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風化雨花草香
-
2 # 天下虎周乾寅
用人單位選用名校畢業生直接導致了中小學學業負擔過重
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重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作業量越來越大,四年級學生數學、語文單科平均每天作業時間在30分鐘以上的比例分別為33.6%、40.4%,八年級學生數學、語文單科平均每天作業時間在30分鐘以上的比例分別為50.2%、45.5%;二是課外補越來越多,四年級學生參加數學和語文校外輔導班的比例分別為43.8%、37.4%,八年級學生參加數學和語文校外輔導班的比例分別為23.4%、17.1%;三是選拔考越考越難,越考科目越多,這方面在報告裡沒有,但現實存在。這是學業過重的表現。
為何會這樣呢?我們先看一個社會現象。985、211等一流大學畢業生就業容易,倍受用人單位歡迎,名優一流畢業生通常都能謀個好職位,獲取高薪酬。因此,考上一流名優學校就是考生、家長夢寐以求的願望。誰考上誰就有了高人一等的實力,誰不趨之若鶩呢。誰又能考上名優一流大學呢?當然是名高中重點班畢業生了。於是,初中生向名高中湧,小學生向名初中湧……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各學校又辦了"小小班"、“尖子班"、“清北班"等等。只要孩子進了這些學校,這些班,就離名大學近了一步!那麼怎樣才能進到這些學校班級呢?當然是考分,要考高分,就逃不出"時間+汗水“、“笨鳥先飛“、"勤能補拙"、"鐵杵磨針“的功夫。於是加大作業量成了教師的首選,多練方能多識;上補習班成了家長的首選,補則會成為贏家,不補註定是輸!這便是殘酷的現實。也是減負令屢下不效的原因。
從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的壓力,一直壓到了小學,甚至幼兒園。學生、家長“不輸在起跑線"的焦慮症由此產生。
為何用人單位如此苛求,對名優一流大學畢業生如此禮遇呢?當然是普通大學畢業生和名優一流院校畢業生水平、能為大有區別了!大學實現了許多自主,權大了,問題也就多了,學生出校門檻當然就有了七高八低,畢業證的含金量就自然大相徑庭了。這就是名優一流大學畢業生大受歡迎的原因。
因此,我們減負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便是儘可能平衡大專院校畢業生的文憑含金量,使之基本相等,用人單位就不再歧視普通大學畢業生,大學畢業生就能在同一平臺上競爭上崗,大家也就無所謂擠名優一流了,自然緩解了"焦慮症"。只要孩子能上大學就行,成了每位家長的要求,教育自然迴歸常態。
當然,還需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評價教師的教育質量的問題。不把學生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採取多元評價體系是解決之道。
-
3 # 品世間百態LC
最主要來自於競爭。學生與學生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
第一個好理解,學生之間,面臨考試排名,這個排名意味著能否去更好的班級和學校,壓力很大。
第二個,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競爭,學校壓力也不小。基本可以這麼說,現狀:就是用成績說話的!但是又在這樣的“減負”輿論壓力下,肯定不敢明說,拐彎說“比辦學理念”等等口號,一切都是為了考試成績。那些漂亮的資料:50%上清華北大、50%上某某重點,厲害吧!有了這個資料,對於學校各種好處接種而來,名氣來了,就有好的生源,政府重視,加大投資。。。。說得好聽,大家是雙贏。不管小學初中高中,這條雙贏法則都適用。
說到這裡,大家鼓掌叫好!事實上是真的嗎?我看未必。這樣填鴨式的教育,一切以考試為目的的教育,這種精英式的教育,害了多少中等生,後進生?他們因為種種原因過早的對讀書失去信心,或許早早就進入社會而無所事事,甚至因為得到教育少而惹是生非,給目前社會或未來社會帶來不少麻煩!都是應試教育下,漂亮成績下帶來的副作用,這個副作用非常大,甚至會持續很多年。
那對優秀生就一定好嗎?有些優秀生可能家庭教育好,做事做人都沒問題。有些家庭一般,孩子雖然優秀,那也是讀書的料,做人、心理承受力非常差,這個也是未來的一顆定時炸彈。
所以別看這題主問的這個小問題,其實還有很多隱藏的情況。大環境需要我們人人有知識,有素質,讀書、做人兩不誤才是關鍵!
-
4 # 五行缺知
1、教育(含義務教育階段)發展不均衡,家長都希望孩子能上"好學校",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認可甚至於不得不要求給孩子加重課業負擔。——其實大家同時向一個方向逐走時,和大家都不逐走是一個效果。
2、必須明確:有的學業成為負擔,不是因為"量"的多少,而是因為"質"的差異。學生喜歡,多做一些也不是負擔,反之,做一點點也是負擔。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能不能讓學生接受和喜歡,跟學業是否成為負擔直接關聯。
7月24日日前,教育部發布的《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稱,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家庭作業時間過長,參加校外學業類輔導班比例較高,學習壓力較大。其中,四年級學生數學、語文單科平均每天作業時間在30分鐘以上的比例分別為33.6%、40.4%,八年級學生數學、語文單科平均每天作業時間在30分鐘以上的比例分別為50.2%、45.5%。此外,四年級學生參加數學和語文校外輔導班的比例分別為43.8%、37.4%,八年級學生參加數學和語文校外輔導班的比例分別為23.4%、17.1%。
回覆列表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負擔過重,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中考,能進入好的高中,進而考取好大學。對於很多普通家庭來說,改變命運的途徑似乎只有高考。高考相對來說,更是寒門子弟出人頭地的唯一的相對公平的競爭機會。
如今入駐城市的很多人,都是當初透過高考,考取大學,留在城市的。他們更知道考取一個好的大學意味著什麼。所以他們重視子女教育,更捨得在子女教育上投資,甚至不惜犧牲孩子本該有的快樂童年。
有一朋友當年高考成績不佳,只考取了一個專科院校。由於家庭經濟情況不太好,就沒有選擇繼續深造,而是選擇了就業。這麼多年,他經歷很多,一直沒有找到相對好的工作,在一家小公司上班,雜事不少,工資不高。他對他的女兒要求很高,想把女兒打造成最優秀的那個。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上了兩個興趣班,現在三年級,興趣班加輔導班一共有六個。孩子負擔重,睡眠不足,玩耍的時間更少。可是,他堅定地說:“我寧願孩子沒有快樂童年,也要讓她變得更優秀,以後的人生道路才會更寬闊!”
對於很多家長的這種心理,我們都不難理解。不想讓孩子吃自己吃過的苦,想讓孩子在成年以後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學生的學業壓力更多的來自家庭,根源是來自社會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