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楓葉173
-
2 # HelloKitty8855
故鄉是日思月想的地方,也是生命出發的起點。年少我們總是嚮往外面的世界,而真正到了外面的世界,成為奔波寄寓在外遊子,故鄉又成為了令人魂牽夢縈的地方。
故鄉從生於斯長於斯到夜夜思念遙望不可及,幼時生長的地方有著非常美麗的山水風景和十分動人的鄉土人情。飽含著Sunny和泥土的芬芳,不僅僅是追憶田園牧歌式的故鄉,更是把自己投入到與故鄉的關係中,審視自我。故鄉是承載著生命的原點,記憶的起點以及追求人生價值的初始地方,潛藏著當初為什麼出發的初衷以及可以迴歸心靈家園和精神的棲息地。
對於過去,我們應該想想它在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價值幾何,這種對生活的態度才是最為珍貴的本質態度。我們現在在城市中生活,是植根於土地上的作物又在高樓大廈半空中存活,在現代文明社會和農業傳統文化中接受薰陶和浸潤。我們害怕孤獨,處於人間煙火又渴望精神家園。不願隨波逐流卻又踽踽獨行,在思想上很少能靜下心來沉思。如今仍舊在急切的趕路,彷彿只有不停的走才能不錯失人生的某種資格可我內心中又不無充斥著南轅北轍的一種彷徨。
生命是從出發到迴歸,再認識再發現過程,迴歸的過程就是體味愛發現生活本質的過程。一個無家可歸的人註定只能是無根浮萍,靈魂的遊子,而能找到回家的路,無疑是一種溫暖和幸福。
-
3 # 小林作家
作家的心靈故鄉是世界,而不是那個具體的出生地或成長的家鄉。作家一生都不能是停頓的,要一直去體驗不同,並表達出新發現的真實感受。當然作家的寫作,可以選擇最熟悉的一個地方,比如魯迅的魯鎮,老舍的北京城,莫言的高密。
但是作家絕對不能在他熟悉的地方停留不動,他的表現地可以不變,但是感受和發現是不停變化的,如此才能寫出鮮活的作品。
有的人誤解了,以為佔據了“寫作地盤”,就站住不動了,於是車輪寫,細碎寫,越寫越小,最後把自己寫成了“夾生飯”。甚至有的還寫得變了態,對某某細碎痴迷不已,別人不買單,還不行了似的。
作家的心靈故鄉是自由的,不可能具體侷限在哪個地方,當然作家可以定位自己的出發點和記錄走過的路線,但是絕不踏步繞圈重複走路。
所以作家不可能跟任何產生俗氣默契,作家應該總是以新的體驗和新的感受思考,去拍打那些紋絲不動的世俗和習慣。這便是作家的德行。
-
4 # 情說感話2019
紮根社會基層,從生活、工作的點滴集聚感悟。切忌千年不變的一種生活狀態安逸就像繪畫作者採風歷練一樣走出去看世界
通讀各類文學作品,包容積納社會觀、價值觀、世界觀,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向更有價值、有趣的狀態發展。
多下筆寫,文字裡的世界有心靈激盪的交流,是與社會心靈溝通的平臺。
-
5 # 水木文化
作家如何建立自己的心靈故鄉,說一點認識和體會。首先建立的是自己的心靈故鄉,不是自己出生地那種故鄉,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精神家園。我認為,建設目標是"三個高”,建設途徑主要是"基本三條"。
那如果來建設這個自己的心靈故鄉或精神家園呢?
建設的內容,我認為重點建設好理想、情操、精神生活。理想應該高遠,情操應該高尚,精神生活應該高雅。建設就是要向著這”三個高"的方向去努力,不斷地添磚加瓦,切實加強自己的心靈故鄉建設。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
而作家的作品,則是從這心靈故鄉流出的一條河。河中的水是清清的流水,還是一股子濁流,它是與作家的心靈故鄉緊密地聯絡著的。作家要建設好自己的心靈故鄉,必須做好這基本三條:一條昰,注意自身的修養,讀書、反思、修身。另一條是,實踐,到社會中去,向自己的描寫物件請教學習,用以營養自己。再一條是,對上兩條要堅持、堅持、再堅持,持續前進,防止退步。
我們的作家,一定要透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把自己的心靈故鄉建設好。
-
6 # 十里荷塘秋水長
當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裡面說作家應該有社會責任,要看到社會需要的文藝是什麼樣的。現在的國家領導人也強調家國情懷,作家在引領社會精神層面上負有崗位主要的責任和義務,所以一定要走到民眾中間去,要寫出有良心有道義感的作品來,這種寫作的過程也是找尋寫作者自己心靈故鄉的途徑和手段。
李準的《黃河東流去》,餘華寫《活著》《許三觀賣血記》都是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再現,梁曉聲的《人世間》,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張潔《沉重的翅膀》,周梅森《人民的名義》都是如此。
回覆列表
作家如何找尋建造自已心靈的故鄉
生髮文字的根的地方就是作家要找尋的故鄉,找尋到了才能栽樹,種花,蓋房,埋鍋,積柴,烹飪美味佳餚。
因為有根的文字才能開枝散葉,這開枝散葉其實就是你的文字帶給讀者的想像力。
你賦予讀者的想像力就是你未來的創作的動力,創作動力的壽命長短是由心靈的故鄉決定的。
然而心靈的故鄉並不是你刻意就能找尋得到的,也不一定就是你的出生地就是你心靈的故鄉。
如果你不具備一顆敏感的心,同情的心,善良的心,感恩的心。如果你沒有一雙喜歡挑剔的眼光,如果你老是喜歡人云亦云、如果你不是經常被那些宏大的,渺小的事物所觸動,或者不能在宏大的事物中發現細微之處的閃光點,不能從渺小的事物裡感知道它宏大的意義的話,你永遠找不到心靈的故鄉。
這就如拍照與繪畫的區別,拍照就咔嚓的一響,是走馬觀花,同樣的風景,眾人拍照,拍照就是複製,只是角度不同罷了
繪畫是在風景中注入了自己的思維和心血,是一筆一劃的再現,是源於風景異於風景的,注入過心血的地方是不會忘記的,不被忘記的地方就如心靈的故鄉。
如果你只在社會上浮光掠影,肥吃海喝。只在大自然中走馬觀花,獵奇掠豔,或者見一處愛一處,愛一處丟一處,從不想積累你的行囊,從不想俯下身去細細的觀察,認真的領悟,那麼那麼你永遠找不到你心靈的故鄉。
或者說作家心靈的故鄉就是你曾經長時候駐足的曾付出過心血的地方,也是曾經震撼過你心靈的地方,不論走出多遠也要回眸張望的地方,那裡有推動你繼續前行的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