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前路43
-
2 # 會飛的綠蘿
上帝之所以給了我們兩個耳朵,一張嘴,是讓我們少說,多聽!每個人都有一張嘴吧和一個思考問題的大腦,現實中不缺少高談闊論者,缺少的是聆聽者。
曾經有一位很出名的心靈大師,每天有很多人慕名上山找他解惑,有一天一個上市公司的老總去找這位大師,老總做下以後大師先點上一盤檀香,而後靜靜的聆聽者老總的訴說,聽著老總這些年創業的艱辛、不容易,整整一個下午,當老總訴說完之後,內心從未有過的安寧與舒暢,這一個下午,大師僅僅是點了一盤香,期間連一句話都沒說過。所以,要想做一個好的述說著先當好一名傾聽者!
-
3 # 灼灼其華233484156
如果你都不會傾聽,又怎麼確保能準確回答他人問題。
傾聽也有幾個層次
聽內容,聽重點。
聽情緒,聽需求。
聽對方沒有說的話。
比如,一個老婆對老公說,”你每天那麼晚回來,天天在外面吃飯,乾脆不要回家了。”
她其實在說,“老公,你每天回來那麼晚,我很想你,你不在都沒有人陪我吃飯,我想借吃飯和你一起說說工作的煩惱。”
-
4 # 雁行斜
我不是一個善於溝通的高手,但是對於要做一個傾聽者還是很認可的。
首先如果你不傾聽對於對方談話中的意思理解就會出現偏差,這樣就會出現常見的兩個人各說各的,還急的不得了,覺得對方不理解,給自己做對。旁邊人聽一段就明白兩人說的可能根本就不是一個事或者一個概念。這類事太多了。
然後,只有你完全理解透徹對方的話才能更有針對性的去進行溝通,效率自然更高。
最後,認真傾聽有助於自己更有效的組織語言,有效避免說話受情緒控制,不經大腦這類尷尬。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說:“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聞多見而少言。”寥寥數語,形象而深刻地說明了“聽”的重要性。人與人之間需要溝通、交流、協作、共事,善不善於傾聽,不僅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準,還關係到能否與他人建立起一種正常和諧的人際關係。在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口腹之慾,而是一塊可以棲息心靈的芳草地。從古至今,這可以說是體現人類生活品質和生存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傾聽則是實現這些的途徑。 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傾聽。傾聽同事的心聲,分享其快樂,用體貼化解其煩惱;傾聽雙親的話語,讓他們感受到兒女的那份孝敬之情,排解他們內心的孤獨;傾聽朋友的意向,真誠地為其進步高興,為其成功喝彩,成為他們雨中的一把傘,路上的一盞燈。樂於傾聽、學會傾聽、善於傾聽,是一種優良的品質和修養。樂於傾聽,是一種心靈的態度,這樣的心靈平靜從容,善於傾聽,是一種人生的素養,善於傾聽的素養,會幫助你展開工作。 善於傾聽還包括: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善於傾聽,最難得的是善於聽取不同意見甚至反面意見。齊威王聽取鄒忌諫言,下令獎賞進諫者,以至“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唐太宗李世民得一犯顏直諫的魏徵,廣開言路,虛心納諫,政治修明,慎始敬終,開創貞觀盛世。這些都說明兼聽的重要。 而在樂於傾聽和善於傾聽之間,還有一個階段,就是學會傾聽。那麼怎樣才是學會傾聽呢?一位智者挑選了持不同觀點的人討論“相聲”,讓大家領會“傾聽”。臺上甲試圖打斷乙:“我還沒有說完呢!”乙不理會,繼續說自己的。甲又做了幾次努力,想要打斷乙卻沒有成功。這時,臺下的人都為乙的頑強和甲的無奈而大笑。因為大家明白,這個表演中甲只喜歡老相聲,而乙僅僅不喜歡現在的相聲,他們在本質上對相聲的看法是一樣的,但是由於缺乏傾聽,他們就變成了“兩個陣營”的人。 事實上,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乃是由於傾聽並不是想像那樣容易,兩個意見基本相同的人,也可以因為缺乏溝通產生大分歧。由此推理,如果是兩個意見真正不同的人,不肯傾聽又該產生怎樣的誤會或敵意?他們要麼力圖把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對方,沒有認真傾聽別人,只按自己的思路走;要麼力圖駁倒對方時都沒有聽完對方的話,只抓住其中一點。 現實生活中,還有人喜歡一邊聽別人說一邊提建議,沒有完全聽完。有時如果對講述人有偏見,還會說一些帶情緒的話,有的人則常常對自己不喜歡聽的事不屑一顧,對父母的教育要麼躲開,要麼不理睬,或盡力反駁,有時甚至不惜出口傷人。而且,現實生活中,人只能看到、聽到他所能看到、聽到的東西,因為人是有侷限性的。孔子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又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一種虛心求教的精神,因為認識總是有侷限性,沒有人能夠做到百事通。所以,要想理解別人,先要學會傾聽。良好的傾聽需要做到: 換位思考。在交談中,既要適時適度地開啟心扉,也要隨時隨地接納對方。當一方在侃侃而談時,他總是希望對方專心致志地在聆聽。而只有感覺到別人對自己的欣賞時,一個人的自信才能建立。因此,學會傾聽,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不僅是一種人們交往中的禮貌行為,也是表達對他人欣賞和幫助他人建立自信心的重要方式,這將有助於使自己取得信賴,贏得友誼。 專注。以對方為中心,專心致志,不輕易插話。傾聽時眼睛注視說話的人,將注意力始終集中在別人談話的內容上,表現出一種認真、耐心、虛心的態度。 不作評判。這是良好傾聽的秘訣。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別人的選擇,如果對方的觀點和我們的價值觀有很大沖突,而我們又需要指出這種差異,那麼,可以用禮貌而又尊重的態度表達自己的觀點。 用“身態語”迴應對方,透過贊同的微笑、肯定的點頭,或者手勢、體態等做出積極的反應,表現出對談話內容的興趣和對談話物件的接納與尊重。或者透過提問確認問題。提問不僅是為了確認對方想要表達的內容,而且也是要讓對方知道我們是真心希望理解他的。 引申話題則透過對某些談話內容的重複和對談話物件情感的重述,或透過提出某些恰當的問題,表現出對談話內容的理解,同時幫助對方完成敘述,從而使話題進一步深入。 當然,不論你在主觀上多麼努力去理解他人,也不論你多麼善解人意,你都有可能受個人經驗、閱歷、信念甚至偏見的影響而誤解他人的意圖,所以,理解他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的理解包括理解他人的動機和能力,以及對他人觀念的尊重。理解以傾聽,尤其是能很好把握別人心聲和真意的那種傾聽為前提,以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理解為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