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ooper307

    不支援,這條路的選擇是往艱難曲折上走的選擇。

    就文化的傳統和非傳統實在時間上進行了劃分,這本身沒有錯,關鍵是傳統和非傳統同時存在,這樣深挖也是白費力氣。舉個例子吧!馬哲進入中國剛好一百年儼然已經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了。從認知角度看,中華文化本身就有歸根包容和傳承的特點。也不存在去粗提靜的說法,能傳承下來的都是經得起考驗,而且文化的發展不由意志。不是誰說提倡就要提倡的。提倡傳統文化的初心在哪裡,如果是修正三觀,那直接從認知結構和邏輯上入手就好了,從教育視窗開始調整,判定對錯的同時,還允許第三種角度的存在,不再用非黑即白的邏輯,以變化發展的眼光或者方式方法調整認知的結構和邏輯,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而且,過往歷史看每一次文化的變革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是戰爭帶來的影響無法企及的,也損失巨大,調整期較長,可以用災難來詮釋。

    所以,不提倡。如果真的準備好了,能讓文化的發展對大眾的傷害較小也利於社會的發展,那我們可以提倡。沒準備好就不要隨隨便便張口,給社會造成恐慌,那樣不是缺德,是缺大德了。

    文章可以入俗迎合市場,文化就不要隨隨便便提出來怎麼樣怎麼樣改善了。她不由意志,也無需咱們多言,留著點精力和時間用來愛自己和造福後代才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 2 # 小河流淌匯成歌

    我認為應該開設毛澤東思想課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課程。這兩個課程不僅吸收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摒棄了傳統文化的糟粕!並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精華!

  • 3 # 胸懷環宇1234567

    中華文化繞了一大圈才又回到本土,理應極早開課教離,但好飯不怕晚,一個時代一個內容,現在正好是時機,機不可失。

  • 4 # 楠杉槲

    應該強調一下,我們弘揚的應該是傳統“優秀”文化,教育提倡開設的應該是“優秀”的傳統文化課程。

    我們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也魚龍混雜,良莠參差。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級制度的遺毒,早已被歷史證明是有害的傳統文化的東西,應該堅決摒除。而傳統文化中的“仁愛”等思想則可以傳承弘揚。

    傳統文化教育的課程則更應該慎之又慎,必須保證傳承弘揚的是“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不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

    像前幾年風靡一時的所謂國學《弟子規》,走進課堂,甚至要求中小學生人人會誦,牢記在心,並且付諸行動。殊不知,其中的等級尊卑,現代社會中幾人能適應?果真施行,真是歷史的倒退。

    一言以蔽之,我們要繼承弘揚的應該是“優秀”的傳統文化,古為今用,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不喜請勿噴)

  • 5 # 老張教育新思享

    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積澱,理解並誦讀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正如習總書記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奮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為了弘揚傳統文化,用教育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有必要提倡國學經典進課堂。

    國學經典進課堂 ,潛移默化潤人心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之魂,是華人永恆的精神財富,展示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更是素質教育的寶貴資源。為進一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和構建書香校園,使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國學經典教育,可以潛移默化地教會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方法。

    筆者認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立足教育之現實、使優秀傳統文化滲透於教育中,使其達到滋養人靈魂的目的。現代的教育教學體系更注重於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在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引導方面相對薄弱,而傳統文化教育可以說是對現行教育的有力補充。

    將傳統文化內涵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其形式與方法也是關鍵。筆者認為,經典誦讀作為傳統文化進校園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有必要堅持創新其形式,推進傳統文化教育真正有效地滲入學生心靈。尤其應因地制宜,根據學校的自然地理環境與文化資源,提倡學校充分挖掘自身特色,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厚德載物,自強不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把這一精神滲透在日常的教學和對學生日常的管理中,滋養學生的精神文化層面,規範學生的日常行為,好的行為方式也必將影響學生的一生。

    國學經典進校園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們有意識的學習經典文化,教會學生運用經典,學習做人的道理,達到日用而不知的效果。透過開展這項活動,學生切身感受到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內涵,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堅持以國學文化培養學生品質,讓學生們懂得感恩父母,尊敬師長。

    教育的根本就是要讓受教育者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這個“教”字,是由“孝”和“文”字組成,說明了中國的教育就是從“孝”文化入手,讓下一代知道怎樣去感恩圖報和孝順父母。

    亳州經驗,國學經典教育走進校園

    最終,央視記者透過對亳州國學經典進課堂活動的深入採訪,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國學經典進課堂,看上去有點難,而且孩子們讀的時候可能也不太懂得其中的意思,但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國學經典代表的中華民族的根與魂,誦讀經典,打牢國學根底,既能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能在潛移默化當中讓核心價值觀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亳州的國學經典教育普遍走進校園,走進課堂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教育品質的重要載體,形成了人人自覺,誦經典,悟經典,行經典的良好氛圍,透過亳州經驗,可以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大力量。

    感想及反思

    傳統文化教育不能單純追求課程化和知識化,因為其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增長文化知識和文學功底,更重要的是感悟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提升文化品位,豐厚文化底蘊,鍛鑄自己的文化品格。

    國學經典進課堂,看上去有點難,而且孩子們讀的時候可能也不太懂得其中的意思,但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國學經典代表的中華民族的根與魂,誦讀經典,打牢國學根底,既能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能在潛移默化當中讓核心價值觀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利潤表又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