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27570817624

    “中國”二字的由來: 據於省吾教授考訂:"商代甲骨文沒有或,國二字".至周初,金文才出現"或"字,與國字相通,是指城邑.中國的名稱出現於西周初期. 商代雖然沒有出現"中國"的名稱,卻已形成了以"中商","大邑商"居於中,稱"土中"或"中土",四方諸候稱東南西北土的制度與地理劃分,對周圍各族稱之為"方",如鬼方等.文獻記載西周武王,成王時出現了"中國"一詞,確證則見於1963年在陝西寶雞出土的何尊.此尊上的銘文稱:"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之闢民".也有成王追述"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的記載,這便與上述銘文相互印證,"中國"顯而易見是指以洛陽為中心的地區.此即夏代的中心區域.說:"昔周公營雒邑,以為在於土中,諸候藩屏四方,故立京師".此處"土中"與今漢語成倒裝,意思是"中土". 中國古代傳統邊疆觀有兩大核心理論:一是服事觀,一是華夷觀.是最早提出的,詳細地描述了五服與國家政治活動中心各不相同的關係,即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有五服和九州之域,才有封建統治王權的九五之尊.故曰:"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又曰:"惠此京師,以綏四國".以中國與京師對四方與四國.鄭玄:"中國,京師也".在這裡,"國"與"邑","都",是同義詞,均指城而言,"中國"即天子所居之城,稱之為"京師",以與四方諸侯對舉. 綜上所述,在西周初期出現的"中國",有如下幾種含義: 一,天子所居之城,即京師.以與四方相對舉. 二,周滅商以前,以豐鎬為中心的周人地區為"區夏",克商以後,以洛陽居天下之中,稱"中國"或"中土",是指夏代中心地區,又以商代中心地區為東夏,於是,中國包括豐鎬,雒邑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即後世稱之為中原的地區. 三,指夏,商,週三族融為一體的民族,以夏為族稱,也包括夏人的文化.至於周的疆域觀念,則不限封在區域以內,還包括"王會"的各族地區. 西周晚期,各族內徙,天子地位一落千丈,禮崩樂壞,齊桓,管仲首創"尊王攘夷,以成霸業".及至後來,戰國七雄兼併,中國已出現統一的趨勢,原來在春秋時還是"夷狄"的,在戰國就同稱諸夏,不僅說明華夏已經穩定地形成民族,而且也造就了華夷統一的歷史條件. 至戰國,七雄並稱"諸夏",同列"中國".

  • 2 # 使用者5390581724495

    國字起源域字。國本義指疆域,地域。這個意思後來寫作”域“。引申指地區,區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諸侯國。後泛指國家,也指國都。商周時期,人們聚居的地方稱作邑,《說文》中解釋說:“邑,國也。”邑就是國。西周時期,人們要表示“國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銅鼎銘文中的“國”字寫成“或”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陰瘙癢是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