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該死的風

    李世民那時候其實權力主要來源是軍隊中的很多的將領的支援,和他在軍隊中的威望。擁護李世民登基為帝的呼聲在軍隊中是非常高的。當時的朝政文官其實更多的是支援李建成的,再加上李淵對李世民的不信任。其實在當時李世民不要說什麼權力,真實狀況是他已經被排擠正在慢慢的遠離皇權的中心地帶。再這樣的環境之下他才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了震驚天下的玄武門之變。要是他還有機會去爭奪皇位,或是他覺得自己還有一點希望他都不會做這樣的事。先是殺了兩位兄長,在逼迫自己的父親交出權力。這是不論在古代還是現在都不可饒恕的事情,可見當時得李世民不要說權力就是生命也有可能是隨時都會丟掉。再這樣的環境之下,他才鋌而走險。

  • 2 # 小凌說史

    在玄武門之變前的李世民頂著個秦王的外號,有著比太子李建成更高的權力和威望!所以李建成忌憚他是非常正常的,而李世民的權勢之大可以從以下這三點看出:

    其二:公元621年,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其地位比其他的親王都要高,縱觀整個唐朝只有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好不誇張的說,李世民成了除唐高祖李淵、太子李建成後唐朝第三號人物!

    其三:李淵特別批准李世民在天策府自己招募官員。這之後,秦王府就成為唐朝一個合法的“小政府機構”,這是多麼令人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

    透過上面三點可以看出李世民當時權勢和威望是非常高的,而又因為李淵沒有及時的制止他們兄弟之間的明爭暗鬥,最終導致了玄武門之變的發生。

  • 3 # 霦舞

    這個問題我來分析下,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前有許多的官職,秦王、尚書令、雍州牧、上柱國、太尉、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左右武侯大將軍、益州道行臺等等。

    我們來看下具體的官職所擁有的權利;尚書令:這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的職務,擁有最高行政權;雍州牧、陝東道大行臺和益州道行臺都是一個地區的最高領導人,軍政一把手;左右武侯大將軍是京城戍衛軍隊的老大;太尉是最高的武官職位,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其中天策上將是因為李世民的功勞實在太大了,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封賞的了,李源特地為李世民設了這麼一個職位,在三公、親王之上。除了沒有太子的稱號,其他都有,太子沒有的他也有。擁有這麼大的權利,等李建成登基的時候肯定第一個對付他,所以先下手為強,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

  • 4 # 清水空流

    二主唐王李世民。大唐的二代君主帝王,是華夏封建時代被公認的最偉大的君主之一,但這個偉大的為了當皇帝所採取的手段卻是極其不堪和醜惡,為了當皇帝在公元624年6月4日,將自己的長兄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和他們的10個兒子全部誅殺,而且將弟媳納入後宮為妃。逼迫父親禪讓。但我們要問的是,李世民何以如此膽大妄為,李世民當時權力有多大。

    公元618年6月18日李淵登基,大唐正式立國,李淵時年52歲,基本上已經步入晚年了,時年29歲的李建成為太子,輔佐李淵處理國事。也帶兵平定四方叛亂,時年20歲的李世民為秦王,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大唐初立。四方豪傑並起,李世民帶兵先後剿滅薛舉,劉武周,竇建德,徐園郎,長期地四方征戰,使得李世民身邊聚集了一批能征善戰的武將和一群智謀之事。也使得李世民威名大振。也使得李世民的個人野心急劇膨脹。而李淵對此並沒有覺察。

    在李世民平定虎牢關以後,李淵也許是為了制約太子,加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乃百官之首,列諸王之上,食邑增至三萬戶。而且允許天策府可以自立屬官。這原本屬於太子的特權,讓李世民也同樣擁有,如此一來,李世民公開拉攏朝臣和一些文士給自己增加分量。這不僅讓李世民浮想聯遍,也讓太子深感不安,同時也讓朝臣拉幫結派。

    李淵如此的做法,更加劇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等到李淵有所查覺的時候,已經是為時已晚。事態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但李淵始終希望調和二子之間的矛盾,但李淵絕對沒有更換太子的意思,長子繼承帝位是李淵的選擇,當李世民非要當太子,而李建成則認為自己太子地位不穩。也是惶恐不安,也正是李淵的縱容和放權,導致兩個兒子發生玄武門之變,也讓60歲的李淵飽受喪子喪孫之疼,但這是封建制度下不可避免的悲劇。

  • 5 # 七樓看星空

    1、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不多見的明君,他協助父親李淵起義,在推翻隋朝政權建立唐朝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李世民十八歲就已成為了唐軍統帥,率領三軍攻克長安,佔領關中,奪得了這塊戰略要地。

    公元618年,李淵廢黜隋帝楊侑,自己稱帝,改國號為唐,同時冊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可見李世民功勞之大。

    2、俗話說,誰掌握了軍隊,誰有掌握了主動權。李世民有極強的統御能力,在軍隊中威信很高,底下名將頗多,忠誠勇猛,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力量集團,這為李世民日後的皇位之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前期,李世民憑藉平定隴西、收復河東的兩場戰役,形成了唐朝關隴軍事集團,從此軍隊唯李世民馬首是瞻,軍隊幾乎完全服從於李世民。其後,在虎牢和洛陽的戰役中,李世平一舉擊敗竇建德和王世充,從此唐朝在江北再無敵手。而後來,李世民在洛陽建府,山東豪傑又被李世民收於麾下。這些種種,體現出了李世民過人的軍事能力。

    3、李世民是個戰略家,政治嗅覺敏銳,在感覺到來自太子李建成的壓力之時,李世民早就做好了準備應對變故的工作。

    李世民抓住洛陽,做為其的勢力中心。當時的洛陽號稱東都,是除了長安以外的另一個政治軍事中心,人口眾多,經濟繁華,軍事上又是戰略要地,易守難攻。李世民派遣工部尚書溫大雅、車騎將軍張亮,鎮守洛陽。一文一武,發展地方經濟,結交當地豪傑,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個人軍事力量,呼應長安城裡面李世民的鬥爭。

    4、李世民府中人才濟濟。李世民在長安的秦王府裡面也做了很多準備,在秦王府裡集結大批謀臣名仕和著名將領,比如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這些謀臣,尉遲敬德、秦叔寶這些將領,在當時都是足智多謀、以一敵百的人物。秦王府的警衛部隊,更是唐朝軍隊中的精銳。在政變前夕,李世民派猛將張公謹屯兵守玄武門,派將軍敬君弘率宿衛兵屯於玄武門下策應張公謹,為政變的勝利又增加了一層把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展現代戲能讓京劇進一步發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