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知商紂王的殘暴一般都是從《封神演義》中而來,什麼砍人腿看骨髓,什麼剖孕婦驗男女,挖蠆盆懲宮人,造酒池設肉林,還說他他寵愛妲己、奢靡享樂、濫用民力,發明炮烙等酷刑,迫害忠良、濫殺大臣等,最終把享國600年的商朝白白葬送掉。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把他當成昏君、暴君的象徵和代名詞,不是有“助紂為虐”的成語嗎?
1、上古記載
真實的商紂王真的這麼殘暴嗎?早在東周之時,就開始有人質疑,比如春秋時期孔子著名的弟子子貢就曾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意思就是說其實這紂王的壞啊,也沒有傳說中那麼厲害。只不過君子們厭惡處在下流的人,人一旦名聲不好了,成了壞人的總代表,就什麼屎盆子都扣他頭上了。
歷史學家郭沫若專門進行考證後做過翻案文章,認為“後人是深受了周人宣傳的毒。”郭沫若說:“商紂王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他的英雄末路“有點像後來的楚霸王”。1958年11月,毛澤東在閱讀《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後的談話中表示同意郭沫若的考證,認為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曾這麼說過:“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很有功勞的。紂王伐東夷,打了勝仗,但損失也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使商朝亡了國。”“當時微子是裡通外國。為什麼紂王滅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對他,還有箕子反對他,比干反對他。紂王去打東夷,把那個部族征服了。紂王是很有才幹的。後頭那些壞話都是周朝人講的,不要聽。”“紂王那個時候很有名聲。商朝老百姓很擁護他。紂王自殺了,他寧死不投降。”
西周的史料上曾列了周王的罪狀,也不過就是“酗酒、信有命在天、不用貴戚舊臣、任用小人(上古指地位低下的人)、聽信婦人之言、不留心祭祀”,而且只是概況性的模糊語言,沒有什麼具體的詳細事件描述。
酗酒?天子喝點酒就算大罪了還真不好說。“信有命在天”,難道他們周人就不信了?別忘了周文王可是推演周易,更是這方面的高手啊。“不用貴戚舊臣、任用小人”這個小人上古時期是指地位低下的人,這反而說明紂王不拘一格任人唯賢。“聽信婦人之言”,因為商朝的婦女的地位相對較高。“不留心祭祀”是因為商朝崇奉鬼神,制度越來越完善後,祭祀的少了。這些算不算大罪,能不能畫上殘暴的記號?
《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
《史記·殷本記》也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商紂王的主要業績:曾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 即《左傳》昭公四年雲:“商紂為黎之搜,東夷叛之”。 同書昭公十二年曰:“紂克東夷而隕其身”。
這裡可以肯定的幾點有:帝辛本身是個又有英俊小臉又強壯威武,而且極富才幹的人,外交上走的是鷹派路線,對於主權問題行絕不採取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綏靖政策,而是積極征討外敵,平定疆土。
2、《封神演義》上商紂王真的是一無是處嗎?
紂王,大名帝辛,頗有勇力,武藝高強。《封神演義》中提到他“託梁換柱,力大無比”。在午門大戰中,他以一人之力對戰天下武將之首黃飛虎以及周紀、黃明三人,猶能全身而退。在午門二次大戰中,以五十歲的狀態,帶領魯仁杰等三個小弟迎戰天下八百諸侯,被人圍毆的情況下依然砍翻南伯侯鄂順等26員將官。這實在是令人讚歎的武藝啊。
紂王聰明智慧。初見雲中子時,兩人語藏機鋒,紂王對答如流,並不落下風。
紂王口才辨給。在和臣下的多次對話中,他才思敏捷,滔滔不絕。 紂王在即位之初稱得上是英明君王,能分清是非,善納忠言。第一回中商容請紂王去女媧宮中進香,紂王聽了商容的解釋後,“準卿奏章”;第二回中紂王想選400名美女,商容直言勸諫,紂王沉思之後,表示“卿言甚善,朕即免行”。
3、《封神演義》中紂王統治的景象
“清和天氣爽,池沼芰荷生;梅逐雨餘熟,麥隨風景成。草隨花落處,鶯老柳枝輕;江燕攜雛習,山雞哺子鳴。斗南當日永,萬物顯光明。”此詩描畫的地域背景,是殷商政權的畿內之地,也就是紂王的直轄區。在《封神演義》中,此詩出現的時代背景,是姜子牙的大軍已經攻到了殷商最後的戰略屏障潼關,殷商政權的全面覆亡就在眼前。從東伯侯、南伯侯攻打遊魂關、三山關,到殷商陣營派三十六路人馬征剿西岐一次又一次徹底失敗,再到西岐大舉反攻,連破幾道雄關,戰爭打了約二十五年(按《封神演義》的標準計算時間,不需要太認真),紂王的轄地竟然還是一片和平繁榮景象。這有點讓人不可思議。這裡到底暗示了什麼?這和封神開頭的“鹿臺聚斂萬姓苦,愁聲怨氣應障天”完全相反啊。
4、《封神演義》中周國的範圍
我們看《封神演義》,常聽說一句話,說周國“三分天下有其二”。為什麼每次朝歌出兵討伐西岐就把到了都城腳下?到底周國有多大值得商榷,當然書中還有很多證據,也是給我們很多想象的空間。聰明的讀者,你知道嗎?
