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魚眼看世界

    從小在農村成長、生活,聽老人講過很多農諺。工作以後,又從事和農業相關的工作。現在來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何為農諺

    農諺,就是關於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的諺語,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總結的經驗,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農諺簡練、簡潔,通俗易懂,涵蓋了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氣象、節氣、操作技能等多個方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科學性,群眾性和地域性,對農業生產具有很高的指導作用,透過“父詔其子、兄詔其弟”口口相傳的方式流傳、傳承至今。如: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季;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等等。

    “頭遍淺、二遍深、三次鋤土培麻根”,這句農諺是關於鋤地鬆土這一生產技能的,主要闡述了鋤地鬆土的作用,以及每次鋤地鬆土的技術要領。其目的是為了作物增產,農民增收。

    用鋤頭鋤地,在早期農業生產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除草,除掉田間雜草、野菜,使其不能爭奪作物的養分;二是保墒,在天氣乾旱時,鋤地可切斷土地的毛細管,能夠有效減少土地水分的蒸發,保障作物的供水需求;大雨過後無積水時進行鋤地,可使表層土壤鬆動、疏鬆,擴大蒸發面積,加快表層水分蒸發,減慢深層土壤水分流失。三是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土地被疏鬆之後,會使表層土壤與空氣接觸面積增大,有助於作物根系呼吸。四是培根扶壯抗倒伏。就是增加根部的附著力,抵禦大風等自然災害,促進作物增產。

    當然,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經很少再使用“半截木頭半截鐵”的鋤頭了,一般在作物播種前就採用機械化深耕松技術,後期使用機械化劃鋤。

    個人感覺,題幹中的這句話跟“一回生、兩回熟,三回是朋友”有點像,初次交往,泛泛而交,淺嘗輒止;隨著交往的深入,逐漸能夠了解對方的脾氣秉性,也就“日久見人心”了。農民對於莊稼,就與我們跟朋友相處有相通之處。農民對莊稼用了足夠的心思,以期望到頭來可以得到一個好收成作為回報;我們對待自己的朋友,用足夠的真心,以期換來同甘共苦!我是鼓動傳聲,關注社會、三農問題,分享個人經驗和認識,期望與大家真誠互動!

  • 2 # 從善如劉L

    所有的農業諺語,都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只是中國的老祖宗們,對農作物不同生長期需要採取的田間管理的總結,而硬要是把做人聯絡起來,還是沒有一點道理的!

    我曾在農村種過地,對這一說法也是深有體會的,頭遍淺,是因為鏟頭遍地的時候,地裡的小苗才剛剛出土,根還沒紮下去,你只能是輕鬆淺淺的鬆鬆土,把小苗附近的小草鋤掉即可,如果稍深鋤的話,就會把小苗的根鋤掉,鋤掉了苗根,那苗還能活下去嗎!

    說到二遍深,就是小苗已經稍微的長高長大了,那就要深耕深鋤了,這樣莊稼才會能夠把根紮下去,就會毫不客氣的吸收水份,吸收營養,才會能夠茁壯成長起來,而莊稼在這個時候的成長,才能夠保證秋天的豐收的!

    所謂的三次鋤土培麻根,那就是莊稼已經很高很壯了,這個時候,就是要最後對莊稼進行深耕培土,讓莊稼的根部牢牢的紮根土壤之中,在我們這裡,就是一次最後的秋天封壟了,封壟之後,所有莊稼的田間管理工作也就全部完成了!

    所以,農業諺語,“頭遍淺,二遍深,三次鋤土培麻根”,只是農村的諺語而已!

  • 3 # 洞察三農永珍

    問題:農業諺語“頭遍淺,二遍深,三遍鋤土培麻根”,講的是什麼道理?

    對於我們這些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來說,耳濡目染了不少農村的俗語和農業方面的諺語,對一些諺語也是現在還記憶猶新,而本問種的諺語“頭遍淺,二遍深,三遍鋤土培麻根”就是我聽說過的眾多諺語中的一句,聽這句話是在幫父親挖地的時候,下面和大家一起看看說的啥。

    頭遍淺

    主要是指挖地的時候第一遍不用挖的那麼深,只需要把地表的雜草等東西挖的捂在土層下面就可以了!

