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風C玉露一相逢

    說到張文遠,不知道題主提的是水滸的張文遠還是三國的,那我就根據題主說的軍事才能,認為是三國時期的曹魏名將張文遠吧,就說這個。

    三國名將張遼,字文遠,漢代三國時期名將,原是董卓,呂布麾下大將,後歸順曹操,跟隨曹操期間,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我們小時候打的三國志遊戲,有一個大BOSS就是張遼。

    不說張遼之前的事蹟,就說他歸順曹操以後的。張遼從書上可以得知,是一名不可多得的焊將,善於突擊,但是從書上所寫,缺乏指揮上萬人作戰的能力,最經典的莫過於敢以800人就衝擊東吳孫權的10萬大軍,後又以7000人大破10萬東吳大軍,差點活捉孫權,把孫權也是嚇得屁滾尿流,從此名聲威震逍遙津。

    後世評價張遼,“為將之道,膽欲大而心欲細,膽大則勇,心細則智,所以能戰勝攻取,即有不利,亦不致一敗塗地,三國時將才,可當此者,魏之張遼,漢之趙雲而已”。羅貫中評價是“諕殺江南眾小兒,張遼名字透深閨,才聞乳母低聲說,夜靜更闌不敢啼”,可見評價之高,連小孩聽到他的名字都不敢啼哭了。張遼在時,到了曹丕登基,依舊讓他防守東吳,就算他在雍丘駐守期間,身染重病,孫權對他也是十分忌憚,而他呢,帶病依然打敗吳將呂範,真是孫權夢魘吶。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所以,在整個三國時期,能讓孫權聞風散膽的曹魏將領,只有孫權一人。要說能排第幾,我認為,三國名將,應進前五,歷史64名將,有他一席之地!

  • 2 # 吳百蘭

    張遼,字文遠。三國時期曹魏軍中名將。代表作“合肥之戰”(歷史上十大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之一。)

    公元215年,孫權趁曹操出征漢中,便率十萬大軍攻打合肥。張遼知道如果想以少勝多,就得先挫敗敵軍銳氣。

    於是第二天,天剛亮張遼趁東吳軍立足還未穩,便率李典及八百勇士向吳軍發起進攻。張遼披堅持銳,身先士卒第一個衝入敵軍,左殺右砍連殺吳軍兩員大將,士兵無數。

    吳軍被打了個猝不及防,一時間亂了陣腳,孫權倉皇地率領眾將士慌慌張張向附近的山上逃退。當孫權發現張遼身邊只有幾百人時,便率兵將張遼團團圍住。兇猛的張遼所向無敵,殺出重圍。

    張遼殺出重圍後,發現自己計程車兵還困在重圍中,回頭又再次殺入敵軍中,經過一場浴血奮戰,張遼終於救出了自己計程車兵。

    張遼的首次攻擊,不僅在戰略上挫敗了吳軍計程車氣,更體現出他勇往直前的果敢鬥志和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的道德信念。大滅了吳軍計程車氣,大長了自己的威風。士氣是勝利的保障。

    孫權進攻合肥十多天,因為將士計程車氣被奪喪失鬥志,加上將士們水土不服,瘟疫流行,始終攻不下合肥,只好撤兵。

    張遼又準確地預估出孫權的退兵路線,果斷地命令追擊包圍吳軍的殿後部隊,毀壞逍遙津北的橋樑,讓吳軍無法增援。

    孫權若不是甘寧蹴馬趨津,又有谷利鞭馬助勢,才得以躍過斷橋,死裡逃生,差點就被張遼活捉了。

    曹操出征回來聽說此事後,立馬封張遼為“徵東將軍”。

    張遼的“合肥之戰”分別有兩次突襲進攻。孫權有兩次“走登高冢”、“蹴馬趨津”的死裡逃生。還留下了一個典故“張遼止啼”。

    “張遼止啼”是說張遼的合肥事蹟在東吳廣為流傳。就連小孩子在哭鬧的時候,若對他說:“張遼來了。”小孩子就會嚇得馬上停止哭鬧。

    “合肥之戰”震驚東吳,《三國志.吳書》連裴注中述及此次戰役的列傳多達九篇。

    張遼在敵軍立足未穩,便勇敢地率八百將士衝入敵營,並重返包圍圈救自己計程車兵,是勇氣,是德行。

    在孫權退兵時,張遼準確估算出孫權的退兵路線,勇猛追擊孫權,分兵毀橋,體現了他統籌兼顧的謀略。

    清人鄭觀應的評判:“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將。英布、王霸、張遼、劉牢之、曹景宗、高敖曹、周德威、擴廓貼木兒等,戰將也。”

    在一場戰役中,優秀的將領身先士卒可以激勵士氣,威懾敵軍。把控好戰局,同樣可以體現作戰的指揮藝術。打勝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拼的是勇氣與謀略。

    按清人鄭觀應的評判說,張遼的儒將、大將、才將、戰將乃歷史第三。那張文遠的軍事才能就應該在歷史上排第三。

  • 3 # 段輝時

    張遼,字文遠,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初隨董卓、呂布,後歸曹操。

    張遼一生征戰無數,其主要戰績有東海降昌豨,遼東敗柳毅,破烏丸並斬烏丸單于塌頓,平叛逆陳蘭、梅成。赤壁之戰後奉曹操之命鎮守合肥,南拒孫權。

    張遼不僅武藝高強,而且膽識過人。在合肥之戰時,以七千兵擊敗孫權十萬大軍。並親率八百壯士,當先衝入孫權營中,殺得吳軍人仰馬翻,連孫權也險此喪命。

    張遼一生最出彩的應是大戰逍遙津,《三國演義》將此戰演義的非常精彩:卻說呂蒙、甘寧前隊兵進,正與樂進相迎。甘寧出,與樂進交鋒。戰不數合,樂進詐敗而走,甘寧召呂蒙引軍趕去。孫權在第二隊,聽得前軍得勝,催兵行至逍遙津北,忽連珠炮響,左邊張遼一軍殺來,右邊李典一軍殺來。驚得孫權手足無措,急令人喚甘寧、呂蒙回救之時,張遼兵已倒。淩統手下只有三百餘騎,勢如山倒。淩統大呼曰:‘主公何不速渡小師橋!’言未畢,張遼當先,二千餘騎箭發如雨。統翻身死戰。孫權縱馬上橋,橋南已拆丈餘,並無一片板,孫權大驚。牙將谷利大呼曰:‘主公可約馬後退些,再放馬向前跳!’孫權收回馬來,有三丈餘遠,縱馬加鞭,那馬一躍跳過橋南。孫權跳過橋南,徐盛、董襲駕舟相迎。淩統、谷利再殺入重圍,與張遼鏖戰。甘寧與李典廝殺,呂蒙與樂進廝殺,是日,吳兵折了大半。淩統所領三百餘人盡被殺死,獨統得脫身,殺到橋邊,橋已拆斷。淩統身中數槍,繞河而逃。孫權在舟中望見,急令董襲掉舟接之,乃得渡回。呂蒙、甘寧皆逃過河南。這一陣殺得江南小兒皆怕,聞張遼大名不敢夜啼。

    此戰後張遼長期鎮守合肥,吳兵十餘年都不敢犯境。直至曹丕稱帝之後,張遼病故,孫權才敢向北用兵。

    張遼、張郃、徐晃,于禁、樂進並稱曹魏‘五子良將’張遼排名第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社會生存絕對是一個技術活兒”,這話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