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孚鑑
-
2 # 史無止境
這是一段值得爭議的歷史。楚漢戰爭,在關鍵時刻,生死關頭,冒出了一場情戲,一場由悲情演繹成悲歌的殉情戲。“男一號”正是叱吒疆場的猛將-項羽,而“女一號”則是隨楚軍征戰時陪伴於項羽身邊的婢妾-虞姬。圍繞著楚漢戰爭中“霸王別姬”的故事流傳千古,人們縱然對殉情者的情分唏噓不已,但爭議的主要焦點卻是如果沒有虞美人,項羽當會怎樣?戰爭的結局又會怎樣?誰都會承認,項羽是一個殘暴的人,但從他為虞姬而殉情來看,也說明他是一個非常重情的人。所以有不少人將這段故事引至“女色亡國”的層面來解構。可見,無論什麼樣的戰爭,有了美女的介入,這場戰爭的勝就經有了傾斜,而英雄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屬於美女的種戰利品。史書上並沒有記述虞姬的真實名字,就連項的妻室也無從查詢。但《記·陳丞相世家》有記載:陳平投奔劉邦時,曾這樣解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從“妻之昆弟四字分析判斷,當年項羽肯定有妻子,虞姬應該是伴於項身邊的,但兩人的感情堪稱至死不渝。據《楚漢春秋》記載,公元前202年,項羽的軍隊在下(今安徽省靈璧縣南)遭到漢軍圍困時,虞姬在項羽身邊寸步不離,項羽開始為難起來英雄唱出了著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若何!歌詞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這個被譽為叱吒風雲的英雄,竟也流露出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虞姬愴然拔劍起舞,並以歌和之: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虞姬歌罷即自刎,說起來這應該是一種大義凜然的氣節。她的目的正是以死而斷項羽後顧的私情,激項羽奮戰的鬥志,祈禱他終將能勝利突圍儘管虞姬的這首五言詩歌是否真實還有待考證,但項羽行軍中一直帶著虞美人,到垓下被圍時,項羽也帶著虞姬,由於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嘆大勢已去,虞姬身亡,都足可得到證實。今天安徽靈璧縣城東15裡的宿泗公路旁有虞姬墓,墓碑橫額刻有“巾幗千秋”四字,兩旁對聯是: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就是這個既愛江山又愛美人的霸王,就是這個為了愛可以以命相許的虞姬,就是這段當年的垓下悲情記述,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段英雄美人雙殉情的佳話。縱然虞姬與項羽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比色狼還要色的劉邦絕對沒有得到虞姬。如果劉邦得到了虞姬,憑著她的美貌,呂后恐怕就要上房掀瓦了。再沿著史書記述的項羽兵敗自刎、虞姬沒了下文這個事實猜想,那麼最大的可能就是虞姬死在項羽之前,而且也是為殉情而自刎的了。至於虞姬自刎的原因,這也不難推斷:一個“愛”字說明了一切。一方面是為了不拖累項羽,讓楚霸王放開手腳去打,不必因為牽掛她而吃敗仗;另一方面是避免自己落於敵手。在中國歷史上,但凡帝王碰過的美人,即便在亡國之後,也少見有自刎的,但另嫁他王者不少。從這點上看虞美人的殉情,應該對項羽是一種策勵。對項羽來講,他也不算是一個完敗者,儘管他在戰場上失敗了,但在情場上,他並沒有失敗。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所以霸王與虞姬的愛情故事才會讓人津津樂道,且流傳千古。
-
3 # 希望星晨58298869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說的是西楚霸王項羽英勇無畏,率領江東子弟兵,在反秦的鉅鹿之戰中,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打敗秦軍主力的故事。此戰不僅讓秦朝名存實亡,而且確立了項羽在眾諸侯中的地位;但,後來,在與劉邦四年的楚漢相爭中,項羽兵敗垓下,自刎身忘。
垓下之圍,西楚霸王寧死不願意渡江是為虞姬嗎?當然不是!
1.項羽懂得憑自己的能力與資源,很難東山再起,捲土重來以征服劉邦,而自己又不願久居劉邦之下,所以無顏活在人世。
劉邦之所以能屢敗屢起,是因為劉邦能聽信諫言,集思廣益;而且有穩定的根據地,在錢糧兵馬方面有源源不斷的後勤支援,而項羽沒有,他過江東,再組織人鬧革命,要形成以前的聲勢與規模談何容易!作為軍事家的項羽已感絕望,這是主因。
2.項羽有婦人之仁,沒劉邦的厚顏無恥,心理承受能力差。
作戰勇猛的項羽,在反秦過程中,率領江東子弟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功勳卓著,聲名遠揚,早已經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勢,能經得住成功,經不起失敗!江東父老把自己的子弟交給項羽,最後卻灰飛煙滅了,縱使過了江東,以他的性格見任何江東父老,臉上都掛不住,他已萬念俱灰,哀莫大於心死,所以不願過江東。
3.項羽是蓋世英雄,以死表明自己的無畏與神勇,對他個人來說,是最好的歸宿。
項羽從骨子裡看不起劉邦,二人不共戴天,他打心底對劉邦產生蔑視,四面楚歌的垓下之戰讓自己敗得一塌糊塗,這在內心接受不了,反差太大。
回覆列表
項羽英勇無比,是兵家兵形勢的代表人物,在反秦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曾在鉅鹿之戰中打敗秦朝主力,讓秦朝名存實亡,無力在戰,也因此奠定項羽在諸侯之間的地位,秦朝滅亡後,項羽大封諸侯,之後經過四年的楚漢相爭,項羽在垓下之戰兵敗自刎而死。
那項羽為什麼會不肯過江東,自刎而死呢?
首先,項羽不像劉邦那樣有穩固的大後方支援,因為劉邦有穩定強大的後方,所以劉邦能在和項羽相爭的時候,雖然屢戰屢敗,卻很快都能東山再起。
而項羽因為沒有後方支援,只要一戰之敗,項羽就不能東山再起。項羽在垓下之戰兵敗,心灰意冷之下,於是自刎而死。
其次,項羽在反秦時,帶領他的數千江東子弟所向披靡,勢力也是逐步壯大,楚軍也名震當時。
當時江東父老把這些江東子弟交給項羽,最後卻損失慘重,就算項羽過的江東,以他的性格也覺的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所以不肯過江東。
最後,項羽英雄一世,也被後世稱為“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但最後卻在垓下之戰兵敗,但以他的性格卻是隻有戰死的項羽,也沒有偷安的項羽。
同時項羽和劉邦是終級對手,垓下之戰也是終極一戰,就算項羽渡過江東,劉邦也不會給他機會東山再起,也不會放過他。
與其到時受辱,不如自刎而死。
所以項羽在垓下之戰,情願自刎而死,也不肯過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