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燕國的領導者叫公孫度,原來是隸屬於董卓的一個太守,但是董卓後來被十八路聯軍所滅,於是公孫度便在遼東地區自立為王,稱國號為“燕”。
6
回覆列表
  • 1 # 黑狐丶

    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最鼎盛的就是魏吳蜀,但是,除了三國之外,還有一個國家就是遼東大地上建立的政權燕國!

    燕國從公元190年初成規模,到公元238年被司馬懿所滅,立國48年,比劉備創立的蜀漢還要長6年。但是為什麼很少人知道這個國家呢?那是因為燕國的開國之主竟是董卓部將,徐榮的同鄉公孫度。當時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董卓被滅後,群雄逐鹿,遼東偏居東北,所受影響小,所以藉機振興起來。

    公孫度割據立國,把遼東分為遼西、中遼兩郡,設壇於襄平城郊,行郊禮天地之禮,無論車駕、儀仗、服飾都同大漢天子一般無二,封立燕國。

    但是時間不長,在公元238年六旬,曹魏派司馬懿率十萬大軍進入遼東燕國。燕國公孫度根本不是司馬懿的對手,很快就把燕王和全城軍民包圍。後來燕王嘗試突圍失敗被魏軍斬殺,燕國各地紛紛歸降曹魏,燕國就這樣滅亡了。

    在戰亂三國曆史中,燕國也沒有出現什麼著名英雄和戰績,所以很容易被後人遺忘,也是很正常的。

  • 2 # 鄧海春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兒女情長,被亂世左右,誰來煮酒?”林俊杰的《曹操》裡這樣唱道,而我們熟知的三國時期,也是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後,漢室衰微,於是各路軍閥紛紛各自為營,東南地區孫氏集團割據一方,歷經幾代人,在孫仲謀的統治期間達到巔峰;西南地區編草鞋的劉備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成都稱帝,南收蠻夷,北上五丈原,聯吳抗曹;北方的曹操經過著名的官渡之戰後大敗袁紹,統一北方,其子曹丕登基稱帝,以魏代漢。吳、劉、曹三足鼎立成為這個時期最明顯的特徵,也讓後世產生了無數關於他們的文學創作靈感和作品。

    這是我們所熟知的三國時期的風雲,但實際上,據史料考證三國時期其實並不只是三個國家,乃是四個。在今遼東地區,那裡還有一個燕國政權,那麼為什麼三國時期燕國沒人提及呢?

    我們在討論原因之前我們先看看它的來歷。東漢末年禍首之一便是董卓,這個董卓有手下有個部將,徐榮的同鄉——公孫度。這個公孫度早年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他到任後,在當地推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勢力,讓當地令行政通。在公孫度治理下,此地民風淳樸,太平安樂,宛若一個桃花源地,遠離中原是非之地。

    不久,中原地區董卓亂起,各地軍閥無暇東顧。於是,公孫度趁機割據遼東之地,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然後就向東東討伐高句麗,向西攻擊烏桓,向南奪取遼東半島和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的東萊諸縣,為自己的新政權開疆擴土。隨後,在政治上,他招賢納士,吸引人才,禮賢下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儼然以遼東王自居。

    這個燕國大約成立於東漢初平元年(190),公孫度割據遼東之地,把遼東劃分為了中遼和遼西兩郡,在襄平城郊開壇祭祀,行天地之禮,親耕藉田,治理軍隊。在政治上,按照古制建立禮法,出行時都坐著皇帝才能坐的鑾駕,帶著懸垂著九條玉串的帽子,以頭戴旄帽的騎兵為羽林軍。活脫脫一個遼東的土皇帝,在遼東之地開闢了新的政權,無論是從儀仗到車駕再到儀仗,無一不是跟大漢天子比肩的規模。

    其實這個燕國的滅亡是在蜀延熙元年(238)被司馬懿所滅,國祚四十八年,甚至比蜀漢政權的時間還長了六年。可最後這個國家還是沒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原因之一便是遠離是非,遠離中原,地處偏僻。當年在曹操的官渡之戰前,袁曹對峙時,曹操勢力相比世家大族袁氏實在是很小,於是曹操便放任公孫度在北方發展,以此來牽制袁紹,自己趁機擴張勢力,甚至欲與公孫度聯手來與袁紹為敵。後來曹操打贏了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統一了北方,可是卻無暇抽身去消滅公孫度。南方的孫劉聯軍、西邊的馬氏政權、內部的劉氏朝廷都讓曹操一時間忽略了東北地區的燕國,任由其慢慢發展。

    在漫長的三國角力時期,燕國排不上號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弱小到不堪一擊。一來,燕國本屬於苦寒之地,雖然國內國泰民安一片祥和但終究國力沒有吳、蜀、魏國般強盛。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司馬懿立即帶兵瞬間便把燕國滅掉了。

    誰能想到三國時期還有一個國家政權呢,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燕國割據遼東一隅,讓當地百姓安居樂業遠離戰火之苦,大力發展當地生產力,在其任職期間也算是對得起燕地百姓了。不知讀者您怎麼看?

  • 3 # 談古論金

    三國魏蜀吳鼎立是家喻戶曉的,而除了上述三國之外,當時還有一個位於遼東的燕國,東漢中平六年(189),公孫度割據遼東,形成了這個小國,自立為一方之主,後來又把統治權傳給公孫康、公孫恭與公孫淵。曹魏景初二年(238),司馬懿率兵消滅了這個遼東燕國,燕國前後存在了50年。

    燕國的存在感不強,自然與其地盤與實力較小有關,但是並不像很多人認為的曹魏因為它太小根本不以為意或者忙於與蜀漢、東吳爭雄而不暇顧及它,事實上,曹魏曾經多次想要設法消滅燕國,以絕後顧之憂,只是限於各種條件一直沒有實現這個戰略目標。

    東吳的孫權曾經多次派遣使者攜金玉珍寶渡海與燕國的公孫氏發展聯盟關係,乃至開出立公孫淵為燕王的條件,但是公孫淵既害怕曹魏又垂涎東吳珍寶,於是誘斬吳使獻其首級給魏明帝,明帝也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不過公孫淵其實也不願意臣服於曹魏,後來又自立為燕王,向東吳稱臣於吳,希望得到孫權給予的外援——孫權並沒有因為之前的斬使而與公孫淵翻臉,還是與之形成了一定意義上的聯盟。

    司馬懿出兵征討公孫淵時,之所以要速戰速決一舉拿下就是因為要防範孫權的援救,事實上,當時東吳確實試圖派大軍攻打曹魏牽制其後方甚至直接渡海救援,只是由於司馬懿的軍事行動過於迅速,東吳最終沒來得及。

    三國時期的燕國少有人提起,主要是因為它比起曹魏、蜀漢、東吳來說體量與規模實在是太小了,也沒有出現很多璀璨耀眼的歷史人物,但是它在三國時期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歷史地位,對這段歷史真正感興趣的朋友也不能忽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保養綠松石項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