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塵粒子
-
2 # 小於兒育兒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老人也有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所以要想培養一個Sunny,自信,人格健全的孩子要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並且壞的習慣是不能被直接改變的,只能用好的習慣去替代。
建議培養的幾個好習慣是閱讀的好習慣,獨立的好習慣,專心的好習慣,生活自理的好習慣,堅持的好習慣。
這些基礎的習慣培養出來,孩子基本生活上和學習都非常好,基本不用家長太操心。
培養習慣,要先從簡單的習慣開始,一個個來,先從培養孩子愛上閱讀開始,循序漸進。
慢慢引導,等穩固了再嫁接其他習慣。
當然父母在教育過程用一定要做好榜樣,要不然孩子不會聽你的
-
3 # 非常道理
首先說明好方法一定不是偷懶的方法,家庭教育沒有捷徑,但有正確的辦法:遵照孩子成長規律,尊重教育規律。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過:
任何一個未能精通人性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的人,要想把人教育好,都一定會遇到極大的困難。他完全只是在表面上操作,而且會錯誤地相信自己能夠改變孩子。
因此家長必須先了解孩子心理的基本特性,而孩子的行為是由其基本心理特性來決定的,那麼孩子有哪些普遍特性呢?
一是趨利避害本能。孩子有著強烈的趨利避害意識,遇到威脅到自身安全時就會啟動自衛行為。比如當他長期處於苛刻要求的環境中時,他會將全部精力來應對可能出現的懲罰,可能會透過撒謊掩蓋事實真相。在孩子經常面臨懲罰的環境下,孩子會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狀態,對外界新鮮事物的探索興趣會減退,思維遲鈍且學習效率低下,其主要精力會用在應對家長的懲罰方面。實際上,如果告訴孩子事情的厲害關係,孩子會主動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正確的選擇。因此,營造一個平等、舒心、和諧的家庭氛圍,是教育孩子的基本要求。
二是爭取獨立本能。生物都有潛在地快速成長的內在激情。比如荒原上剛出生的馬駒,會在十幾分鍾內學會奔跑並跟上馬群的行動。在孩子內在心中也有快速成長的慾望,這是生命的本能,體現在孩子爭取獨立自主的意識上。如果家長從小干涉太多,孩子的成長慾望會受到壓抑,時間久了就會產生強烈的逆反,而且心理會受到極大的傷害。同時孩子在長期壓制下逐漸喪失掉獨立自主的信心和能力。相反,如果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得到張揚,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成就感,同時會增強孩子自我發展動力和信心。因此,在孩子成長中家長的作用是引導孩子發展,最終放手讓孩子獨立自主發展。
孩子在自主發展中不可避免的要犯錯誤,允許孩子犯錯並給予孩子改進的空間,需要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做“旁觀者”,不要事事為其操刀,更不能對孩子成長中的失誤進行苛責。
三是維護自尊的本能。孩子都喜歡聽表揚,不喜歡批評。批評太多孩子就會對自己喪失信心。因此對孩子發展目標不要太高、太快,要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並適當給予真誠的鼓勵,這樣會激起孩子的進取心,在進步中不斷增強自主發展的信心。
四是探索秘密的本能。這也是成長的技能之一,是學習動力的源泉。要利用好孩子的好奇,積極為孩子探索世界提供條件。探索的範圍越廣、越深,孩子以後學習的興趣會越濃,學習後勁越足,理解和記憶能力越強。如果天天只讓孩子盯著課本上那點知識,孩子就會厭煩,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行為基本上都遵循這四個本能需求,利用孩子的本能需求來引導和教育孩子,如同順水推舟。
最後分享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的教育理念:
(1)不要認為你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完全是你的責任,你不要抓緊每一分鐘去“教育”他。
(2)學會欣賞孩子的成長,觀察並享受每一週、每一月出現的發展新事實。
-
4 # 謀天下囚人心
程式設計教育可以很好的鍛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讓孩子養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並且還能促進孩子基礎學科的學習。酷叮貓少兒程式設計是專注於青少年的程式設計教育機構,非常專業。感興趣的大家可以瞭解瞭解
回覆列表
“教育,是人與人之間,也是自己與自己之間發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觸碰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這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思貝爾斯在其專著《什麼是教育》中做的比喻。
其實這樣的描述有點過於概括和抽象,於是在回答的後面我還列舉了一個孩子學習走路的事例。
學習走路是孩子成長曆程中的必經之路。作為家長能夠提供的幫助只有——足夠營養的食物、必要的幫扶以及對孩子的鼓勵,但要學會站穩走路只能靠孩子自己的嘗試和努力。可以看出,家長只能提供外部的幫助,成功學會走路則需要孩子自身的內在力量。
換而言之,喚醒就是家長只能靠施加外部影響來幫助孩子激發內部力量。
“喚醒”的手段(家長篇)
注:為什麼這章節要專門括號註明是家長篇?因為“喚醒”也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但是這個很難改變,不提也罷。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去看看“孟母三遷”的典故。
手段之(一)——指引方向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沒有重來的機會。面對未來,面對未知,孩子會心生迷茫和恐懼。家長在這時的角色就是引路人,用自己的行為或者親身經歷告訴孩子,我是怎麼過來的,成功在哪裡,失敗在哪裡,生命中要注意些什麼,將來打算做什麼。
手段之(二)——物質幫助
孩子從出生一直到成年這段時間,通常不具備生存生活能力,是需要家長提供物質幫助的。比如,食物、衣服、玩具、書本,等等,這些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家長來提供。
家長提供給孩子的物質幫助的型別和質量,甚至提供物質幫助時的態度,都將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因此,我認為,提供物質幫助給孩子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喚醒”的手段之一。
手段之(三)——精神激勵
精神激勵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情感。孩子也有渴望各種情感的需求,而家長的關心、信任、支援、鼓勵,都將幫助孩子激發內在力量。從各種研究來看,家長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是最有效的“喚醒”手段之一。
通過了解教育的本質和手段,能夠明白家長(外部影響)與孩子(內在力量)之間的相互作用,正確認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互動行為,以至於能夠幫助到你對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