如能在3-6個月對減輕5-10公斤體重,無論是空腹血糖還是餐後血糖都將得到有效控制。
-
4 # e醫路同行
不嚴重。空腹血糖臨近正常值高限,糖耐量異常。這種情況問題不大,但是這種情況的人群,是二型糖尿病的“後備軍”,如果不注意,有可能會發展為二型糖尿病。糖耐量異常,往往是胰島B細胞功能下降、胰島素抵抗最開始的表現,這時候你已經處於糖代謝功能輕度異常的狀態了,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那麼就更加應該注意了,因為可能不久的將來,你就是真正的糖尿病人了!糖耐量異常,怎麼辦?首先,一般來講,糖耐量異常不需要藥物治療,記住兩點即可:管住嘴,邁開腿。一定要注意飲食的調整,每餐8分飽即可,麵食佔總食物50%左右,且麵食以全麥、粗糧為主,其餘的以蔬菜水果、優質蛋白、少量脂肪作為補充。堅持有氧運動,保持正常體重,有助於降低胰島素抵抗,避免發展為糖尿病!
回覆列表
這個提示是糖尿病前期,糖耐量減低。
糖尿病前期又稱為糖調節受損,是介於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間的一種狀態,被認為是糖尿病的預警訊號,若不加以干預,則極有可能發展為2型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的主要表現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異常(IGT),二者可單獨或合併出現:
空腹血糖受損(IFG):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間。
糖耐量低減(IGT):餐後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間。
如何預防和改善糖尿病前期?
中國的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證實,對糖耐量受損者進行3年左右的生活方式干預,可使其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程度降低60%左右;美國學者採用藥物(二甲雙胍)干預的方法,平均觀察3年,證實可使糖耐量受損者患2型糖尿病的危險程度降低25%~30%。
這一系列研究結果給了我們兩個重要啟示:
一是糖尿病的自然病程是可以改變的,若在糖尿病前期階段進行積極的干預,能夠有效延緩甚至終止糖尿病的發生;
二是調節生活方式甚至比服用藥物的效果還要好。那麼正確的調節生活方式(多動一點,少吃一點,勤查一點)可以說是一種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的干預手段。
請關注線上指導控糖先行者——微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