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厚金說

    “大哥”要擴大本土投資,“小弟”還是要打個原場,外圍策應下的。要不然“大哥”生氣了,“小弟”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美元指數的佔比:歐元57.6%,日元13.6%,英鎊11.9%,加拿大元9.1%,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

    可以講不僅僅是日元還有歐元也在升值的道路上。

    這與美國本土所實行的“重回製造大國”的政策有莫大關係,要想外資持續進場投資,起碼要示好外資,不能一家一家的去談,那樣太耗時間也無法保持一致性。

    自老特上任以後除了“大嘴巴”到處得罪人的毛病被“小夥伴們”所熟知以外,其的方針策略還是很得力與直觀的,並且具有長期性質。

    為什麼美元貶值就是示好外資呢?

    簡單打個比方,原來想去美國做生意,做投資,你需要的是100萬才能換到等值的美元過去投資。但是現在呢?僅僅只要80萬美元了。在做什麼?在做打折處理。這樣的事情可不是年年都有的,也需要時機的把握。

    而在這時呢,誰需要升值?才能更好的把資金流入到美國?

    佔比最高的前兩位歐元與日元,首當其衝,並且加拿大元也有所升值。

    美元貶值相對應的其他主要佔比貨幣就要升值。

    不做模凌兩可的分析,給你最直接的觀點!

  • 2 # 平頭公民

    1.1949年到1971年日本一直執行的是固定匯率。和美元的匯率是1:360。

    2.隨著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1968年,日本經濟已經是世界第二。進出口額不斷升高,與美國的貿易順差也不斷加大。這時候的日元面臨巨大的升值壓力。

    3.1971年12月透過斯密森協議,日本進行匯率調整。調整為與美元的匯率是1:308。

    4.1973年,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各國貨幣不用再和美元掛鉤,開始自由浮動。

    5.1971年到1985年,日元對美元匯率大幅升值。

    6.1979年到1980年,發生世界石油危機。國際油價大漲。美國國內物價大漲,發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7.1979年開始,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美國開始進行貨幣緊縮政策並開始進行加息。1979年到1984年,利率提高了60%。利率提高,導致外部資金大量進入。美元升值。

    8.美元升值導致美國貿易逆差持續增加。1984年,美國的貿易逆差達到了歷史的記錄1000億美元。美國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

    持續大額的貿易逆差使美國有了嚴重的危機感。於是,1985年9月,美日英法德在美國的紐約廣場飯店簽訂協議。協議要求各國干預匯率。引導各國貨幣對美元升值。

  • 3 # 建章君

    防止美元的地位被日元挑戰!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軟硬兼施誘使日本簽下“廣場協議”,令日元升值。注意:這是單向升值!等於是雙方聯合起來操縱匯率。

    這使得日元的購買力急劇上升,於是出口變困難,投資容易。於是很多日本人不再去做辛苦的出口生意,改去賺容易來錢的各種國內外資產投資生意。這使得日本出現了投資上的“買買買”,注意這可不是消費上的“買買買”。時日一久,日本國內就出現了極其嚴重的房地產投資泡沫。泡沫破裂的後果是什麼就不用多說了。

    這裡頭的教訓是日元不應單向持續大幅升值。日元在走向國際化時,應當增強購買力而升值其實並沒有錯。那麼錯誤在哪裡呢?其升值是單向的、人為的。日元正確的國際化道路應是:幣值保持基本穩定的基礎上,以穩健的方式、隨市場波動的、有反覆的緩慢逐步升值,這個過程是較長期的。如果是這樣的話,日本在日元國際化的過程中就不會使日本經濟掉入陷阱了。

    這個結果使得日元再也不可能挑戰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

  • 4 # 凱恩斯

    上世紀80年代美國逼迫日元升值,是因為美國的貿易逆差高企,對於貿易逆差其實是有多種看法的,一種看法認為貿易均衡才有利於經濟,因為一國如果獲得了大量的外幣資產作為儲備,這部分的儲備相當於靜置的資源,使用效率會很低下,諸如你購買國債,效率會比較低,在中國現有結匯體系下,順差會導致通貨膨脹,更有甚者認為,逆差實質上是資源的佔用,因為如今普遍使用的是信用貨幣,而不是黃金。

    另一種看法,認為貿易順差是有利於一國經濟的,而貿易逆差是不利的,這種思維源自重商主義,我們知道大清國受列強欺負就是因為重商主義,對於金銀的貪婪使得很多國家追求順差,當我們的絲綢茶葉對歐洲造成巨量順差的時候,他們就不惜用鴉片來平衡這種逆差。

    美國逼迫日元升值,其實是持續性貿易逆差導致美國外債高企,而逆差實質性的因素來自於美國70年代拉動需求脫離金本位的行為,導致了過度消費,而里根經濟學在80年代又用供應學派的減稅來拉動經濟總量,試圖平衡財政預算,但是卻沒有阻擋政府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過度消費,財政赤字導致了美國債務擴大,而這種債務擴大的外在體現就是龐大的貿易逆差。你很難說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般大家都應該認為,過度消費和赤字財政的國家是不對的,但是,誰又會說是自己錯了。

    於是大帽子就扣在日本頭上,要日本試圖達到貿易均衡,於是貿易戰延綿而持續,直到1985年日本完全接受了貿易均衡的想法。從日本的角度,其實從第二種觀點轉化成第一種觀點也不難,一個小小島國,資源極度匱乏,大量的進口能源,鼓勵外資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他沒有想到的一點,貿易均衡是需要犧牲一些產業的。當日元升值,日本產品的成本提升,競爭力下降,其產能很快就會被中國和南韓奪去,繼而該產業從此不再具有比較優勢。而非生產性部門地產金融卻被湧入的外資推高到危險區域,直至無力迴天。

    從日本的教訓可以看出,不能透過本幣升值來均衡順逆,而是要透過擴大進口來實現,對於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即使是傳統產業,也要儘量保持比較優勢,不能放任產業向第三國轉移。匯率儘量不要完全放開,貶值依然更有利於經濟。而在貿易順差上面,的確需要逐步的均衡貿易差額,達到均衡。以上愚見,拋磚引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騰訊體育直播CBA新賽季揭幕戰的美女主播是誰?有什麼來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