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昨夜夢迴
-
2 # 理工男讀歷史
根據史書記載,被李世民處死或因他而死的兄弟共有4個。
除了李建成、李元吉之外,還有廬江郡王李瑗、漢王李元昌。
廬江郡王李瑗李瑗是李淵的堂侄,算是李世民的堂哥,他和李世民是同一個曾祖父李虎。
建成元吉與李瑗交好,李世民在繼位後召李瑗入朝,李瑗在猶豫是否起兵反李世民的時候,被部下王君廓捉住並勒死,李瑗死時四十一歲。首級被送到長安後,李世民下令廢李瑗為庶人;
漢王李元昌李元昌是李淵第七個兒子,李世民的異母弟弟,有勇力,善騎射,還是個才子,藝術方面成就很高,善行書,又善畫馬,閻立德、閻立本都比不上。
李元昌與李世民太子李承乾同歲,關係很好,是李承乾“學壞”的主要原因。李承乾經常和李元昌遊玩,把身邊人分為兩隊,二人各自統帶一隊,身披毛氈做的甲冑,手中拿竹子的長矛,互相交戰取樂,對抗經常造成人員受傷。打仗不賣氣力的,就被吊在樹上用鞭子抽打,甚至被打死。
李承乾曾經說過:“如我當了皇帝,就在禁宮苑中設立萬人軍隊,與漢王分別統帶,看他們戰鬥,豈不是高興的事情!”還說:“我當皇帝必定任意作為,有勸諫的全部殺掉,殺五百人自然就老實了。”
李元昌在太子東宮過夜,曾向李承乾討要宮女樂伎,並表示追隨李承乾的意思。據說李承乾寵愛的孌童稱心就是李元昌送的。
李元昌最後是李承乾謀反案的主犯之一,被李世民賜死,沒收家產。
至於酆悼王李元亨、周王李元方,分別是李淵的第八、第九個兒子,貞觀六年、三年死的時候還沒孩子或者尚未成年,應該算不到李世民頭上;
長樂王李幼良是李淵叔叔的兒子,算是李世民的堂叔,因結交突厥,被李世民命宇文士及去處置,結局一是被宇文士及勒死;結局二是投奔突厥,被李世民透過外交手段弄死。總之是死了,但不是李世民的兄弟,不算在此問答案中。
總之,李世民殺了三個親兄弟、一個堂兄弟、一個堂叔,另外還有兩個弟弟死在李世民在位期間。
李世民是個賭徒,他知道自己的勢力,跟太子黨沒得比,所以就一不做二不休,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帶領一群亡命之徒,在玄武門把親哥哥李建成、親弟弟李元吉給宰了,然後逼李淵退位讓賢。
當了皇帝后,史書怎麼寫,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因此,李建成李元吉的功績被抹殺,人設也坍塌了!之後李世民把唐朝推向巔峰,一代明主自此出現。
不過,鮮為人知的是,李世民還殺了一個弟弟,叫李元昌!
但是,李元昌的死法,卻有點跌宕起伏,挺搞笑的!
玄武門之變時,李元昌只有7歲,他的母親也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可以說完全無法威脅到李世民,那麼李世民當然樂得當一個溫良恭儉讓的好哥哥,改封他為漢王。
既然皇位與李元昌徹底無緣,為了打消李世民的疑心,或者說,這就是李世民的授意,李元昌走上了藝術這條道路。
李元昌的天賦也不錯,隨著年歲的增長,很快便成了一位藝術大師,李世民還專門為他造了一次勢。
大抵場景如下:李元昌畫了一條魚,結果作品掉入水池裡中,撈出來時,紙張空白,魚不見了,而原本空蕩蕩的水池裡,忽然有一條鯉魚躍出水面。
好一幕兄友弟恭的畫面。
但李元昌終歸是漢王,長大後被李世民丟到外地,當官去了。
可是,李元昌年少痴迷書畫,有人管著,做不出什麼出個事。現下官職加身,背後又有李世民撐腰,誰敢得罪他?
於是,李元昌在短時間內,變得驕縱輕狂,接下來便是縷縷觸犯國法。
李世民國事纏身,無法親自去教訓他,只好經常寫信過去,責罵他一頓。
無關痛癢的責罵,讓熊孩子李元昌心裡,憋著一股怒火,史載“更懷怨望”。
李元昌知曉自己幾斤幾兩,一切的榮華富貴,都是哥哥李世民給的,縱然心裡不爽,也只能壓在心裡,哪敢表現出來?
李元昌也不是傻子,他嚐到了權力的味道,就會想要更大的權力,那更大的權力怎麼來呢?李元昌想到一條一舉兩得的捷徑:拾綴太子李承乾謀反。
太子謀反成功,李世民沒得好果子吃,算是報了仇,這是其一;他是扶龍之臣,得到的好處,絕對很大,這是其二。
當時,魏王李泰勢大,太子李承乾已漸漸失寵,學李世民再來一次玄武門事變,是最簡單高效的法子。貞觀十六年,李元昌回到長安,直接跑到李承乾的太子東宮,整夜整夜的推敲謀反細節。
不僅如此,李元昌還假借探望李世民,看一看李世民有無發覺一樣。
可這一看,他整個人都不好了!
不是因為在李世民身上看出了什麼,而是看到李世民身邊,有個琵琶女,頓時驚為天人。這個琵琶女是誰,史書上沒有記載,只知道李元昌,非常惦念她。
惦念到什麼程度呢?
李承乾準備謀反前,有個瓜分蛋糕的儀式,大概就相當於允諾,事成之後你當什麼官要什麼賞賜之類。
李元昌只有一個要求,即其他什麼都可以不要,唯獨那個琵琶女,“當望垂賜”,一定要賜給他。
謀反都是為權,或者是為了活命,李元昌卻為了一個琵琶女,倒也頗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氣魄。
貞觀十七年,李承乾發動兵變,失敗了!
李元昌的琵琶美夢彈琵琶,破碎了!
但是這場兵變,李元昌只是個參與者,他無兵無權無腦,幫助李承乾湊人數而已,李世民大發慈悲,決定饒他一命,“太宗弗忍加誅,特敕免死”。
大臣高士廉、李世勣不幹了,《舊唐書》記載,他們上書李世民:“王者以四海為家,以萬姓為子,公行天下,情無獨親。”
李世民准奏,將李元昌賜死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