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研武器庫
-
2 # 靈魂有趣
元朝建立於1271年,1368年結束,所以1271年前去世的就不算了。
以下列舉幾位:
伯顏(1236年-1295年)
元朝初年名臣。至元初年入朝,拜中書左丞相,後升任同知樞密院事。至元十一年統兵伐南宋,至元十三年陷臨安,俘宋恭帝、謝太后等北還。南宋滅亡後,出鎮和林,屢次討平諸王叛亂。忽必烈駕崩後,受顧命擁戴元成宗即位,拜太傅、錄軍國重事。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伯顏病逝,年五十九。累贈宣忠佐命開濟翊戴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淮王,諡號“忠武”。
(伯顏)
范文虎(?-1302年)
南宋降元將領,元朝至元十二年降元,擔任兩浙大都督、中書右丞等職。隨伯顏攻入南宋國都臨安,升任行省參知政事,後又官至左丞。十八年以日本行省右丞領兵十萬隨忽必烈第二次徵日本,史稱“弘安之役”。此役,范文虎臨陣脫逃,後被革職查辦。
董文炳(1218-1278)
至元九年,董文炳遷樞密院判官。十年,拜參知政事。這年,元軍大舉伐宋,他在正陽擋住宋將夏貴的猛攻。十一年,他與伯顏在安慶會師,迫使宋守將范文虎歸降,又隨大軍順江而下,攻克當塗、採石。十二年三月打下建康,在鎮江戰役中,他又大敗張世傑、孫虎臣的水軍,獲戰船七百艘,宋軍力從此一蹶不振。七月,董文炳為中書左丞。至元十五年夏,加任僉書樞密院事。不久他病篤而卒。後贈平章政事,諡忠獻。
張弘範(1238-1280年)
蒙元初期的將領。曾參加過襄樊之戰,後跟隨元帥伯顏攻南宋,是滅宋之戰的主要指揮者,曾擊敗南宋英雄文天祥與張世傑,官居江東道宣慰使。至元十七年正月十日,病死,時年四十三歲。元仁宗延祐五年,加贈“保大功臣”,加封淮陽王,予諡獻武。
(張弘範)
郭侃(1217年-1277年)
蒙古帝國將領。其祖父郭寶玉,父親郭德海,皆成吉思汗手下大將。公元1252年跟隨旭烈兀遠征西亞,獨自在西亞屢破伊斯蘭軍隊百二十餘城、破十字軍百八十餘城,討伐了諸多國家,其足跡越過喀什米爾,為其征服之地的人們所畏懼,乃至對手驚呼"東天將軍,神人也"。因彈壓江南之功而被任命為海寧知州,於在職一年餘之後去世。
擴廓帖木兒(?—1375年)。漢名王保保
元朝末年將領。元末農民起義時,王保保組織地主武裝,鎮壓紅巾軍。至正二十二年捲入元廷黨爭及軍閥混戰,曾被封為河南王、中書左丞相。至正二十八年明朝攻佔大都,王保保自山西退至甘肅,在沈兒峪被明軍擊敗後於至正三十年北奔和林,輔佐北元昭宗,力圖光復大元江山,在宣光二年大破明軍於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天下奇男子”。後卒於哈剌那海之衙庭。
(王保保)
脫脫(1314年-1356年),
元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元統二年,脫脫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至元六年,為中書右丞相。至正九年,復出為中書左丞相。至正十年,改任中書右丞相,並派賈魯治理黃河,成績斐然卓著,贏得水患災民的民心,被讚譽為“賢相”。至正十一年,鎮壓抗元紅巾軍。至正十五年,脫脫被革職流放雲南,中書平章政事哈麻矯詔,令其自盡,年四十二。至正二十二年昭雪復官。
回覆列表
一、哲別初臣服蒙古泰赤烏部,後投降成吉思汗。賜名哲別(蒙古語,箭之意)。哲別驍勇善戰,由十戶長屢升至千戶長。太祖六年(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將兵南下攻金。金築烏沙堡拒之。成吉思汗命哲別攻之,破烏沙堡、烏月營。蒙古軍拔德興府,金居庸關守將遁去。哲別率兵入關,抵金中都(今北京)。十三年(公元1218年)奉成吉思汗命,率2萬人討伐屈出律,執斬之,滅西遼。十四年(公元1219年),隨成吉思汗西征。1223年,於阿里吉河(今烏克蘭日丹諾夫市北)戰役中擊潰斡羅思諸國王公與欽察汗的聯軍,進掠斡羅思南境,又轉攻也的裡河(今伏爾加河的突厥名,又譯亦的勒)上的不裡阿耳國,然後東返蒙古。病死在歸途。他被稱為成吉思汗的神箭 二、伯顏
元朝軍事家,蒙古巴鄰氏,蒙古帝國開國功臣。他的曾祖父失兒古額禿原臣屬泰亦赤兀部首領,後臣屬成吉思汗。他的祖父阿拉黑、祖叔父納牙阿都是成吉思汗的開國元勳,分別擔任千戶長、中央萬戶長。他的父親曉古臺和他本人臣屬成吉思汗幼子託雷家族。
生長於伊兒汗國。以深略善斷著稱,信奉也裡可溫教(基督教)。1253年,跟隨旭烈兀(託雷子)西征。1265年,受伊兒汗旭烈兀命出使大汗廷奏事,深得忽必烈賞識,留作侍臣,與謀國事。至元二年(1265),任中書左丞相,後遷中書右丞。七年(1270),改任同知樞密院事。1273年,忽必烈汗任命他為伐宋軍最高統帥。十一年(1274),復任左丞相,總兵分三路攻宋,與阿術統中路,取鄂州、漢陽等地,沿長江東下,次年取黃州、蘄州、江州、安慶、池州等地,大敗宋宰相賈似道軍於丁家洲,收降太平州、滁州,下建康(今南京),尋進中書右丞相。十一月,分兵三路進軍臨安(今杭州市),與右丞相-阿塔海取中道,節制諸軍並進。十三年(1276),陷臨安,俘宋帝、謝太后等北還,取宋地三十七府、一百二十八州、七百餘縣。十四年,以宗王昔裡吉等叛執北平王那木罕,自阿力麻裡東犯和林,奉命率師北上,大敗叛軍於斡耳寒河(今鄂爾渾河)。十八年(1281),從皇太子真金撫軍漠北,益藤州四千丸百餘戶為食邑。二十二年(1285),代宗王阿只吉總軍西北。二十四年(1287),從元世祖討平叛王乃顏之亂。二十六年(1289),任知樞密院事,分院和林。二十九年(1292),招降叛王明理鐵木兒,屢敗海都叛軍。因遭朝臣讒陷,被罷職,居大同。三十一年(1294),世祖卒,受顧命擁戴鐵穆耳即位,復任知樞密院事。同年十二月(1295年初)病卒。大德八年(1304),追封淮安王。至正四年(1344),追封淮王。有《丞相淮安忠武王碑》以志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