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布魯伯德
-
2 # 我未來的老婆她是誰呢
儒家思想是一種被迫皇權思想,圍繞著皇帝的利益統治階級的話語,皇帝本來就錯了,第一個釦子就錯了,中心思想沒有真理哲學概念。都是些理念。
-
3 # 十方龍王
儒家思想精華,不是文字,不是某一本書,而是開悟的境界,以心印心,如同禪宗,沒有實法可得。很多人,說儒家如何,如何,如何規定,如何提倡,如何維護,如何工具,這個是儒家精華嗎?這只是儒家的術,表現形式,屬於用的層面,在古代那麼用,在現代如何用?儒家精華難道是文字層面的堆積?這就是很多人反對儒家,乃至要消滅儒家,反對這個,反對那個,實際都是未悟之人。
儒家精華本無一實法可得,沒有具體的色(借用佛法的色空),不是論語的表面文字,也不是大學表面文字,而是文字背後的開悟心性境界。人們透過儒家作品,能夠找尋到自性本來,開啟大智慧,這個智慧本來,是每個人本來就有,不生不滅,本來清淨,能生萬法,卻不落於任何一點,一個實相,一個實物,王陽明四句教說的非常清楚,慧根深厚的朋友,一看便知,《大學》開篇說的也很清楚,一看便知,便是人仙境界,心性大開,進入聖人之心境。《論語》也是表達了開悟的種種,可惜于丹讀不懂,儘管代表了文字儒的當下高度,地位高,名聲高,至於自己是否明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儒家精華,學習以《大學》為本,參悟實證為主。王陽明心學為修煉途徑,結合王陽明傳,不斷思考自己個人的,機緣到了,剎那就懂了。懂了後,有什麼作用呢?有機會交流。
儒家存世的修煉書籍不如佛道多,但是不代表沒有,只待有緣者得之。孟子的養我浩然之氣,那種灑脫,有幾個人能懂?上古有真人,提掣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精神守一,與天地齊壽,又有幾個人能懂?
最後一句話,儒家精華,非關文字,不是任何一本存世的書籍,也不是儒家規定的任何一個理論,如果說還是拿儒家的如何如何,來抨擊儒家,這些人都是迷途羔羊,缺乏大慧根,福報也不足夠,沒有機緣證得孔子,孟子,王陽明的境界,也無法體會儒家聖人之境,自然無法通達儒家,最後開罵,抨擊,種種。
-
4 # 為你退避三舍
謝謝邀請!中華文化中儒家思想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上下兩千餘年。想要學會儒家思想的精華可畏是無所適從,但是其中儒家思想處處都有影響和輻射。然而儒家的中心思想無外乎:忠、孝、禮、義、信。為官者,忠君愛國;為人者,孝順父母長輩。交際交往中,有禮儀道德修養。交朋友,要互相講義氣。為人處世中,要講信用。可謂是一部《論語》走天下,學好《論語》可以說是儒家思想集大成者。
-
5 # caoxiaopeng
儒家講仁,二人是什麼意思呢?你我之間沒有分別的善,那是絕對的善。人之初,性本善。為什麼容易理解錯了?這裡的善是指體性的善,是絕對的善,是區別世間善惡之善的。如果你真正理解了仁的涵意,你才會知道人的真正的價值取向是什麼。何為生者寄也,死者歸也。聖人是不會騙人的!
