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28027425580

    《太上感應篇》文句多取自東晉葛洪(284-343)《抱朴子》“對俗”及“微旨”兩篇,全文1277字,分總論、善行、惡行和結論4部份,共列舉22項善行,155項惡行。 《太上感應篇》最早見於宋代的文獻。南宋李石於1164年把《太上感應篇》收入他編輯的《樂善錄》中。名儒真德秀(1178-1235)曾為《太上感應篇》作序,宋理宗(1225-1264在位)在篇首御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八字,並協助其出版與流通。 《太上感應篇》它提倡“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強調“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則體現了儒家倫理。在儒家學說中,尤其強調五倫綱常,認為君臣、父子、夫婦的等級界限分明,而在《太上感應篇》中亦以“擾亂國政”,“違逆上命”、“用妻妾語”、“違父母訓”、“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事,不敬其夫”作為惡行的準則。可以說,《太上感應篇》實際上建立的是,以儒家道德規範和道釋宗教規戒為標準的立身處世準則。  《太上感應篇》充分體現了對鬼神權威的敬畏。該書認為天上、地上和人體內都有錄人罪過、降禍福於人的神或鬼,如大地上的司過之神,天上的三臺北斗神君和人身上的三尸神,它們對人的規範和約束是時刻存在的,人應該敬畏他們,對象徵神鬼的日、月等物皆不可不敬,故而把“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都視作惡行;而“無故殺龜打蛇”也會引起“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在春節期間和家人泰國自由行,10人左右,攻略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