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當代作家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
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急病導致失明、失聰和失語,從此小小的海倫凱勒變得暴躁、任性和孤獨。直到七歲,她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接近失明、當時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費盡心思的引導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
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秘,領悟出了知識的神奇。從此,海倫凱勒求知若渴,憑著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海倫·凱勒,一個又聾又盲的人,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她寫出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影響了世上的千萬人。這本書是海倫·凱勒對於自己的一本自傳。
2、《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少版名著)》是奧斯特洛夫斯基(著);趙書花(譯)創作的世界名著類書籍。
於1933年寫成。講述保爾•柯察金從一個不懂事的少年到成為一個忠於革命的布林什維克戰士,再到雙目失明卻堅強不屈創作小說,成為一塊堅強鋼鐵(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
作者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這是一部帶有自傳味道的小說,它讚揚了在絕望的命運中仍堅強不屈,向命運挑戰的精神,鞭韃了那些只會作威作福的資本家與資本主義社會的醜陋,表現出了作者所代表的當時無產階級對受壓迫命運的抗爭精神。
小說透過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的壯大、人民的利益聯絡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蹟,成長為鋼鐵戰士,成為“鋼鐵”。革命者在鬥爭中百鍊成鋼,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3、《魯濱孫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該書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
丹尼爾·笛福(Daniel·Defoe 1660—1731),英國作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小說之父”。其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聞名於世,魯濱遜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模範,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魯濱孫飄流記》在當時有很大影響,至今是雅俗共賞的名著。 丹尼爾·笛福生於1660年。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以暴力取得政權,但是在笛福出生那年,代表封建反動勢力的斯圖亞特王室又在英國復辟,笛福出生於一個小油燭商人的家庭。
屬於中下層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反對斯圖亞特王室的封建統治。笛福28歲那年,即1688年,資產階級又趕走了斯圖亞特王室,重新掌了權,他一面經商,一面從事政治活動,寫下不少小冊子。
4、《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的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的人們仍有極大影響。
小說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從“文革”後期到改革初期廣闊的社會面貌。
5、《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又稱“基督山恩仇記”)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傑出作品。主要講述的十九世紀一位名叫埃德蒙唐代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後的悲慘遭遇以及日後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復仇的故事。
故事情節曲折生動,處處出人意外。急劇發展的故事情節,清晰明朗的完整結構,生動有力的語言,靈活機智的對話使其成為大仲馬小說中的經典之作。《基度山伯爵》主要情節跌宕起伏,迂迴曲折,從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節。
小插曲緊湊精彩,卻不喧賓奪主;情節離奇卻不違反生活真實。就結構來說,小說開卷就引出幾個主要人物,前面寫主人公被陷害的經過,後面寫如何復仇,脈絡清楚,復仇的條線索交叉而不凌亂,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之後才匯合在一起。
因此,《基度山伯爵》被公認為通俗小說中的典範。這部小說出版後,很快就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青睞,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出版,在法國和美國多次被拍成電影。多年以來,這本書擁有了難以計數的讀者。
1、《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當代作家海倫·凱勒的散文代表作。
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急病導致失明、失聰和失語,從此小小的海倫凱勒變得暴躁、任性和孤獨。直到七歲,她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接近失明、當時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費盡心思的引導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
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秘,領悟出了知識的神奇。從此,海倫凱勒求知若渴,憑著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海倫·凱勒,一個又聾又盲的人,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她寫出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影響了世上的千萬人。這本書是海倫·凱勒對於自己的一本自傳。
2、《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少版名著)》是奧斯特洛夫斯基(著);趙書花(譯)創作的世界名著類書籍。
於1933年寫成。講述保爾•柯察金從一個不懂事的少年到成為一個忠於革命的布林什維克戰士,再到雙目失明卻堅強不屈創作小說,成為一塊堅強鋼鐵(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
作者是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這是一部帶有自傳味道的小說,它讚揚了在絕望的命運中仍堅強不屈,向命運挑戰的精神,鞭韃了那些只會作威作福的資本家與資本主義社會的醜陋,表現出了作者所代表的當時無產階級對受壓迫命運的抗爭精神。
小說透過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的壯大、人民的利益聯絡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蹟,成長為鋼鐵戰士,成為“鋼鐵”。革命者在鬥爭中百鍊成鋼,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3、《魯濱孫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該書首次出版於1719年4月25日。
丹尼爾·笛福(Daniel·Defoe 1660—1731),英國作家,英國啟蒙時期現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人,被譽為“小說之父”。其代表作《魯濱遜漂流記》聞名於世,魯濱遜也成為與困難抗爭的典型模範,因此他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
《魯濱孫飄流記》在當時有很大影響,至今是雅俗共賞的名著。 丹尼爾·笛福生於1660年。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以暴力取得政權,但是在笛福出生那年,代表封建反動勢力的斯圖亞特王室又在英國復辟,笛福出生於一個小油燭商人的家庭。
屬於中下層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反對斯圖亞特王室的封建統治。笛福28歲那年,即1688年,資產階級又趕走了斯圖亞特王室,重新掌了權,他一面經商,一面從事政治活動,寫下不少小冊子。
4、《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的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的人們仍有極大影響。
小說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從“文革”後期到改革初期廣闊的社會面貌。
5、《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又稱“基督山恩仇記”)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傑出作品。主要講述的十九世紀一位名叫埃德蒙唐代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後的悲慘遭遇以及日後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復仇的故事。
故事情節曲折生動,處處出人意外。急劇發展的故事情節,清晰明朗的完整結構,生動有力的語言,靈活機智的對話使其成為大仲馬小說中的經典之作。《基度山伯爵》主要情節跌宕起伏,迂迴曲折,從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節。
小插曲緊湊精彩,卻不喧賓奪主;情節離奇卻不違反生活真實。就結構來說,小說開卷就引出幾個主要人物,前面寫主人公被陷害的經過,後面寫如何復仇,脈絡清楚,復仇的條線索交叉而不凌亂,保持一定的獨立性之後才匯合在一起。
因此,《基度山伯爵》被公認為通俗小說中的典範。這部小說出版後,很快就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青睞,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出版,在法國和美國多次被拍成電影。多年以來,這本書擁有了難以計數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