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中先生

    ​元代的佛像造像有其特定的儀軌,從外表形象到內在的精神狀態,從面型、體型、姿態、服飾、執物、背光、連座乃至龕形都顯露著不同德樣式與特點。因為元代地域遼闊,佛像深受印度及藏傳佛教的影響:菩薩袒露上身,胸佩瓔珞,瓔珞的顆粒較大;下身看裙,紋絡簡潔。佛像面部為倒置的梯形,五官緊湊;菩薩蜂腰長身,姿態嫵媚,高乳豐臀,具有印度巴拉王朝造像風格。

  • 2 # 亂逍遙

    透過圖片比分析,我們發現這些造像有一些明顯的共同特徵:整體造型規範,結構勻稱;面相寬大、額部高廣;蓮花座周正大方,蓮瓣寬肥飽滿,且大多環繞蓮座一週;佛像衣紋表現手法與形式、裝飾樣式基本一致;佛像特別是菩薩裝造像習慣鑲嵌各色寶石;用合金銅鑄造,工藝精緻;以藏傳佛教題材為主,兼有少量漢地流行題材。根據這些特徵,特別是將這些特徵與同時期西藏和中原佛像的特徵進行比較,其成熟的風格、規範的造型、精美的工藝、特殊的材質和漢藏藝術融合的特點,無不指向一個共同的造像產地,那就是元代宮廷造像機構。而徵於《元史》、《涼國敏慧公神道碑》和《元代畫塑記》,亦有元代宮廷造像的明確記載,其機構稱“諸色人匠總管府”,隸屬於“工部”,下設“梵相提舉司”等11個司局,又為這些造像的產地和官造身份提供了充分的文獻依據。因此,可以肯定這些造像皆為元代宮廷造像,出自元廷專設的造像機構“諸色人匠總管府”。元宮廷造像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其一,它表現的是藏傳佛教崇拜的題材,漢傳佛教中沒有這樣的題材和造型,與元代宮廷造像表現的題材一致。其二,它的裝飾樣式,特別是裝飾上嵌寶石的做法與元代宮廷菩薩裝造像一致,具有宮廷造像鮮明特點。其三,鋼盔式的大發髻是宮廷菩薩裝造像上常見的一種型別,明顯源於宮廷造像的影響。其四,腿部寫實性的衣紋為中原地區流行的表現手法,也是元代宮廷造像常見的藝術表現,體現了漢藏融合的鮮明特點。其五,為合金銅鑄造,這是確定受元代宮廷造像影響最為重要的特點,因為這樣的銅質決定其產地一定在中原而非西藏,同一時期的西藏地區造像普遍採用的是紅銅的材質。這五個方面顯示了此像與元代宮廷造像的密切關係,亦為其自身優勝特點的重要體現。

  • 3 # 電器安裝除錯工

    這個問題太大了。元代各個地區的佛像其實都不大一樣。不過如果概括來說,是帶入了藏傳佛像的特點。蒙古人將藏傳佛教帶入內地,佛教造像受到朝廷的影響,出現漢密結合的風格。

  • 4 # 收藏家雜誌

    一下舉幾個例子:

    銅鍍金貢噶寧波像

    銅鍍金貢噶寧波像頭部碩大,頭頂蓄髮,以陰刻線刻出細密的髮絲。額前刻出一道弧線的髮際線,與兩鬢向下垂直的髮際線形成明顯的銳角。長方臉,額部高廣,平滑光潔;眼窩深陷,雙目睜視,眼眸嵌珠,目光如炬,突出了上師凝神靜氣的禪定狀態;眉弓隆起如峰,與鼻樑緊密相連;隆準闊嘴,雙唇抿起;面頰尖削,顴骨高凸;嘴邊、兩鬢及下頜佈滿濃密的鬍鬚,突出了上師年高德壽的長者風範;雙耳齊垂,耳輪分明,耳垂處開有用於佩戴耳環的小孔。所有面部特徵的表現皆一絲不苟,就連眼線、眼袋、唇線、鼻翼、鬚髮等細節也都清晰地刻畫出來,極盡寫實之能事。

