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庸中悟禪

    經常能回憶起從前溫暖冬日裡那個晴朗的下午,窗外的Sunny被寒翹光禿的樹枝劃撥成零零散散的跌落在那張靠窗的桌前,傾撒在臉上,桌上,書上,擺放整齊的一排磁帶上,清淡靜寞;桌旁的少年,手裡捧著一本想要了解這個世界的陳舊泛破的書,靜靜地聆聽著收音機裡飄出來動聽的網路歌曲,抬頭看著窗外暖燻的Sunny,湛藍的天空,鳥雀在那寒翹的枝頭短暫的停留嬉鬧,輕風吹來,不喧不燥,日照大地,界安靜的剛好。

    發自內心的情感創作,比我我寫的這個。

  • 2 # 十一大大

    民謠,顧名思義即為民間歌謠。它是誕生於民間的一種口頭文學形式,是基層人民群眾集體創作並且經過歷代的錘鍊、修改和補充,最終形成了較為固定的詞句。民謠一般都非常鮮活生動,泛著濃郁的泥土氣息。它們不僅內容豐富,反映了人民群眾豐富多彩的生產生活,而且形式活潑,充滿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幽默。

    民謠,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它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語言樸實鮮活,風格幽默風趣,表達直抒胸臆,與文人創作形成鮮明的對比。

    下面例舉一首我捜集整理的山東民謠,以饗各位。

    大實話

    龍生龍來鳳生鳳

    老鼠生來會打洞

    小妮子下生是女孩

    小小子下生是男丁

    小狗生來就舔屎

    小貓生來就饞腥

    小雞生來會啄米

    鴨子生來會游泳

    金魚下生把眼瞪

    兔子下生眼不睜

    日頭不落天不黑

    日頭不出天不明

    沒有云彩不下雨

    天上打雷轟隆隆

    雨過地皮就會溼

    風捲塵土迷眼睛

    大雪封地白茫茫

    秋風一吹楓葉紅

    萬物生長靠太陽

    雨露滋潤年景豐

    皆道那人勤地不懶

    不播種子沒收成

    小狗咬人它汪汪汪

    打一石頭它箏箏箏

    大公雞打鳴它勾勾油

    挨一棍子它亂撲楞

    老頭子下巴長鬍子

    老婆子嘴上須不生

    有道是有奶便是娘

    沒見那鬚眉大漢哺幼嬰

    小小子喜歡放鞭炮

    小妮子喜歡戴花紅

    小夥子喜歡個俏女郎

    大小姐喜歡個俊書生

    屎殼螂它就願意滾糞球

    鮮花偏願長在那牛糞中

    窮招蝨子富招賊

    肉臭了最愛招蒼蠅

    小飛蛾它就愛撲火

    河中蟹見人鑽窟窿

    屋頂破了它漏雨

    牆上有洞它透風

    穿鞋它分左右腳

    一順穿著它不行

    有錢身著綾羅緞

    沒錢渾身是補丁

    富在深山有遠朋

    舉目無親怨你窮

    大海比那水塘大

    水牛比那蝸牛重

    火車比人跑得快

    鵝毛比那泰山輕

    南極在南日出東

    青藏高原它路不平

    羊毛出在羊身上

    葫蘆結在那葫蘆藤

    正常人都是兩隻眼

    三隻眼那是馬王精

    一隻眼那是獨眼龍

    月亮圍著地球轉

    地球繞著太陽行

    井口它從來不朝下

    臺灣它自古就姓中

    以上俺說的都是大實話

    哪句有假您別聽

  • 3 # 電動所青年家園

    像吃膩了大魚大肉的人,開始趕時髦去吃那些含有微量毒素的野菜。“簡單粗糙”的民謠,成為了產能過剩的市場經濟時代的流行音樂。

    有別於光鮮華麗的流行明星,民謠歌手們穿著隨意,神情落拓,充滿了失意感。他們似乎經歷了數不清的故事,去過數不清的地方,和數不清的人發生過數不清的關係,但沒有一個地方能真正留住他們。他們渴望離開故鄉前往他鄉,卻又忍不住在他鄉的夜晚一再懷念故鄉。

    無論是是故鄉,還是他鄉,任何一個地名到了民謠裡,都不再是原本的樣子,而是沾染上了一層淡淡的“詩意”和“文藝氣息”,比如“南京”、“鄭州”、“蘭州”、“成都”、“大理”、“麗江”、“安和橋”、“石家莊”、“安陽”——當然,民謠歌手絕對不會唱“駐馬店”和“鐵嶺”,《南方姑娘》肯定也不會是盛產假鞋的莆田女孩。因為本來就不夠文藝,缺少發揮空間。總之,民謠歌曲往往和現實生活相去甚遠,但又能喚起某種依稀的回憶,以及關於“逃離”的憧憬,逃離當下的生活,逃到民謠的詞歌裡。

    不過是因為都沒有真正逃離的勇氣。

    為什麼要逃離呢?大城市的生活雖然令人厭倦,可是小地方的生活自己未必能習慣——北上廣的Jenny和Mark們,回鄉三天就開始忍不住收拾行李箱。逃到哪兒還不都一樣得交房租,工作賺錢。買了房買了車有了孩子的人更逃不掉。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固然美,可惜沒有學區房。況且,連看似雲淡風輕的民謠歌手們都為了賺錢趕場唱到精神崩潰抑鬱症,誰又能確保自己真的能夠逃離當代生活的藩籬?

    即便短暫的逃離也都不盡然美好。好不容易等到了長假,和幾萬輛車一起堵在高速路上。在每一個似曾相識的古鎮裡購買共同來自義烏的旅遊紀念品,喝40元一杯的“香飄飄”奶茶。漫步在大理或者麗江的小巷,邂逅了一個美麗的姑娘,相擁著倒在床上時房門被一腳踹開,原來遇上了“仙人跳”。民謠裡的詩意和美好,怎麼到現實中就蕩然無存了?

    算來算去,還是和幾萬人在草地上來一場情感共鳴最靠譜。

  • 4 # 經典音樂驛站

    民謠的共同點都是能讓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民謠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種音樂風格,更是一種對生活的藝術性寫照,就像當他們說起民謠,我腦海裡想起了特定的那麼些人,而不是民謠的音樂風格,起伏不大的旋律,只內斂不張揚,雖然註定不會是大流行,但相當好聽又容易打動人心。而這些恰恰都是民謠應該有的功能,雖然越到現在,越來越有人放棄這些內在的功能,並去刻意追求“民謠”的功能。對於民謠音樂來講,最重要的還是心靈的原生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演員已經不適合繼續走原來的路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