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500萬元
新加坡可謂最大方的國家,為每枚金牌開出了5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新加坡歷史上唯一的獎牌來自1960年羅馬奧運會,當時一名舉重運動員奪得一枚銀牌。為了打破“金牌荒”,該國開出的獎勵也睥睨群雄,他們更願意花掉這筆錢,而不希望變成無人領取的支票。
希臘:190萬元
希臘與時俱進地放棄了為冠軍頒發花環的傳統,而代之以現金,並且金額走在各國前列。在北京奧運會上奪牌的金、銀、銅牌得主分別可獲190萬元、130萬元和70萬元。獲牌選手還可以獲得一個不錯的公務員職位,並有幾個廣告合同。
南韓:85萬元
南韓男子體操是他們最有希望衝擊奧運金牌的專案,從1991年至今的世界錦標賽上,南韓人在該專案上取得過4枚金牌,遺憾的是總是無緣奧運金牌。南韓體操協會將85萬元的奪冠獎金很精準地開到這個專案的戶頭上,並且明確表示雙槓專案上的梁泰榮和金大恩就是最有力的衝擊者。
黑山共和國:60萬元
這個人口只有70萬的巴爾幹國家是2007年才加入奧委會的,首次參加奧運會就為金牌懸賞60萬,國民人均捐出1元錢就夠了,雖然奪金希望不大,也算全民參與。
哥倫比亞:56萬元
哥倫比亞總統烏里韋親自為奧運獎牌得主定獎金,該國選手在去年舉行的第十五屆泛美運動會上,名列獎牌榜第六位,一舉跨入拉美體育強國行列。為了進一步刺激運動員的積極性,哥政府對北京奧運會的金牌得主的獎金幅度提高了15倍!將由原定的1000萬比索(約3.7萬元)提高到1.5億比索(約56萬元)。
保加利亞:54萬元
保加利亞國家青年與體育署為冠、亞、季軍分別開出54萬元、40萬元和27萬元的高額獎金,這筆錢將由保加利亞奧運代表團的總贊助商——保加利亞第一投資銀行提供。另外,統一保加利亞銀行則為獲得北京奧運會獎牌的保加利亞賽艇運動員提供最高27萬元的獎金。
俄羅斯:35萬元
奧運金牌大戶俄羅斯為了尋找昔日的榮耀,不惜巨資,為金、銀、銅牌選手分別開出35萬元、21萬元和14萬元的獎金,運動員所在的地方政府還將提供住房、獎金、汽車。雖然絕對獎金額不算很高,但是俄羅斯運動員都是拿牌的高手,俄羅斯政府的負擔應該是最重的。
馬來西亞:33萬元
馬來西亞目前為北京奧運會金牌得主設定的獎金數額為33萬元,外加退役津貼。
日本:19萬元
日本政府對奧運選手的獎勵並不算非常大方。金牌得主只有19萬元,銀牌和銅牌得主分別是12.5萬元和6.3萬元。與該華人均26.6萬元的年收入比較起來,這份奧運獎金真是輕如鴻毛。
美國:17.7萬元
金牌大鱷美國在發放獎金的力度上並不慷慨,其對金牌得主的官方獎勵僅為17.7萬元。不過,運動員也大可不必計較這些,因為在這個商業化高度發達和造星業高度發達的國度,他們完全可以在商場中“以豐補歉”。
德國:15萬元
嚴謹的德華人在碰到數字的時候只會更嚴謹。為了維護健康的財務狀況,他們不敢輕易開鉅獎的口子,正如該國的足球甲級聯賽,其俱樂部的財務狀況是歐洲最好的,比賽的觀賞性則是歐洲五大聯賽中最差的。對於奧運金牌選手,他們也只肯給15萬元。
加拿大:14萬元
如果不是2010年冬奧會在溫哥華舉行,加拿大人還不習慣為奧運獎牌得主頒獎,這次他們破天荒地為金、銀、銅牌分別開出14萬元、10萬元和7萬元,也算是在本土迎來奧運聖火之前嘗試新的激勵機制。加拿大奧委會主席邁·錢伯斯日前在渥太華宣佈,旨在為奧運會獎牌得主提供獎金的傑出運動員基金會成立,加拿大從北京奧運會開始首次為奧運會獎牌得主發獎金。
中國:100萬
