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禾木為倉

    認知盈餘來自一本書,克萊·舍基的《認知盈餘》,既然是克萊·舍基寫的,那麼就先了解一下這個人。克萊·舍基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主要在做網際網路方面對社會影響的研究及報道,這本《認知盈餘》說的是“你知道的越多,反而知道的越少。由於生產效率的提升,人類開始自由時間越來越多,自由時間累積成認知盈餘。當我們具備了可以自由支配時間的能力,你就會用更多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正是因為人們對未知領域的無限渴望,就會越是知道的越多,反而發現自己知道的越少。

  • 2 # 逆水行舟讀書會

    文/逆水行舟eli

    我利用一些碎片時間看完了克萊·舍基的《認知盈餘:自由時間的力量》一書。這篇文章的手寫稿也是當時上班路上寫的,可以說實踐了一遍利用認知盈餘來創造內容的過程。

    本書對我最大的意義是堅定了我寫作的信念,提高了我寫讀書筆記的頻率。

    1、本書給我最大觸動的論斷是:“再愚蠢的創造也是一種創造”。

    這個論斷讓我的寫作激情重新燃燒,因為我的理解是,這句話告訴我再愚蠢的創造也是有價值的!

    克萊·舍基對此解釋說:“當群體足夠大的時候,不可預知的事情可以變得可以預知。”

    這跟量子理論有些相似,單個看一個量子,它的運動是毫無規律的,但是大量的量子集合起來,因為量子之間的互相作用就使得這個集合產生了秩序和規律性。“愚蠢的創造”發揮的就是這樣單個量子的作用。

    這句話的意義在於肯定了我寫作的價值!讓我放心,我有寫出全世界最愚蠢文章的自由!

    這句話的意義還在於它顛覆了古登堡經濟原理。

    1456年,德華人古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術,之後新書開始大量創作印刷。但是由於印刷的成本非常高,一旦印刷的某本書不暢銷,就會讓出版者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自然而然的,出版者為了控制和降低這種經濟損失的風險,就要對書的質量負責——把關出版的內容,設定出版的內容門檻,決定哪本書值得出版。

    出版行為是有經濟風險的,可以說直到最近的時期,大家都還是如此普遍認為的。所以傳統媒體包括書籍、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等直到最近的時期,仍遵循古登堡經濟原理——嚴控內容的。這樣的一個後果是,只有專業作者才有在公開媒體上發表言論的能力,只有專業作者才有話語權,同時,新事物的產生成為一種高風險的活動。

    這時大量的業餘作者湧現出來,人們只要輕輕點擊發表按鈕就可以讓自己的作品在網上被眾人看到。大量的內容開始經由大量的業餘作者被創造出來。這些業餘作者發表作品但不以此謀生,他們白天有自己的工作,晚上利用自由時間寫作。這些業餘作者不關心自己的作品有沒有人看,不關心內容是否會暢銷,關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公開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由於沒有篩選和門檻,大量內容的湧現稀釋了專業作者的話語權,產生了去中心化的作用,傳統媒體的輿論控制力因此大大減弱,民眾能看到比以前多得多的新鮮資訊,資訊不對稱性大大減弱。

    透過社會化媒體,人們能獲得比以前更快、更直接、更邊緣、更新鮮的資訊。就像淘寶網電商興起讓我們能購買到以前很多因為需求太小眾而買不到的東西一樣,社會化媒體的興起讓我們的資訊世界更遼闊,資訊開始爆炸,人們獲得個人化的能讓人醍醐灌頂、能改變三觀的資訊的機會也在變大。

    從這個角度看,“愚蠢的創造”的價值就體現在提供了自由競爭的機制上。沒有這種自由,就難以釋放出這種萬千大眾貢獻資料和資訊的活力,這大概也是對《未來簡史》所描述的資料主義的信仰的一個闡釋。(參考閱讀《讀書|震驚!信仰,原來是虛構的故事》)

    當然這對社會治理來說不全是好事。社會的興趣中心應該適度分散開,但還是需要一定的話題集中性存在。社會的力量還是需要主流思想的存在來凝聚。同時也因為沒有了篩選,難免魚龍混雜,大量的垃圾內容也相伴而生。人們將看到比過去任何時期海量得多的資訊,這其中看到沒用的資訊的機會也大大增加。但是任何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利大於弊就好。

    2、業餘作者為什麼願意拿出自己的自由時間,不計報酬地創造和分享他們的內容呢?(沒有門檻也就意味著沒有人為你的貢獻提供報酬)

    這就要談到本書的標題“認知盈餘”這個詞。如果把資本家獲得工人的剩餘價值稱為價值盈餘,那麼相類似的,人們在工作時間以外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稱為時間盈餘,也就是作者的概念“認知盈餘”。

    客觀上,這種認知盈餘是大量存在的,而且一直都存在,但一直只是用來消費資訊,沒有用來創造資訊。在傳統媒體時代,認知盈餘被主要花在看電視、聽廣播等被動接受的活動上,沒有產生出創造價值。

    按照書中的說法,美華人一年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大約為2000億個小時,這幾乎是2000個維基百科專案每年所需要的時間。

    由此可以推測全世界大概每年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就有1萬億以上個小時,那麼就算這個認知盈餘的池子裡的水只有10%流向創造和分享,能量也將異乎尋常的巨大。不需要人人都無償分享和創造資訊,只要一部分人這樣做,資訊量就能爆炸了。

    主觀上,從人的需求上說,人們除了有消費資訊的需求外、還有創造資訊、分享資訊這兩大需求,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業餘作者願意不計報酬地創造和分享他們的內容,這也是自媒體得以興起的內在動力。

    傳統媒體時代,大部分的人只能停步在滿足消費資訊的需求上,因為傳統媒體只給了人們消費資訊的出口,比如看電視就是如此,人們只能坐在沙發上一個臺一個臺地看,不能方便地參與其中。

    在傳統媒體時代,正因為前面所說的古登堡經濟原理,創造資訊和分享資訊的需求都因為成本高、門檻高而被抑制。現在社會化媒體來打破了限制,給了人們滿足創造資訊、分享資訊的需求的可能,給了這種需求釋放的出口,長期積累的,這種被抑制的需求一旦釋放出來,哪怕只是佔到認知盈餘的一小部分,其能量也將是異常巨大的。

    -END-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保養必須去4s店嗎?汽修店假機油真有這麼氾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