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水不爭先75
-
2 # 歷史密探
北宋缺將,南宋缺相。這句話其實並不是十分準確,岳飛等名將是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出現的,而到了南宋,宋孝宗時期,良將也已經基本上被禍害完了,也沒有良相了。應該說,南宋已經是沒有人才可用了。
而且,宋朝一開朝,由於趙匡胤怕往事重演,所以不敢給武臣放權,重內輕外的政策,把權利都集中在皇帝和文臣手中。皇帝對將軍本來就是不信任,那些在外征戰的將領個性得不到釋放,很難出現人才。
由於北宋的軍事人才在許可權上處處掣肘,所以根本發揮不出實力,時間久了,也就只能根據皇室規定的打法去作戰,因為不按照皇室指令作戰,輕則削弱爵位,重則以謀反罪論,縱使國家危亡,可保自己的命也很重要啊。這就造成了北宋缺將的局面。
而事實上,自從二聖被擄走之後,宋朝將領的許可權是被放寬了的,所以那些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武將所向披靡,但是他們偏偏整天吵著要迎回二聖,趙構待戰事稍一平息,就想找機會除掉他們。而南宋像秦檜這樣的大奸臣也不在少數,整個朝廷十分昏暗。所以,南宋沒有良相賢臣,到了中後期,由於奸佞文臣和皇室的共同打壓,有能力的武將也幾乎沒有了,終使宋孝宗無人可用,南宋在下坡路上越走越遠。
-
3 # 靈石蘊
北宋早期還是有將的
趙匡胤帶著他們縱橫南北,打遍天下無敵手,南唐滅了,蜀國滅了……大小花蕊夫人全部被收入後宮,差點結束五代十國混亂局面,一片欣欣向榮,大有收燕雲滅北遼重現大唐浩瀚之勢
可惜,976年,趙匡胤死的不明不白
北宋被其弟趙光義接手,進入了趙光義時代。這個趙二得位不明不白,對大宋軍隊防範有佳,他發明了陣圖,大軍出征萬里,自己在家看著圖指揮……
後世繼任帝王一直到宋徽宗有樣學樣,大將就這麼被困住了手腳……
文人開始主管朝堂
大宋文人權位重,也是從趙二開始
這位皇帝接手大宋之後,也想像他哥一樣縱橫,接連發動三場戰事。第一場,還不錯,憑藉趙大留下的威風,自己御駕親征,979年滅了北漢。緊接著,趙二飄了,大軍還未修整,開始了第二場戰事,他直接進軍燕雲十六州,去打大遼,結果高良河一戰敗北,接連大戰身心疲憊的大宋將士全線崩潰,趙二自己坐驢車逃跑
經歷過戰場殺劫的趙二,玩起了陣圖
986年趙二派遣大軍二十萬,兵分三路,自己後方指揮,開始了第三場戰爭——雍熙北伐,妄圖收服燕雲。願望是美好的,結局很殘酷,在趙二的指揮下,赫赫有名的楊家將開創者副帥楊業,被俘絕食而亡,主帥潘內疚而終,趙大留下的軍中家底,至此而終
兩場失敗,打斷了趙二脊樑,大宋開始了文明外交——修德以懷遠,守內虛外,也成了北宋國策,趙二對趙三說
國家若無外憂 ,必有內患。外擾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後來沒有多少戰功傳世的狄青,都成了北宋軍中扛把子標杆
-
4 # 源稚生
歷史上,宋朝是後周大將趙匡胤建立的,趙匡胤建立宋朝以後,先是“杯酒釋兵權”收歸了大將的兵權,隨後進行政治改革,將權利收歸中央,此後形成外強中乾的政治局面。
有很多網站帖子上說“北宋缺將,南宋缺相”,看起來很有道理,那麼如何理解這句話呢?所謂的“相”應該是泛指的有能力的文臣,而不應侷限於“宰相”;而所謂的“將“就是有能力的武將。
北宋因為外戰不多,大多呈對峙狀,所以從開國平定天下以後,軍方的力量是在被逐漸削弱的,尤其是地方的廂軍。一個偃武修文的時代,自然文臣的能力更容易得到凸顯,而武將因為內戰多而外戰少,給人感覺就是鎮壓農民給力,但是對抗外族疲軟。因此給人造成了一種印象就是北宋有一大批能力很強的文臣,而能與之相提並論的、武功卓著的將領則相對缺乏。
南宋因為處於一個外族入侵,中原淪陷的時代背景下,即使朝廷有想要求和、劃江而治,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和外族的作戰依然貫穿了整個朝代。這樣的一個戰亂頻仍的時代,必然會湧現出很多能征善戰的將領,而在不斷的戰爭中,他們的名聲被迅速的提高了。
南宋還給人留下一個印象:就是武將在外面奮力拼殺,結果被朝廷給拖了後腿。這個印象很可怕,給人感覺南宋的文臣不識大局,讓人覺得文臣的能力與武將不匹配,因此產生“南宋無相”的感慨。這只是歷朝歷代文臣武將相互傾軋的一個縮影,不應該就此抹殺南宋文臣的能力,宋末三傑文臣佔其二可見一斑。
北宋並不缺將 ,只是北宋的軍事制度制約了武將的發揮。畢竟宋太祖目睹之前藩鎮割據的亂象,自己也是靠兵變上位的,對軍事將領是有很大戒心的。禁軍制度,更戍制度和監軍制度,都是對武將的極大約束,在這個制度下,再有才能的武將他也發揮不出來。
而南宋所謂不缺將,也就是北宋滅亡之後各地義軍將領奮起抗金那段時間特別不缺。那個時代湧現出來的將領,其實很多是在北宋時期就已經入伍了的,比如著名的中興四將,只是在那種制度下受到諸多節制,加上大環境的腐敗,實在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南宋缺相的說法也不準確。事實上,南宋末期反而是文官氣節不比武官差,甚至還有文官親自組織勤王軍親自帶兵上戰場。文天祥,陸秀夫就不說了,即便是陳宜中這種人最後都能一片忠心前往海外搬救兵。相反倒是一些駐守軍事重鎮的核心武將最後投降,給南宋政權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比較可知:所謂“無將”“無相”應該都是相對的說法,應該指的是缺少與同一時期另一個大臣體系相提並論的人物,而不是真的就沒有,這個說法過於片面北宋,南宋都不缺乏有能力的文臣和武將,只是宋朝過於文弱,讓人有了錯誤的看法而已。
回覆列表
問的就不太科學,正確的說法是“北宋無將南無相”,北宋良相迭出,趙普,寇準,王旦,呂夷簡,呂蒙正,富弼,司馬光,文彥博等等,哪一個都是大名鼎鼎的有才幹的能臣,但是在武將方面除了開國的曹彬,楊業,石守信等以及後來的狄青幾個人比較有名,其他的皆為碌碌。南宋武將輩出,宗澤,岳飛,韓世忠,吳階,孟珙等皆有汗馬功勞而宰相都乏善可陳,假如朝中有良相立朝否則南宋一統天下也未必不可能,少說幾句,僅供參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