新加坡:500萬元
新加坡可謂最大方的國家,為每枚金牌開出了50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新加坡歷史上唯一的獎牌來自1960年羅馬奧運會,當時一名舉重運動員奪得一枚銀牌。為了打破“金牌荒”,該國開出的獎勵也睥睨群雄,他們更願意花掉這筆錢,而不希望變成無人領取的支票。
希臘:190萬元
希臘與時俱進地放棄了為冠軍頒發花環的傳統,而代之以現金,並且金額走在各國前列。在北京奧運會上奪牌的金、銀、銅牌得主分別可獲190萬元、130萬元和70萬元。獲牌選手還可以獲得一個不錯的公務員職位,並有幾個廣告合同。
南韓:85萬元
南韓男子體操是他們最有希望衝擊奧運金牌的專案,從1991年至今的世界錦標賽上,南韓人在該專案上取得過4枚金牌,遺憾的是總是無緣奧運金牌。南韓體操協會將85萬元的奪冠獎金很精準地開到這個專案的戶頭上,並且明確表示雙槓專案上的梁泰榮和金大恩就是最有力的衝擊者。
黑山共和國:60萬元
這個人口只有70萬的巴爾幹國家是2007年才加入奧委會的,首次參加奧運會就為金牌懸賞60萬,國民人均捐出1元錢就夠了,雖然奪金希望不大,也算全民參與。
哥倫比亞:56萬元
哥倫比亞總統烏里韋親自為奧運獎牌得主定獎金,該國選手在去年舉行的第十五屆泛美運動會上,名列獎牌榜第六位,一舉跨入拉美體育強國行列。為了進一步刺激運動員的積極性,哥政府對北京奧運會的金牌得主的獎金幅度提高了15倍!將由原定的1000萬比索(約3.7萬元)提高到1.5億比索(約56萬元)。
保加利亞:54萬元
保加利亞國家青年與體育署為冠、亞、季軍分別開出54萬元、40萬元和27萬元的高額獎金,這筆錢將由保加利亞奧運代表團的總贊助商——保加利亞第一投資銀行提供。另外,統一保加利亞銀行則為獲得北京奧運會獎牌的保加利亞賽艇運動員提供最高27萬元的獎金。
俄羅斯:35萬元
奧運金牌大戶俄羅斯為了尋找昔日的榮耀,不惜巨資,為金、銀、銅牌選手分別開出35萬元、21萬元和14萬元的獎金,運動員所在的地方政府還將提供住房、獎金、汽車。雖然絕對獎金額不算很高,但是俄羅斯運動員都是拿牌的高手,俄羅斯政府的負擔應該是最重的。
馬來西亞:33萬元
馬來西亞目前為北京奧運會金牌得主設定的獎金數額為33萬元,外加退役津貼。
日本:19萬元
日本政府對奧運選手的獎勵並不算非常大方。金牌得主只有19萬元,銀牌和銅牌得主分別是12.5萬元和6.3萬元。與該華人均26.6萬元的年收入比較起來,這份奧運獎金真是輕如鴻毛。
美國:17.7萬元
金牌大鱷美國在發放獎金的力度上並不慷慨,其對金牌得主的官方獎勵僅為17.7萬元。不過,運動員也大可不必計較這些,因為在這個商業化高度發達和造星業高度發達的國度,他們完全可以在商場中“以豐補歉”。
德國:15萬元
嚴謹的德華人在碰到數字的時候只會更嚴謹。為了維護健康的財務狀況,他們不敢輕易開鉅獎的口子,正如該國的足球甲級聯賽,其俱樂部的財務狀況是歐洲最好的,比賽的觀賞性則是歐洲五大聯賽中最差的。對於奧運金牌選手,他們也只肯給15萬元。
加拿大:14萬元
如果不是2010年冬奧會在溫哥華舉行,加拿大人還不習慣為奧運獎牌得主頒獎,這次他們破天荒地為金、銀、銅牌分別開出14萬元、10萬元和7萬元,也算是在本土迎來奧運聖火之前嘗試新的激勵機制。加拿大奧委會主席邁·錢伯斯日前在渥太華宣佈,旨在為奧運會獎牌得主提供獎金的傑出運動員基金會成立,加拿大從北京奧運會開始首次為奧運會獎牌得主發獎金。
中國:1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