5、《封神演義》中紂王之死
我們看《封神演義》都知道,紂王自焚於摘星樓,原著上第九十七回有“只聽得一聲響,摘星樓塌倒,如天崩地裂之狀,將紂王埋在火中,一霎時化為灰燼。一靈已入封神臺去了”。而本章開頭詩的一句卻是“旗懸太白古今題”,第一章開頭的詩句裡也是“太白旗懸獨夫死”。
這“太白旗”就是《史記》裡的說法:紂王的屍體讓武王們綁著掛在一根木頭柱子上,武王拿著弓箭,站在戰車上朝著紂王屍體連射三箭,然後,下車,拿著寶劍朝著紂王的屍體連砍三下,然後,割下腦袋,拴住了,掛在高杆上。
這也是《封神演義》中的詩與正文不一樣的地方,作者絕對不可能犯這個錯誤,還是到底給我們什麼暗含和啟示呢?這裡不多分析了。
我們得知商紂王的殘暴一般都是從《封神演義》中而來,什麼砍人腿看骨髓,什麼剖孕婦驗男女,挖蠆盆懲宮人,造酒池設肉林,還說他他寵愛妲己、奢靡享樂、濫用民力,發明炮烙等酷刑,迫害忠良、濫殺大臣等,最終把享國600年的商朝白白葬送掉。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把他當成昏君、暴君的象徵和代名詞,不是有“助紂為虐”的成語嗎?
1、上古記載
真實的商紂王真的這麼殘暴嗎?早在東周之時,就開始有人質疑,比如春秋時期孔子著名的弟子子貢就曾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意思就是說其實這紂王的壞啊,也沒有傳說中那麼厲害。只不過君子們厭惡處在下流的人,人一旦名聲不好了,成了壞人的總代表,就什麼屎盆子都扣他頭上了。
歷史學家郭沫若專門進行考證後做過翻案文章,認為“後人是深受了周人宣傳的毒。”郭沫若說:“商紂王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他的英雄末路“有點像後來的楚霸王”。1958年11月,毛澤東在閱讀《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後的談話中表示同意郭沫若的考證,認為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
《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曾這麼說過:“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很有功勞的。紂王伐東夷,打了勝仗,但損失也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使商朝亡了國。”“當時微子是裡通外國。為什麼紂王滅了呢?主要是微子反對他,還有箕子反對他,比干反對他。紂王去打東夷,把那個部族征服了。紂王是很有才幹的。後頭那些壞話都是周朝人講的,不要聽。”“紂王那個時候很有名聲。商朝老百姓很擁護他。紂王自殺了,他寧死不投降。”
西周的史料上曾列了周王的罪狀,也不過就是“酗酒、信有命在天、不用貴戚舊臣、任用小人(上古指地位低下的人)、聽信婦人之言、不留心祭祀”,而且只是概況性的模糊語言,沒有什麼具體的詳細事件描述。
酗酒?天子喝點酒就算大罪了還真不好說。“信有命在天”,難道他們周人就不信了?別忘了周文王可是推演周易,更是這方面的高手啊。“不用貴戚舊臣、任用小人”這個小人上古時期是指地位低下的人,這反而說明紂王不拘一格任人唯賢。“聽信婦人之言”,因為商朝的婦女的地位相對較高。“不留心祭祀”是因為商朝崇奉鬼神,制度越來越完善後,祭祀的少了。這些算不算大罪,能不能畫上殘暴的記號?
