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城通
-
2 # MORSTORM魔力風暴
鋼鐵俠影迷?我覺得這個完全不足以形容我對託尼·斯塔克的欣賞與熱愛。
確切的說,是由唐尼·小羅伯特演繹的託尼·斯塔克。
唐尼與託尼可以說是天作之合,我到現在也很難分清是誰成就了誰。
我對鋼鐵俠的熱愛需要縱觀漫威歷史線。
首先是在《鋼鐵俠1》中的那句:“I"am Lron Man。”可以說是無數粉絲入坑的開始,但在那時我僅僅是感覺這位小兄弟是個狠人,不按套路出牌。其實在《鋼鐵俠1》中託尼·斯塔克首次飛行的笑容反而更吸引我,感覺並不是“演”,而是真正發自肺腑的開心。
直到《復聯1》開始,我真的逐漸被託尼·斯塔克打動。先是隻身突入引擎,冒著生命危險推動渦輪,之後再是他抱著核彈衝向另一個宇宙。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在過程中賈維斯與託尼對話的那一段嗎?
“要不要打電話給波茲小姐?”
“哎...打吧”
“對不起,您撥打的電話無法接通。”
託尼知道自己很有可能再也回不來了,但在衝入宇宙的過程中平靜得簡直讓人心疼。之後的每一次有他的片段,都展現了他內心究竟怎麼想的。而在戰鬥結束後的片尾,正是託尼興高采烈的與小辣椒設計復仇者聯盟所有成員的房間...
《復聯2》中緋紅女巫誘發他的恐懼——當所有戰友死去,而他還活著。他最怕的,是自己無能為力。
《美隊3》中當他躺在地上對著美國隊長說:“我曾經也是你朋友。”
他決定前去阻擊滅霸時留給小辣椒的道歉、當他對著小蜘蛛說出“如果你死了,我會認為都是我的責任”、當他抱著即將消散的小蜘蛛時...
我很難說曾經身為軍火商人的託尼·斯塔克究竟欠了這個世界多少,但我認為他已經付出夠多了,他接下來本應隱退,本應跟小辣椒過上普通而快樂的正常生活。但現在,他又要去《復聯4》裡再一次扛起拯救世界的責任。
每一次戰甲的升級,每一次科技的進步都令無數漫威粉絲感覺雀躍,我卻漸漸看不到託尼·斯塔克的笑容了,他沒有怎麼笑過了。已經看不到第一次飛上藍天時的那種快樂,而是越來越殘酷的戰爭與沉重的負擔。
依然記得十年前初識鋼鐵俠時,他在第一次笨拙飛行時開心得像個小男孩一樣。
我熱愛鋼鐵俠,熱愛託尼·斯塔克。
我熱愛到希望他該隱退了,因為我真的很心疼他了。
回覆列表
鋼鐵俠說他的反應堆一秒鐘可以輸出30億焦耳的能量。
three gigajoules per second
3000000000J!!
每秒!!!
只夠一個大個子用15分鐘!!!
焦耳的棺材板被導演用鐵板焊死了
我給大家稍微普及一下,30億焦耳大概是833千瓦時,也就是833度電。
一個15瓦的燈泡24小時開著能用六年。
一臺1.2千瓦的空調如果24小時開機,能用29天
85KW·H的特斯拉,算上損耗從零到充滿電需要100度電,能充八次。
以上,鋼鐵俠只要一秒鐘,one second。
說換成功率更直觀,那我們也來看看數字對比起來怎麼樣按照30億焦耳每秒來算,方舟的功率就是30GW,300萬千瓦
下面是一些數字:
土星五號(一級共五臺發動機發動機總動力):800萬千瓦,這個厲害了。
三峽:2250萬千瓦;
大亞灣:612萬千瓦;
泰山:656.4萬千瓦;
向家壩水電站:775萬千瓦;
內蒙古托克托電廠(火電):540萬千瓦;
遼寧號:14.9萬千瓦;
林肯號:19萬千瓦(此數值為核動力,還有四臺蒸汽輪機);
(說明:以上數值均為搜尋得出,並不具備權威性,因電站裝機量隨時間發展可能會有變動,電站的裝機總量會有不同,此處僅供參考,其他的數值同理。)
當然了,我們還要考慮能量轉換效率,維持聚變反應也需要能量。但是作為科幻電影,聚變反應堆理論上至少是可以實現的,數字雖然看起來有些荒謬,但是值得期待(雖然方舟是冷核,而我們是熱核聚變)。
更新1:十萬馬力的阿童木,也簡單的做個計算,公制1馬力等於735瓦特,十萬馬力就是73500000瓦特,0.735億瓦特,也就是一秒鐘輸出0.735億焦耳…………由此看出,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更新2:不少人對833度電有點小看了呀。我們來換個說法,林肯號航空母艦(尼米茲級)滿載排水量是104200噸,滿載的重量就是104200000千克,該艘航母重力等於1042000000牛頓(g值取10),若將這艘滿載的航空母艦提升1米需要多少能量呢?沒錯,1042000000焦耳,所以我們得知:如果方舟反應堆的能量能全部輸出給手臂;如果這個手臂抗拉強度值為無限大;如果這隻手臂能牢固無比的抓住,並且不會滑的話;
如果(以下省略一萬字);託尼可以無比輕鬆的在一秒鐘之內,把這艘航空母艦提起一米的距離,或者說可以每秒1米的速度將之勻速提升!!!!!!!(使用上述計算的數值的功率,也就是差不多1GW)
(這只是粗略計算啦,實際上我們的手臂提起一個東西也並不是直線用力,移動物體也有個加速勻速減速的過程,以上述功率來輸出,其實並不能提起,需要數值更大一些,但是為了簡單說明咱就不計較這個了)
更新3:簡單計算,權當一樂(just for fun),還請不要太認真。
更新4:我只是按照已有的資料進行一些對比工作,並對數字進行了一些粗計算。這離認真還差得遠,我沒有分析方舟反應原理(我也不會),更不是說鋼鐵俠是不切實際的、是荒謬的,正好相反,相對於真正的核聚變反應堆來說,這個功率或者說這個發電方式雖有點遠,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應該是可以期許的。
拍拍影視 showm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