    貢噶寧波像背面

    上身內著僧坎,外披袒右肩袈裟,下身著僧裙。衣紋採取古印度薩爾納特式表現手法,僅在領口、袖口和袈裟下襬處刻出衣邊,衣服薄透貼體,顯露上師軀體的自然起伏和變化。衣邊寬大,刻畫十分講究,皆以連珠紋鑲邊,上面刻畫精美的紋飾。僧坎和袈裟上刻畫的紋飾各不相同,袈裟衣邊上刻畫纏枝蓮,蓮枝蜿蜒伸展,遒勁有力;僧坎衣邊上刻畫稻粒紋,稻粒首尾相連,呈八字形分佈。跏趺端坐於半月形束腰式蓮花寶座上,身姿挺拔,雙手置臍下結禪定印。蓮座造型周正,上下邊緣各飾一週粗大的連珠紋,蓮瓣上下對稱分佈,環繞蓮座一週;蓮瓣寬大飽滿,頭部略有捲曲,形制美觀大方。整體造型大方,形象生動,軀體健碩,氣勢雄渾,胎體厚重,工藝講究,生動表現了一位藏傳佛教大師的慈容德範和超凡氣質,堪稱一尊高度寫實的上師肖像。

    銅鍍金文殊菩薩像

    此像造型風格非常獨特,猛然一看像13世紀西藏地區的造像。但仔細觀察,它與西藏造像存在明顯區別,帶有中原地區的審美和工藝特點。我們判定其為元代宮廷造像,依據有五點:其一,面形方正,額部高廣,此為元代宮廷造像面部的統一特徵;其二,造型挺拔,軀體硬朗,大腿粗壯,雙腿盤曲緊促。整體比例看似有些失調,實則與雕造工匠未能完全掌握藏傳造像儀軌和造像材質特性有關,恰好體現了元代宮廷造像承上啟下的過度性特點;其三,僧坎的衣邊上刻畫的纏枝蓮和後背的八瓣蓮花紋,明顯為內地藝術的傳統母題;其四,蓮座及蓮瓣的形制特別而突出,不僅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元大德九年(1305年)銅鍍金文殊菩薩像完全一致,亦與其他元代宮廷造像無二無別,實為元代宮廷造像最為顯著的特徵;其五,造像材質為合金銅,這是判定宮廷造像最為關鍵的因素。

    所謂合金銅,簡單地講就是含有鋅成分的銅,銅質細密,用手指彈擊聲音清脆,並伴有迴音,表面色澤偏黃,所以過去人們習慣稱之為黃銅。這種合金銅與西藏地區早期造像採用的合金銅不同,西藏早期合金銅含鋅量較高,一般在百分之十以上,是一種自然含鋅的銅;而元代宮廷造像所用合金銅是人工合成的,在銅里加入了內地發現的鋅(一般稱為爐甘石),在視覺和手感上也顯示了與西藏合金銅的明顯差別。

    銅鍍金釋迦牟尼佛像

    值得注意的是,此像同現知的所有元代宮廷造像一樣,不僅體現出鮮明的元代宮廷造像風格特點,而且還體現了不同於一般元代宮廷造像的特別之處,透露出造像時間和風格來源上的一些重要資訊。其中最為顯著的不同就是袈裟衣邊上刻畫的稻粒紋。這種稻粒紋在13世紀的西藏中部地區佛裝造像上十分流行,同樣都是出現於佛身的衣邊上,分佈形式亦與此尊完全相同。溯其源頭,它又與尼泊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在13~14世紀尼泊爾迦什末羅佛像上頗為流行。此像保留了如此鮮明突出的流行於尼泊爾和西藏的藝術特徵,而這一特徵又罕見於其他元代宮廷佛像上,似乎向我們透露了關涉尊像鑄造時間與背景的重要資訊:那就是此像鑄造時間稍早於一般宮廷造像,處於尼藏風格與中原藝術交融的初期階段,故而保留了明顯的尼藏風格元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餃子餡是用生肉拌還是先把肉炒個幾分熟再拌?哪種方法好或哪種方法更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