-
6 # 葉還
儒家其實就講合理兩個字,時也命也。老夫子知道世事是變化無常的,所以教人什麼時間說什麼話。你看同一個問題,問問題的人不同,老夫子回答的也不同。中醫在一種病不同的病人中處方不同。這是遵循天道,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會是一模一樣的。這樣你就知道世界是在不停的變化中了,那麼你也要學會應變,只是應變也有方法可尋,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同時告訴你合理應變的結果和不合理的應變的結果。這就是儒家的精華。致於董、程、朱的儒家思想恰恰違背了孔夫子的本意,他們把儒家思想格式化行成固定模式,讓社會活動嚴格遵循儒家思想進行執行,這樣就綁架了社會。但社會是一個有形的有機體,自身有一套運動糸統,你將他綁架,就將社會嚴格分裂,最後現兩極分化。說到底就是陰陽分離,所以說好既是壞,美既是醜都是一個事物的兩個面,不能只強調一個,而滅掉另一個。如果滅掉了醜那麼美也就不存在了。
-
7 # 清風古月論古今
此題問的好,很多人學習國學,學習傳統文化,面對此問題,似乎有很多想法,但真要認真作答,卻還真不容易。
如何學會?是本題第一道坎,第二道坎就是究竟什麼是儒家思想精華?
從所周知,儒家經典無外乎指四書五經,其中四書幾乎囊括了儒家核心思想,尤其是《論語》,把孔子的思想忠孝仁義禮透過與弟子的對話,而呈現出來;《大學》把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三綱八目體系講盡…如要把儒家思想的精華學會,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必須讀通,讀透儒家四書,要真正瞭解四書中更深一層的思想,建議有文言文基礎的,看朱熹的《四書集註章句》。
儒家思想精華流傳至今,當與時俱進,而不是固步自封,因此,需要把儒家思想精華的核心價值觀提煉出來學習與應用,以下是儒家思想精華的十五字真言:
五常:仁義禮智信 五格:忠孝勇廉恥
五德:溫良恭儉讓
儒家思想精華自孔子之後,經過兩千多年的提煉與更新,經過孟子,朱熹,王陽明的總結與發展,經過日日新,苟日新的歲月洗禮,均可以用以上的五常,五格,五德來概括!
因此,切實做到以上十五字,就是躬身踐行儒家思想精華!
回覆列表
不知道你學習的程度如何,最近,讀了《先秦儒家哲學:傅佩榮的哲學課》,受益頗多,特推薦。
這本書時傅佩榮教授所著,他師從方東美、余英時等著名學者,是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目前是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在宗教哲學、中國哲學(孔孟老莊思想)以及譯解中國儒道傳統經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孟子的智慧》。《先秦儒家哲學》是傅佩榮教授在臺灣大學的一門公開課,共計十六講,此書便是他將課程講稿整理修訂而成,分別介紹評論了《論語》《孟子》《易經》《大學》《中庸》等儒家經典,也指出了《荀子》的歧出之處。此書是傅佩榮教授多年研究孔孟儒家思想的精華所在,思想精深,內容豐富,有著很多獨到見解,全書具有三個特點。
一、深入淺出我們談論儒家哲學不能超越生活經驗的範圍。如果它只存在於理想國或課堂上,離開教室就完全拋在腦後,那就只是八股和教條。先秦時期的春秋時期,諸侯割據,兵戎四起,禮壞樂崩,民不聊生,社會沒有規範,善惡沒有標準,在如此的亂世之中,孔子以“承禮啟仁”為志向,去尋找人生出路,儒家思想由此而生。如果詰屈聱牙,晦澀難懂,孔子如何教育自己的七十二個弟子?如何引導國君仁政愛民?如何讓儒家思想穿越過三千年的歷史長河,流傳至今?所以,儒家哲學並未脫離生活實際,而是來源於生活,目的也是為了實踐於生活。
傅佩榮教授在《先秦儒家哲學》中,結合了生活實踐,語言質樸平易,道理易懂易通。他在講孝道時,透過宰我問三年之喪,講述了孝道中從生理、心理到倫理等方面的需求。嬰兒三年脫離父母之懷,這是生理層面;如果不孝,心會不安,這是心理層面;以三年之孝表達對父母的敬愛,這是倫理層面。從這其中,我們便可以沿著由淺入深的路徑,很容易的理解到儒家哲學從生理心理,到形成倫理規範的整個過程。