《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
《史記·殷本記》也說“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
商紂王的主要業績:曾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充套件到江淮一帶,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 即《左傳》昭公四年雲:“商紂為黎之搜,東夷叛之”。 同書昭公十二年曰:“紂克東夷而隕其身”。
這裡可以肯定的幾點有:帝辛本身是個又有英俊小臉又強壯威武,而且極富才幹的人,外交上走的是鷹派路線,對於主權問題行絕不採取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綏靖政策,而是積極征討外敵,平定疆土。
2、《封神演義》上商紂王真的是一無是處嗎?
紂王,大名帝辛,頗有勇力,武藝高強。《封神演義》中提到他“託梁換柱,力大無比”。在午門大戰中,他以一人之力對戰天下武將之首黃飛虎以及周紀、黃明三人,猶能全身而退。在午門二次大戰中,以五十歲的狀態,帶領魯仁杰等三個小弟迎戰天下八百諸侯,被人圍毆的情況下依然砍翻南伯侯鄂順等26員將官。這實在是令人讚歎的武藝啊。
紂王聰明智慧。初見雲中子時,兩人語藏機鋒,紂王對答如流,並不落下風。
紂王口才辨給。在和臣下的多次對話中,他才思敏捷,滔滔不絕。 紂王在即位之初稱得上是英明君王,能分清是非,善納忠言。第一回中商容請紂王去女媧宮中進香,紂王聽了商容的解釋後,“準卿奏章”;第二回中紂王想選400名美女,商容直言勸諫,紂王沉思之後,表示“卿言甚善,朕即免行”。
3、《封神演義》中紂王統治的景象
“清和天氣爽,池沼芰荷生;梅逐雨餘熟,麥隨風景成。草隨花落處,鶯老柳枝輕;江燕攜雛習,山雞哺子鳴。斗南當日永,萬物顯光明。”此詩描畫的地域背景,是殷商政權的畿內之地,也就是紂王的直轄區。在《封神演義》中,此詩出現的時代背景,是姜子牙的大軍已經攻到了殷商最後的戰略屏障潼關,殷商政權的全面覆亡就在眼前。從東伯侯、南伯侯攻打遊魂關、三山關,到殷商陣營派三十六路人馬征剿西岐一次又一次徹底失敗,再到西岐大舉反攻,連破幾道雄關,戰爭打了約二十五年(按《封神演義》的標準計算時間,不需要太認真),紂王的轄地竟然還是一片和平繁榮景象。這有點讓人不可思議。這裡到底暗示了什麼?這和封神開頭的“鹿臺聚斂萬姓苦,愁聲怨氣應障天”完全相反啊。
4、《封神演義》中周國的範圍
我們看《封神演義》,常聽說一句話,說周國“三分天下有其二”。為什麼每次朝歌出兵討伐西岐就把到了都城腳下?到底周國有多大值得商榷,當然書中還有很多證據,也是給我們很多想象的空間。聰明的讀者,你知道嗎?
5、《封神演義》中紂王之死
我們看《封神演義》都知道,紂王自焚於摘星樓,原著上第九十七回有“只聽得一聲響,摘星樓塌倒,如天崩地裂之狀,將紂王埋在火中,一霎時化為灰燼。一靈已入封神臺去了”。而本章開頭詩的一句卻是“旗懸太白古今題”,第一章開頭的詩句裡也是“太白旗懸獨夫死”。
這“太白旗”就是《史記》裡的說法:紂王的屍體讓武王們綁著掛在一根木頭柱子上,武王拿著弓箭,站在戰車上朝著紂王屍體連射三箭,然後,下車,拿著寶劍朝著紂王的屍體連砍三下,然後,割下腦袋,拴住了,掛在高杆上。
這也是《封神演義》中的詩與正文不一樣的地方,作者絕對不可能犯這個錯誤,還是到底給我們什麼暗含和啟示呢?這裡不多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