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記者倪好
-
2 # 切塊錢
曹操摸金校尉出身,太懂盜墓者的心態,傳說曹操怕死後被人發掘墳墓,在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磁縣漳河一帶造了七十二個疑冢。估計目前發現的都是假的。
-
3 # 考古軍中馬前卒
這個問題很好,涉及到中國古代墓葬發展轉變的宏大背景。
的確,正如題主所說,在西漢時期,很多諸侯王、列侯的墓葬都是非常豪華的,出土了不少的國寶。其實不僅是他們,可以說在整個兩漢時期,上至帝王,下到黎民百姓,都在追求厚葬。
所以我們會看到,在漢代的高等級墓葬裡,會出現金縷玉衣,會使用黃腸題湊,還會放入大量的金銀珠寶,比如馬蹄金啦、玉璧啦、青銅器啦。即便在普通的漢墓裡,也會放入成套的隨葬冥器。
△滿城漢墓出土金縷玉衣
△海昏侯墓出土馬蹄金、麟趾金
為何如此?主要是因為在當時的主流社會思想中,人死後是有魂魄存在的,魂魄不僅能夠感知,也可以對現實世界的人產生影響,當然這裡就有好的也有壞的。
既然如此,為了表現出對祖宗的敬畏,為了讓祖宗多多護佑,漢代人就自然秉承了“事死如事生”的做法,儘可能地讓先人們在地下世界中還能享受陽間的快樂生活。
△漢代樂舞俑
所以,他們在墓葬的設計上,逐步採納了前堂後室的基本格局,在這些地下墓室中,分別設定有象徵生前的廳堂、臥室的不同隔間,高階墓葬還要做出廁所、洗澡間、廚房、馬廄等等。在隨葬品方面,他們給墓葬裡放進大量的生活器具以及糧食、動物,有錢的放真傢伙,沒錢的就放一些陶塑模型。由於漢代已經不允許人殉,所以專門製作出各種各樣的陶俑,讓他們為墓主人服務。
△滿城漢墓車馬間
總之,就是要把人世間有的東西,都給搬到地下去。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也是促使漢人厚葬的重要動力——沽名釣譽。
我們知道,在漢代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一個途徑就是“舉孝廉”,候選人必須有德行,必須行孝。那麼好了,日常行孝,往往是別人看不到的,所以有人就動起了歪腦筋,特別注重在父母的葬禮上大操大辦,讓親朋好友都看看自己是多麼的孝順。東漢的王充就尖銳地指出了這些人的虛偽:
生不極養,死乃崇喪。
父母活著的時候,不好好奉養,死了以後才鋪張浪費,把墓葬、隨葬品都搞得特別豪華奢侈。當然,我們今天也不乏這樣的“孝子”。
到了東漢末以及魏晉時期,出現了重大的轉折。
首先,從黃巾起義之後,一直到西晉統一,戰亂就沒有停過,而且往往是幾萬、幾十萬人的大規模戰爭。這些戰爭不僅造成人員的傷亡,也嚴重影響到了社會生產。所以呢,那些帝王、貴族、高官們即便想擺擺排場,也沒有那麼多的資源可以利用。
舉個很小的例子,在漢墓中,我們常常能夠發現銅鏡,可以說像樣點的墓葬裡都會有銅鏡。可是到了曹魏時期,銅鏡就比較少了,代之以鐵鏡。這是因為銅資源變得匱乏了,造錢尚且不夠,哪裡捨得用來鑄鏡呢?只能用更加便宜的鐵來替代。
其次,在戰亂中,盜墓、毀墓的現象屢見不鮮。董卓派人盜掘漢帝陵,據說曹操也盜墓,有時候為了獲得木材來製作攻戰之具,也會挖墓。所以,曹操的兒子曹丕寫道: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
在亂世之中,厚葬反而成了肇禍之由,埋的寶貝越多,越是吸引人的注意。故而曹操專門釋出遺囑,規定自己的墓要“因高為基,不封不樹”,不修建高大的封土或者其他地上建築,墓內“無藏金玉珠寶”。
曹操的這些薄葬措施為曹魏、西晉的帝王所繼承,根據現在的考古調查和鑽探,位於洛陽邙山一帶的西晉皇帝陵墓也都沒有修建封土,而且墓室規模很小。而在官員和平民中,也普遍推行薄葬,原先的前堂後室墓逐漸廢止了,開始流行單室墓,就是修建一個墓室,人跟隨葬品都放在裡面,不再像漢代那麼講究。隨葬品也以簡單的陶質明器為主,很少用實用器了。
回覆列表
曹操不崇尚厚葬,有三個原因。
第一,厚葬無用。中國古代崇尚厚葬傳統,但是一直有人反對,比如墨子。墨子和墨家子弟都是心靈手巧的匠人,從《墨子》中記載的科學現象看,墨家人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原始的工程師和科學家。他們明白,人類在生產活動中得傾注大量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一件類似罐子、桌子和燈這樣的產品。這些手工藝品本來可以一直服務人類,但有些人希望死後把這些東西都帶進墓中,作為陪葬品。墨家作為匠人,反對陪葬:死人不會用東西,陪葬品明顯是浪費了人類的勞動。曹操作為一個戎馬倥傯的將領,一生見過了太多血腥場面,早就對死亡看開了,墓葬只是個埋骨地,沒什麼其他意義。
第二,容易被盜墓。曹操作為盜墓的祖師,手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無數,他明白一個道理——所謂“懷璧其罪”。墓葬裡面放得東西越多,越遭人惦記。陳琳在《為袁紹檄豫州文》中說曹操盜墓是:所過隳突,無骸不露。走到哪就挖到哪,沒有一個墓穴是完整的。曹操知道自己盜墓的情形,也知道被盜墓的慘狀,所以如果不想被曝屍荒野,墓穴裡最好什麼都別放,別讓盜墓賊心裡癢。
第三,曹操性格樸素。曹操愛好不多,可能就是酒、色和講笑話,一生最大的奢侈就是建了銅雀臺。他臨死的時候還囑咐姬妾們,要自己動手織布,然後拿去換錢,自給自足。由此可見,他本人並不崇尚奢侈,也沒有太多錢,沒意願,更沒財力去厚葬。
關注廁讀大歷史,每天分享歷史知識,品味歷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