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靠譜小達人

    這是有區別的。確切的講專注力和注意力最大區別在於注意力是大範圍的形態,專注力是更高階表現。所以,如果是就大範圍的注意力(比如固定坐在座位上、不離開教室等)來說,其注意力因年齡不同,大約是以下的時間長度:3歲→15分鐘 6歲→30分鐘9歲→45分鐘 12歲→60分鐘如果是更高階的專注力(比如要專心堆積木、完成作業等),時間就會較注意力縮短許多,這也說明要小朋友長時間很專注地做一件事是蠻困難的:3歲→6分鐘 6歲→8分鐘9歲→10分鐘 12歲→15分鐘

  • 2 # 潘景瑞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先說一個結論。

    傳統的心理學、認知神經心理學等都不會提到一個詞“專注力”。“專注”這個詞都極少出現在各種論文和研究性的書籍當中。

    因為根本不存在專注力的概念。

    接下來分析兩者差異。

    首先,從名詞內容上來看兩者差異。注意力包括了注意集中、注意廣度、注意分配、注意轉移等四個內容,專注力則是特指“注意集中”。此間不難看出,專注力包括的內容其實是注意力固有的一部分。

    其次,從名詞定義解釋上來看兩者差異。“注意力”是指,人在一定的自我控制意識下,調動注意力的各個方面,調節自我狀態,使注意導向於當下任務,更好的集中精神狀態解決當下任務的能力。

    “專注力”是指人能夠將注意導向和集中,持續的保持在某一個任務上能力。此間有三個差異:

    第一,專注力特指“持續的保持”,“注意力”則指“自我控制意識”與“自我調節功能”,那麼請問是什麼讓人們可以“持續的保持”這個注意的狀態呢,是自發的?還是透過自我控制意識,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狀態下,才得以始終、持續的保持“專注力”呢。因此,注意力的定義中解釋了,人之所以能夠保持注意集中(持續、始終)是由於人透過意識在進行控制和調節。而專注力的定義中,只簡單的陳述了一個注意集中過程中外顯型的行為。

    第二,從心理意識角度做區分,人的注意力是具有選擇性的,我們稱之為“選擇性注意”。就是我們家長經常犯愁的孩子玩遊戲、看書、搭積木、畫畫,都是兩三個小時專心致志。為什麼一到作業上,就渾渾噩噩、家裡就變得雞飛蛋打。這就是人固有的注意選擇性。人類本身以按照“快樂原則”來確定我們的行為傾向,遇到我們感興趣且能帶來快樂的事情,我們非常積極且投入。遇到讓我們覺得費力、費時、費腦且本身枯燥的事情,我們就本能的不願意去執行。這時候,“專注力”就出現了在這個趣味活動中非常好,那個枯燥活動中非常不好的選擇性。

    這時,我們要舉出一個反例。你看,即使是學習優秀的孩子,也會抱怨試卷多,懶得做。當然這類孩子還是很努力的去完成功課,繼續在努力的“啃”枯燥的課堂知識。

    那麼我們必須要解釋,為什麼這些好學生,遇到一堆繁瑣的學習任務,從表現上看,也不符合“快樂原則”,卻還能不打折扣的保持專注呢?因為他們有強大的自我控制意識,當狀態不佳時,他們會透過自我控制意識去調整狀態,又或者他們是不是天生就有一種調節狀態的能力。至此,我們可以區分“注意力”是一種自我控制的意識,在不斷地調整的自己的狀態,而“專注力”只是“可以集中執行”和“無法集中執行”外在表現。

    既然“專注力”其實就是一種外顯的行為狀態,是一個“專心”、“注意集中”的行為狀態,那麼它連“能力”都稱不上,應該叫“專注”而非“專注力”。在學術界也始終沒有出現過“專注力”這個名詞,只出現過,無法保持“專注狀態”。

    第三,我們要看來生理上的區分。從現象上,我們已經知道了,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選擇性的。當任務本身讓我們覺得快樂的時候,大腦會產生很多多巴胺,這些多巴胺會讓我們持續對這個任務/活動產生快樂的感覺。比如老爺們兒打牌,贏了一局又一局,牌局打到天亮都精神抖擻,打完牌,去吃早餐,還跟牌友討論牌局。難道這位一直贏錢的主兒,身體就沒有感到疲乏嗎?答案是:疲乏,但大腦還處於興奮與快樂當中,它能遮蔽接收感知覺襲來的疲乏感。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孩子們在玩遊戲、畫畫、看書過程中,即使眼睛累得不行,手痠得不行,眼皮困得不行,還會專注其中。

    當成年人遇到大堆工作任務,而且還沒有額外獎金,或獎金激勵不夠的情況下,任務的枯燥感,任務的辛勞度,時常讓我們抗拒去執行,直到工作任務期限將至,才開始有了焦慮和煩躁以及緊迫感,才開始快速地去完成(成年人中就叫“拖延症”)。那我們可以想象,孩子們在教室、家裡遇到的各種作業,各種繁瑣的抄寫和背誦,其實跟成人遇到一大堆工作是一個道理、同一種機制。這時候,幫助我們提高興奮的主要生理機制叫“去甲腎上腺素”。

    孩子們遇到的功課,往往是枯燥的,需要大腦思考、運算,需要各種理解和記憶,需要不斷地進行甄別,還需要調動姿勢控制與視聽知覺能力。我們的腦力會迅速消耗,大腦會逐漸耗氧過大,這時大腦為了保護我們的腦功能,會自動進入“休息狀態”,最常見的就是打哈欠,你會覺得很舒服,然後你是否就打算順理成章的睡覺!按照電視劇裡的橋段,這個時候,你會拍拍自己的臉,讓自己振作,會去一趟洗手間,掬一些冷水洗臉,讓自己狀態緩和。男性會走到陽臺抽根菸,或者狀態又能找回來。按照中國古代的橋段,就是“懸樑刺股”,用疼痛來刺激危機感,“去甲腎上腺素”就會大量分泌。

    它有助於擴張血管,讓大腦有足夠的血流量,以便提供更多的養分。有些面臨中考和高考的孩子,他們非常用功,都是超負荷的在複習,因此有些家長也會帶他們去做高壓氧,讓孩子的腦袋可以更清醒,快速地消除腦部的疲勞。

    從上述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注意力就是叫注意力,根本不存在專注力這個名詞。

    專注是一個動態的行為,不能成為一種能力。專注等同於集中,集中受到自我控制意識和自我調節功能的影響。

  • 3 # 中國注意力訓練網

    說有區別,也沒有區別,因為注意力和專注力都是指專注某件事的能力。像專注力訓練和注意力訓練是一樣的,沒有區別。

    但是從字面上的意思,注意力指的會比較寬泛,專注力就會更窄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書法的好壞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