為使讀者更好的領會儒家思想,傅佩榮教授在書中引用了大量中國和西方的歷史故事。在講述儒家為什麼重視教育時,他講了一雙象牙筷子可以亡國的事例。有人送商紂王一雙象牙筷子,他的叔父箕子發現他很喜歡,便感覺不妙。因為用象牙筷子,就要配上玉碗,盛滿珍饈美饌。結果紂王開始吃喝玩樂,最後是酒池肉林,亡了國。因此,孟子說: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所以,儒家才會透過教育激發良知。這些鮮活生動的示例能夠讓讀者很容易的理解到儒家的思想內涵。
二、嚴謹細密傅佩榮教授指出,學習哲學要有三個重點:首先是澄清概念,其次是設定標準,最後是建構系統。概念是最基本的問題,如果概念都講不清楚,那麼自然無法設定標準和建構系統了。
在講“善”時,傅佩榮教授首先明確了善的概念,那就是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透過“善”的概念,明確了判斷善的三個原則,那就是內心感受要真誠、對方期許要溝通、社會規範要遵守。最後,構建出儒家“天”與人的系統。
哲學家有一種專長,他會先扭曲別人再加以批判,這也就是“稻草人的謬誤”,先做一個稻草人,然後貼上名字說是某某人,在用箭射死。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也是同樣的道理。但如果概念清楚,說出的每一個字都有明確的定義,那就無懈可擊了。
傅佩榮教授主張對先秦儒家哲學的學習要從原文入手,讀懂經典要保證經典的內容圓融一致,與經驗互相配合。在《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很多註解都是“孔子說:給我十條幹肉作為見面禮物的,我從沒有不給予教誨的。”讀《論語》時,看到這裡,感覺十分不理解。傅佩榮教授為這句話查了十三經索引,“自……以上”句式出現過三次,都是年齡往上遞增,幾歲以上的意思。比如“自生齒以上,皆錄於版。”意思是從長牙齒開始,才能登記戶口。
另外,東漢鄭玄註解“束脩”為“謂年十五已上”,古代貴族自己進大學,要送十束肉乾給老師,就以“行束脩”禮代表十五歲。因此,傅佩榮教授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十五歲以上,孔子沒有不教導的。而這種解釋也恰恰能夠表現出孔子身為教育家的胸懷,也如同醍醐灌頂一般,解開了我的多年疑惑。
三、別樹一幟《先秦儒家哲學》體現了傅佩榮教授“人性向善”的觀點。他認為,人類不是天生就有道德,道德是人類自發的要求,不行善則心中不安,所以人性向善。
自宋明以來到現在,大多數人都主張人性本善,我們曾經背誦過的《三字經》,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傅佩榮教授認為,這是宋明學者為了對抗佛教、道教所說的“性是空的”,曲解了孟子所提出的“性善”, 而提出了“人性本善”論。
他講述了在耶魯大學讀書時的一個經歷,在與一個神學院教授交談中,神學院的教授問他:“你們講人性本善,那中國有壞人嗎?”“有的。”“華人會做壞事嗎?”“也會。”“那如果人性本善的話,惡從哪裡來?”結果傅佩榮教授被這個問題難住,也是從那時起,他立志要將儒家的人性論理解透徹。
他認為,“仁”作為孔子思想的核心,主要內涵是真誠,具有三層意義,都與“善”有關,即人之性是真誠而向善;人之道是擇善而固執;人之成是止於至善。孟子說:人之性善也,猶水之就下也。而向就是內心對善的嚮往,力量則來自於真誠。只要真誠,就會形成要求自己行善的力量,不行善則心中不安。“人性向善”論貫穿在此書始終,明晰的詮釋了書中所提到的《論語》《孟子》《中庸》《大學》等儒家經典,對於我們學習儒家思想具有很大幫助。
《先秦儒家哲學》這本書中所蘊含的思想博大精深,但並不玄奧生澀,而且,其中很多道理對於我們的成長頗有裨益。所以,此書即可以開啟儒家思想殿堂的鑰匙,也可以作為提升儒家修養的階梯,更能夠在字裡行間,找出我們正確的成長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