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扣了進來了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是傳輸聲音的通道。但沒有感覺聲音的功能,人的外耳只能引導聲音並給予一定程度的增強。配戴助聽器時還可以起支援和懸掛的作用。結構:耳輪、耳垂、耳甲腔、耳屏、外耳道。 耳道呈“S”型的通道,外1/3含有耵聹腺體和耳毛的面板和軟骨組成,其餘部分為骨性的又具有一層緊貼外耳道的面板與鼓膜密切相連。長約2-2.5釐米。外耳會引起大約在1500HZ--7000HZ的範圍的聲音增強或擴大,可增強10-15分貝。這是由於共振造成的。聽道共振頻率大約為2500HZ 。耳廓的共振頻率接近5000HZ 。中耳:鼓膜、聽小骨、鼓室、咽鼓管。鼓膜:朝內耳方向呈錐狀,色灰白半透明,是區分外耳及中耳的重要標誌。分三層:外層為面板層,朝內耳方向呈錐狀,中層由淺層的放射狀和深層的環狀纖維組成。內層由覆蓋室腔的粘膜構成,因此鼓膜能夠承受諸如水壓、空壓及抗感染。聽骨:錘骨、砧骨、鐙骨統稱聽骨鏈。中耳肌:鼓膜張肌和鐙骨肌。是人體最小的肌肉。鼓膜張肌與錘骨炳連線,錘骨肌與鼓室壁連線。兩條肌肉的另一端都附著在中耳腔的粘膜上。這些小肌肉的功能是a.中耳肌是聽骨鏈懸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使聽骨鏈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有利於聲音的傳輸。b.中耳肌還能起保護作用,中耳肌收縮使透過聽骨鏈的聲壓傳遞減低,使得人們能減少暴露於大響度聲音中。咽鼓管:是中耳通氣引流的唯一途徑,也是中耳感染的主要途徑。透過咽鼓管在鼻腔的開口。空氣可從外界進入中耳腔。咳嗽或吞嚥時它是開放的。可以調節鼓室內壓和外界大氣壓的平衡。兒童咽鼓管相對較短且兩端的開口幾乎一樣高是細菌容易透過鼻咽部進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中耳的作用:1.是一個換能器,將來自鼓膜的聲能轉換成機械能,送到卵圓窗。 2.是一種升壓器,由於鼓膜(60平方毫米)與卵圓窗(3平方毫米)面積大小的差異,有助於增加外耳道空氣壓力,再利用聽骨鏈的槓桿原理使這種壓力大約提升約30分貝 的增益並驅動密度較大的內耳液體。內耳:是耳朵最複雜的部分,它位於中耳的後方,是由岩石般的骨頭構成的空腔,空腔內裝滿液體,岩石般的骨頭起保護作用。由於內耳將振動的聲波轉變為神經脈衝,因而非常重要。從解剖學觀點來看,內耳由三部分組成:前庭、半規管及耳蝸。在它的外壁有兩個窗:卵圓窗和圓窗。 半規管維持人體的平衡,並涉及聲音的理解,伴隨著聽力問題而出現的平衡、眩暈、嘔吐等都與之有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西方古代史的最大差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