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行者陝西
-
2 # 電玩大師
如果您問的是轉基因玉米目前抗病抗蟲能力強,但是也會有蟲,很少幾乎沒有但是肯定會有。這個說法是個普通玉米相比較。不知道你滿不滿意
-
3 # 六十天的一二三
這要看玉米經過了什麼樣的改造,例如:轉基因後玉米,可能只是產量提高了,蟲子還是照樣吃的。並沒有起到防禦病蟲的作用
-
4 # 大豐收葡萄植保
首先你得確定改造指的是什麼定義,是轉基因育種出來的?還是雜交育種出來的?
而雜交育種出來的種子,是把優秀的基因比如在抗蟲方面,經過多次雜交,篩選出來的,在受害蟲危害方面可能會輕一些。
-
5 # 摘風堂
只要是植物不可能完全沒有蟲。它們與昆蟲的關係也不一定是敵對的。有很多植物依賴蟲來傳播受粉。
現在農作物經過培育改良具有很好的抗病蟲害能力,就算是轉基因農作物也會生蟲只是生蟲害機率減少。轉基因是非常規基因排序,是好是壞我們平民還不能評判。是需要歷史驗證的。科學進步在農業上的體現非常巨大。
-
6 # 鄉下人強仔
養殖界內有這麼一句話“國內沒有安全的玉米”,各大養殖老闆是“談黴色變”,玉米一旦黴變就不是賣不上價格的問題,而是根本就賣不出去。因此,新鮮玉米的儲存就非常關鍵。
全國農技中心組織有關專家預測了今年玉米病蟲害的發生趨勢,認為2018年全國玉米病蟲害發生重於常年,累計發生面積可達10.8億畝次!最終,相關專家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制定了《2018年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會同有關專家分析預測,2018年全國玉米病蟲害發生重於常年,東北、華北地區玉米螟、粘蟲、地下害蟲、大斑病為害重,黃淮海地區玉米螟、棉鈴蟲、二點委夜蛾、褐斑病發生突出,西北和西南地區棉鈴蟲、蚜蟲、葉蟎、粘蟲、小斑病發生普遍,預計發生面積10.8億畝次。為做好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特制訂本方案。
1、麥蛾,屬鱗翅目,麥蛾科,各地均有分佈。幼蟲蛀食小麥、水稻、玉米等多種作物的種子,是中國倉儲主要害蟲之一。一般一年發生3~4代,以老齡幼蟲在糧粒中越冬。幼蟲孵化後,由種子胚部鑽入其內蛀食。
2、玉米象 玉米象,屬鞘翅目,象甲科分佈全世界。幼蟲在種子內為害是種子貯藏中的一種最主要的初期生害蟲。成蟲可以食害所有作物的種子,常年發生,各地隨氣溫的高低不同而每年發生的世代數也不同。完成一個世代約需 30~60d。氣溫降至15℃以下時,其成蟲潛伏在倉庫內潮溼黑暗的地方越冬。玉米象發育最適溫度 24~30℃,相對溼度為90%~100%。在種子貯藏過程中,發現蟲害比較嚴重時,應進行磷化鋁燻蒸。倉庫內施藥1~4片/m2。一般燻蒸5d,然後散氣3d。放藥時做好防毒工作,並應注意片劑間隔不小於2cm,以免產生過多的磷化氫氣體而聚熱燃燒。
-
7 # 心存感激1014
不得不說蟲害確實少了!!以前收穫季節的老鼠窩不見了玉米大豆幾乎不見破損!確切的說老鼠在田地裡幾乎消失了可不知道是轉基因的功勞呢還是其他方面但是就連豆子地以前有的豆蟲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了。求解!
-
8 # 手機使用者9023142315
凡是蟲子不吃的都是轉基因作物!研究不過是雜交了轉基因品種吧!所以不能起蟲子了,可是轉基因是有毒的,會害了華人!
-
9 # 感恩九月
1、玉米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致使蟲子的繁殖量增多。
2、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會生蟲,玉米中不可避免的含有蟲卵。
3、在儲存的過程中,封口不嚴,混進飛蛾產卵,孵出蟲子等。
-
10 # 科學興農
轉基因作物抗蟲原理
目前篩選到的比較有利用價值的抗蟲基因就是bt基因,該基因目前在抗蟲棉、抗蟲玉米、抗蟲水稻、抗蟲大豆中具有所應用,當然政策性限制,目前中國只有抗蟲棉在應用bt抗蟲基因。
對於bt抗蟲基因而言,其在轉入農作物體內之後能夠編碼出BT毒性蛋白,當然這個毒性是相對的,只針對鱗翅目等少數幾個目的害蟲有效!在害蟲吞食了還有bt蛋白的作物後,在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BT蛋白被水解為肽段,同腸胃(中腸)細胞受體結合,導致鱗翅目害蟲的腸道細胞膜滲透壓平衡遭到破壞,進而腸道穿孔而死亡。
轉基因作物真的對鱗翅目完全有效?從上面的原理看,似乎轉BT基因的農作物可以完全克服鱗翅目害蟲。不過現實卻並非完全如此的。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吧!大家可能聽說過耐藥性的說法,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長期使用卡那黴素抗生素的話,再使用卡那黴素抗生素的時候,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對於身體內所感染的細菌不再起作用。
而轉基因作物的應用也是同樣的道理,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強條件選擇則會大大加速鱗翅目害蟲向抗BT蛋白的方向進化,這樣在昆蟲的後代抗性基因頻率就會逐步加大。那麼在經過連續幾年的使用後,連原本有效的鱗翅目害蟲也可能不抗。
這樣的案例在印度、巴西都曾有發生,當然生物及育種學家並非不知道這個道理,因此在印度孟山都為農民所搭配銷售的轉基因抗蟲棉中會附贈一包非轉基因棉花種子。不過種子到了農民手中後將那包非轉基因種子隨手就丟掉 了,因為農民種植後發現那包非轉的種子都被害蟲蠶食,根本沒有效果,因此都不願意去種植。殊不知在經過了連續幾年的種植後,鱗翅目害蟲又重新氾濫。
因此來說,轉基因抗蟲作物也並非完全抗蟲,比如說中國的轉基因抗蟲棉,據調查發現其中實際上混雜了少量非抗蟲的種子,而且由於中國國情農田田塊較小,棉田周邊還有大量的玉米等其他農作物,因此才能持續的維持抗蟲棉的抗性。
綜上來說,對於基因改造的農作物(包括玉米)抗蟲是肯定的,但是絕非絕對的。能夠抗絕大部分的鱗翅目害蟲,但是對於不少科目的昆蟲還是無法起作用的,比如說玉米能夠抗主要昆蟲玉米螟,黏蟲。不過如果說所有農作物全部都種植抗蟲品種的話也會加速昆蟲的進化,反而可能導致原本對鱗翅目保有抗性的昆蟲都喪失了抗性。
回覆列表
穀類或者任何食品都是由儲存期限的,一般穀類的能儲存完好渡過梅雨季節和冬季潮溼季節,還是可以食用,但時間也不能過長的。一般完全不長蟲子或者煮不爛的玉米,不是加了某種化學成分儲存就是轉基因處理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