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雨點41735
-
2 # 19480407
四五十年前的老師,真的如同父母。我小學時,全班學生中午都扒在課桌上睡午覺(這是學校的規定),夏天太熱,那時教室可沒空調之類的哈,學生睡著了滿頭大汗,班主任老師巡視時,給每個學生輪流扇扇子,直到午覺結束!記得有次冬季,因天雨放學回家路遠,就沒回家吃午飯,下午二節課後突發肚子痛,頭上直冒汗,班主任王老師(王蘊撲)將我抱到辦公室,問我哪裡痛?又摸額頭(看發沒發燒)又摸肚子,又問牛午吃的啥子?我答中午沒回家吃飯。王老師向著一個工友說,怪不得這娃娃肚子痛,盡是餓著了,肚子裡癟得什麼也沒有。接著,王老師從她自己口袋裡掏出幾張錢遞給那工友,囑咐工友趕快到街上買兩碗麵來。又給我倒來開水,叫我先喝幾口。不一會,工友端來兩碗靣,我一口氣吃了個精光!王老師又陪我休息了一會兒,這肚子就真不痛了!其時已過下午放學時間了,王老師對我說,好啦,現在你可以回家啦……。以上的片段,我至今記憶猶新,終生不忘。不知道現在有沒有?
-
3 # 今天空氣流通暢
職稱制度一定是阻礙教育發展的一項最沒用的制度。當職稱和管理,考核評價,工資待遇掛鉤的時候,註定成為教育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一、職稱制度已經過時
職稱制度從誕生到現在,歷經60餘年的演變,成為了我們國家教育(其他事業單位也有)獨特的人才管理制度,這項制度也為國家的教育帶來了一次發展機遇。但是在今天,職稱制度已經過時了,是應該取消了。比如,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沒有職稱,教育照樣發展得很好就是一個證明。換句話說“得高階職稱的並不是真正的人才,沒有高階職稱的也不一定不是人才”。就拿中小學教師來說,拿高階職稱的教師他已經退居教學一線,而去挑輕鬆的行政崗位,甚至去當門衛,他們的貢獻會比拿初級職稱的一線教師的貢獻還要大?可見,如同我們不能用成績來評價學生不是人才,也不能用職稱來評價教師的貢獻。
二,職稱的缺點數都數不清
職稱的缺點很多人都已經指出,而且比職稱的優點還多。這些缺點主要是在評職稱的條件上出現某些不良現象。我簡單舉個例子:某鎮教育站領導為了評職稱而不惜造上公開課和上課的課時,最後被其他教師舉報而不能參評。舉報者舉報的原因是,之前舉報者去交材料,被這位領導否決過說:“上課和課時材料不能造假”,就這樣最後兩敗俱傷。造假被上面知道後,取消全鎮參評教師的資格好幾年,其他被連累冤枉的教師怨聲載道。好不容易才有一次參評的機會,又這麼給浪費掉了。可見,如果這次教育站領導不被舉報,那他們又霸佔了其他教師的崗位,人家又多得在教學崗位上多浪費幾年青春。
三,為了參評職稱,教師們為加一分而鬧矛盾
為了參評職稱,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是各自為戰。大家平時在學校沒什麼,只要到評優評先的時候就會暗流湧動,他們會為多加一分而情願跟其他教師鬧矛盾。為了爭多一課時,爭取績效,評優等也會鬧得不可開交。甚至有些為了評職稱,也不惜花費半個月的工資購買論文和發表論文等等,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可見,只要有評職稱,教師們不會團結一致一起教育管理和教育學生,說同室操戈也不足為奇。
四,職稱真正意義是:阻礙教師發展,限制人才創新
職稱制度到底還能不能真正起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的目的不得而知。我只看到,因為職稱評不上,不少教師工資待遇常年不得提高,甚至低於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生活貧困潦倒,出門在外都不敢說自己是教師,活得在自己學生面前都抬不起頭。這除了教師本身的原因之外,還有職稱崗位數的限制,評職稱的條件限制,以及各種原因等等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在一線教書的永遠都很難評職稱導致的。甚至我聽說,為了不給工資待遇提高過快,很多地方利用評職稱的限制來限制財政經費的支出,這樣的後果就是教師的生活待遇沒有得到保障,職業倦怠嚴重,優秀人才也不願意進入教師隊伍中來,長遠來說,對教育的良性發展很不利。
可見,職稱制度不取消,簡直就是教育的不幸,教師們的不幸,以後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學生打教師的事情也不足為奇了。有職稱如此,教師們職業倦怠能消失嗎?
-
4 # 君子蘭198132299
教育專家都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教育行業的人肩負著什麼責任?大部分老百姓也只是打工賺生活費。繳稅給國家,國家再發展教育事業。為什麼發展教育事業?只是為了我們華人能更有尊嚴的活下去。教育行業沒有偏離方向嗎?國家教育經費估計也不是很寬裕,能把有限的教育經費,產生最大的功能。需要很多……
回覆列表
肯定會有人說四十年前的老師如何如何好,敬業,甘於清貧,蠟燭精神………
而現在的老師總是抱怨工資低,不夠敬業,補課,…………
這些是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對嗎?
然後衝上來一批噴子大罵一氣…………
今天的老師和四十年前的老師肯定不同,因為中國也絕對不是四十年前的中國了,那時候未必什麼都好,現在也未必不好。社會在前進,一切都在變化中,刻舟求劍是行不通的………
這社會上對別人講道德的人太多了,這是人人講道德不講規則的社會。
我們的宿敵日本,是人人講規則的社會,是高度文明的社會。
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未必就能帶來道德水準的提升。同時需要指出,道德本身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需要講師德,教師的使命是傳道解惑,醫生的天職是治病救人,任何職業都應該講道德操守,更應該講規則。
但是師德是什麼?醫德是什麼?社會公共道德又是什麼?
不講社會公共道德,講師德醫德還有意義嗎?
在一個價值觀念混亂,規則混亂的社會里,這些道德怎麼講啊?
當你用地溝油給顧客做菜的時候,當你賣東西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的時候,當人家已經排好隊伍你來加塞的時候,當你在公共交通工具內大聲喧譁的時候,當你在小區或是大街上亂丟垃圾的時候,當你和一群人在小區裡跳廣場舞製造噪音的時候,………
你還有這講道德的資本嗎?
任何道德綁架的行為都是卑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