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伊人醉雲裳
-
2 # 筱凡不煩
人的一生,總是在充當著不一樣的角色,從小孩子變成大人。從子女變成父母。伴隨著角色的變化,我們也要不斷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沒有老師,只有言傳身教。看著別人怎麼做,我們也跟著照貓畫虎,我們不斷的模仿,不斷的成長,留給下一代的,又是同樣的傳承。
有的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家裡有家規或者祖訓。這是和所接受的文化程度有一定的關係的。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現代人的學歷和見識越來越高,對於孩子的教育和要求也變得越來越好,這是普遍現象,不排除個別案例和特殊情況。我們會要求孩子把垃圾碰到垃圾桶裡,我們要求孩子懂禮貌,我們要求孩子樂於助人等等。調查表明,90後的孩子更樂於助人。00後的孩子更懂禮貌。甚至現在的10後的小朋友們,禮貌用語都要多於80以前的人們。這和現代教育以及社會氛圍是分不開的。
我們現在教育孩子越來越多元化。現在的10後的小朋友們,在幼兒園以外,報名輔導班,學習繪畫和跳舞等課外活動的,高達95%以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直是我們家庭教育的“特色”,我們不想我們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差,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我們小時候或者年輕的時候沒有實現的夢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我們對現在的生活的不容易,充滿了悔恨,所以我們開始從小給孩子規劃人生和道路。所以,我們現在對孩子要求越來越多,越來越嚴格!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人上人”,不要像自己一樣碌碌無為!我們希望孩子不要走自己的“老路”,希望給孩子指出一條捷徑。
所以,我們容忍不了孩子的缺點,其實映射出的是自己的悔恨和對生活的不滿。
孩子在十四五歲的時候開始進入“叛逆期”,開始對父母規劃的路線不滿意,有了自己的想法。當父母的都會接受不了孩子對自己的頂撞。認為孩子“翅膀硬了”。其實不然,當父母的同樣需要學習和進步。我們不應該存在高高在上的優越感,我們更應該去和孩子多溝通,多談心。
孩子的成長,就像一顆小樹,我們需要時常修理孩子身上出現的惡習,不能讓孩子誤入歧途,但更不能揠苗助長。孩子身心健康,快樂的成長,樹立正確的三觀,比什麼都重要。
成長,需要過程。孩子需要成長,父母同樣需要成長!
-
3 # 江南土哥
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如同沒有完美的大人一樣。這世界上,從來就不曾有過大家理想中的“完美小孩”,但這個“完美小孩”形象卻一直干擾著大人們對孩子優秀與否的正確判斷。於是,我們身邊出現了“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是多麼多麼的優秀,而自己孩子是這也不滿意那也不滿意,家長們整天絮絮叨叨的對孩子展開長篇大論,抄起名為“教育”的剪刀,對著“小樹苗們”開始修修剪剪,想方設法讓孩子們變成那個存在於想象中的完美形象。 但是,你眼中的不完美,真是就是一個孩子的全部嗎?事實不是這樣。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好的原因,難道不是來源於孩子不符合他們心中的那個“好孩子形象”嗎? 教育專家們曾表示:完美主義傾向的家長,往往會讓孩子陷在永遠都沒有辦法讓家長滿意的消極情緒之中;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缺乏自信、逆反,或者逐漸形成討好型人格,這樣對孩子今後的成長髮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假如你能從心底承認孩子的不完美,你一定能發現他們身上的那些閃光點。其實,所謂成長,就是將自己的閃光點無限放大,並逐步完善、改進自己的那些不完美,從而走向成功。 如果你不能接納孩子的不完美,你就是不接納孩子的成長。 愛迪生小時候就是一個不完美的孩子,他8歲上學,但僅僅讀了三個月的書,就被老師斥為“低能兒”而攆出校門。他母親把他帶回家後問他:“先生說你是劣等生,你覺得羞恥嗎?” 愛迪生對母親的問話,回答得很巧妙:“不以為羞恥,但覺得悔恨。” 他接著又說:“可是我要知道的事,先生一點也不教我,我不要知道的事,偏偏又教我。” 母親接過他的話說:“是呀!先生說你是低能兒,但我不以為然。你明天起,不要到學校裡去了。我今天在先生面前已發過誓了,學校裡當你低能兒,無法教育,我要在家裡好好地教育你。我已立了決心,無論如何要使你成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你能不能也有這個決心呢?” 愛迪生說:“媽媽,我願意發誓,我定要做番大事業,使現在說我低能兒的先生聽了寒心。” 成功後的愛迪生,每每念及母親,都會心懷感激:“我在早年發現了慈母是如何有益的。當學校教員叫我笨蛋時,她來到學校為我極力辯護。就從那時,我決定要給她爭臉面,不辜負她對我的盼望。她實在是真正理解我的人!” 愛迪生母親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我們要接納不完美孩子,如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孩子,是我們甜蜜的負擔,孩子,就是家長的全世界。 不妨想想那個美麗的故事——《牽著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 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 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 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鬆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 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 原來夜裡的微風這麼溫柔。 慢著! 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麼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我們就是那個散步者,孩子就是那支蝸牛,只要我們耐心地牽著孩子,我們終究會看到花園,聞到花香,聽到鳥叫,看到星斗!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吧,或許你會發現一個天才!
回覆列表
看見孩子的不完美就看見了自己,很煩心,自己都很難接受自己的缺點,孩子的也會很難。
多看一些關於孩子的書,學會如何和孩子相處,也學著改變自己的觀點,人無完人,應該自己學會改變,也會逐漸的影響孩子,多和孩子交流,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瞭解他,支援他,鼓勵他,這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