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同獵叢集

    “師”字是一個會意字,從幣,從垖。垖( duī)是小土山,帀( zā)是包圍,四下裡都是小土山,表示眾多。所以,“師”的本義:古代軍隊編制的一級,二千五百人為一師。在古文中“師”的詞性有兩種,一種是名詞;一種是動詞。其中:一、當“師”作名詞時。(1)同本義,例如:《說文》:師,二千五百人為師;又如:《書·偽泰誓》:王乃犬巡六(2)泛指軍隊。例如:《左傳·莊公十年》:十年春,齊師伐王。(3)軍師。例如:《論語·先進》: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4)民眾,徒眾。例如:《詩·大雅·韓奕》:溥彼韓城,燕師所完。(5)古代行政區劃單位。例如:《尚書·大傳》:八家而為鄰,三鄰而為朋,三朋而為裡,五里而為邑,十邑而為都,十都而為師,州十有二師焉。(6)老師。例如:唐·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7)首都,京城。例如:《後漢書·張衡傳》: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8)擅長某種技術或在某個領域裡有特殊技能的人。例如:宋·蘇軾《石鐘山記》: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9)樂師;樂官。例如:《鹽鐵論·相刺》:師曠鼓琴。(12)學習的榜樣。例如:《後漢書·張衡傳》: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二、當“師”作動詞時(1)效法;學習。例如:唐·韓愈《師說》: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2)出兵征伐,進軍。例如:《周禮·地官·州長》: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演員孫紅雷對《潛伏》裡餘則成人物形象塑造,奠定了演技派的地位,有哪些難忘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