    二遍深

    等到來年開春翻耕的時候就是第二遍了,這個時候要進行深翻耕,保證土壤的透氣性,水分可以充分進入土壤,為接下來的播種保墒。

    三遍鋤土培麻根

    第三遍的時候就是平整土地的時候了,將田地裡的大小土塊通通培小,將去年種植過的農作物根系培出來,有的地方是麻根,有的地方是玉米根等。

    這句話用在做人的方面,我個人認為可以理解為做事情需要循序漸進,好事多磨,方可成功。

  • 4 # 新華融媒新消費

    有句話說“高手在民間”,農業諺語是農村人祖祖輩輩積累經驗自創的順口溜或段子,也叫打油詩。這些俚言俗語有的是提醒農時,有的是強調氣象和農業的關係,有的是總結農業措施的效應,有的純粹就是預測預報氣象,還有的是體現農業災害,是農村生活曾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農村智慧的濃縮和精華。農業諺語聽上去很好玩,細細品味卻有深層含義,是一筆農村的寶貴財富,社會發展即便是到了現代化的今天,仍有著鮮活的生命力。

    麻根產在中國中、西、南部,主要出產於江蘇、山東、山西。味甘,性寒,根部味道甘甜可以入藥。冬春季節把根部採挖回來,洗淨、切碎、曬乾或者新鮮吃,具有涼血止血、安胎、清熱解毒的功效。治療感冒發熱、麻疹高熱、尿路感染、腎炎水腫、孕婦腹痛、胎動不安、先兆流產、外用治跌打損傷都有很好的療效。古代農村荒年的時候有刮洗乾淨煮熟救災的記載。也有用生豆腐或肥豬肉二、三片蘸著吃的記載,治療痰哮咳嗽立即見效。所以種植這樣的中草藥當然要辛勤耕耘除草鬆土了。

    鋤地能使地表的土壤疏鬆,也能除去雜草。雜草是和莊稼爭奪養分、Sunny尤其水分的罪魁禍手,它的根系發達卻使水分不容易蒸發,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作用,能促進植物生長。頭一遍淺鋤雜草,就相當於為莊稼施了水,同時可以切斷地表的毛細管,防止土壤深層的水分沿著毛細管不斷蒸發,也起到保水的作用。第二遍深翻土壤,使土壤暴露在空氣中的表面積增大,水分蒸發加快,相當於用火為植物烘乾了土地,同時徹底去除雜草的根系。第三次再鋤地使土壤鬆軟沒有雜草,種植在深處的麻根才能充分吸收Sunny、養分和水分,麻根才會茁壯成長結出壯碩的果實。所以說要“頭遍淺,二遍深,三次鋤土培麻根”。

  • 5 # 一介布衣1173

    農業諺語“頭遍淺,二遍深,三次鋤土培麻根”。說的是對芝麻,玉米,高梁棉花,以及麻類等高中杆農作物進行中耕,鋤草,封棵的一種方式,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作物管理經驗。

    二十年前的農村,機械化水平不如現在高,除草劑等還沒有大面積使用,人們種田的積極性也極為高漲,在農作物出苗後不久都要進行除草,也就是鋤頭遍,這次鋤地的目的重在除草,又結合農作物幼小,根系不發達,避免傷及作物根系。所以要淺鋤,深度在1∽2釐米之間。

    第一遍過後十天左右,要進行鋤第二遍,這一遍要對土地進行中耕,一般深度在3∽4㎝,目的是使土壤鬆軟,透氣,利於作物紮根。所以要深鋤。

    第三遍一般在作物出苗一月後進行,此時農曆已進入六七月份,暴雨,大風即將來臨,農作物很有可能被強風暴雨造成倒伏,嚴重減少糧食的品質和產量,農民伯伯就提前進行中耕培土,就是平常所說的“封棵培土”。用鋤頭把土封在植株的四周,使植珠根部土壤充足,根系發達,有利於抗擊倒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協主席蘇士澍的篆書水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