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24年
北周被左丞相楊堅篡位,公元581年,滅亡於靜帝宇文闡。
北周從577到581,總共存在了24年。歷經五位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同一北朝之後,次年便病故。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贇病死。周靜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楊堅專政。
楊堅為預防北周宗室生變,穩固其統治權力,以千金公主將嫁於突厥為辭,詔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
因尉遲迥(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位望素重,恐有異圖,遂以會葬宣帝為名,詔使其子尉遲惇召尉遲迥入朝;並以韋孝寬為相州總管赴鄴取代尉遲迥。
六月,尉遲迥恐楊堅專權對北周不利,公開起兵反對楊堅。七月,青州總管尉遲勤(迥弟之子)從迥反楊。迥所統相、衛、黎、沼等地;同時質其子於江南陳朝,以請援;並派人出使幷州(治晉陽,今太原西南),欲招降上柱國、總管李穆,遭到拒絕。
時楊堅挾幼帝以號令中外。結好幷州李穆,送千金公主與突厥和親,以消除北方之患;加強洛陽守禦,作為進討尉遲迥的戰略基地;並令計部中大夫楊尚希先發精兵3000人鎮守潼關,防其偷襲。
同月十日,楊堅調發關中兵,令韋孝寬為行軍元帥,隴西公李詢為元帥長史,郕公梁士彥、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宇文述、武鄉公崔弘度、清河公楊素等為總管,率軍討伐尉遲迥。
主力進攻時,置途中敵之堅固據點於不顧,急尋敵軍主力決戰;沁水戰勝後,又直趨鄴城,消滅叛亂中心,終於迅速平定叛亂,在軍事上為其代周建隋奠定了基礎。
公元581年,楊堅代北周,改國號隋,北周享國二十四年而亡。
擴充套件資料:
一、北周歷史: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稱後周(唐宋以後鮮用),宇文周。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其子宇文覺在其侄子宇文護的擁立下正式建立。歷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第三子宇文覺正式即位稱天王,自稱周公。次年初,他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建都於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北周。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年幼,大權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九月,宇文護殺孝閔帝,立宇文毓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帝,史稱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誅權臣宇文護,親掌朝政,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亡。
二、楊堅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到仁壽四年(604年)在位。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普六茹,楊堅掌權後恢復楊氏。
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北周宣帝繼位,以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
隋文帝即位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中國。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
開皇九年(589年),派晉王楊廣南下平陳,統一南北。隋文帝對周邊各族,採取了軍事上的防禦和政治上的招撫政策,有效地處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漸多疑,殺害功臣,並且聽信文獻皇后之言,廢黜長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仁壽四年(604年)在仁壽宮離奇去世。終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葬於泰陵。
北周24年
北周被左丞相楊堅篡位,公元581年,滅亡於靜帝宇文闡。
北周從577到581,總共存在了24年。歷經五位皇帝,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同一北朝之後,次年便病故。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贇病死。周靜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楊堅專政。
楊堅為預防北周宗室生變,穩固其統治權力,以千金公主將嫁於突厥為辭,詔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
因尉遲迥(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位望素重,恐有異圖,遂以會葬宣帝為名,詔使其子尉遲惇召尉遲迥入朝;並以韋孝寬為相州總管赴鄴取代尉遲迥。
六月,尉遲迥恐楊堅專權對北周不利,公開起兵反對楊堅。七月,青州總管尉遲勤(迥弟之子)從迥反楊。迥所統相、衛、黎、沼等地;同時質其子於江南陳朝,以請援;並派人出使幷州(治晉陽,今太原西南),欲招降上柱國、總管李穆,遭到拒絕。
時楊堅挾幼帝以號令中外。結好幷州李穆,送千金公主與突厥和親,以消除北方之患;加強洛陽守禦,作為進討尉遲迥的戰略基地;並令計部中大夫楊尚希先發精兵3000人鎮守潼關,防其偷襲。
同月十日,楊堅調發關中兵,令韋孝寬為行軍元帥,隴西公李詢為元帥長史,郕公梁士彥、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宇文述、武鄉公崔弘度、清河公楊素等為總管,率軍討伐尉遲迥。
主力進攻時,置途中敵之堅固據點於不顧,急尋敵軍主力決戰;沁水戰勝後,又直趨鄴城,消滅叛亂中心,終於迅速平定叛亂,在軍事上為其代周建隋奠定了基礎。
公元581年,楊堅代北周,改國號隋,北周享國二十四年而亡。
擴充套件資料:
一、北周歷史: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國歷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稱後周(唐宋以後鮮用),宇文周。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奠定國基,由其子宇文覺在其侄子宇文護的擁立下正式建立。歷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第三子宇文覺正式即位稱天王,自稱周公。次年初,他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建都於長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北周。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年幼,大權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九月,宇文護殺孝閔帝,立宇文毓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為帝,史稱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誅權臣宇文護,親掌朝政,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為隋,北周亡。
二、楊堅
隋文帝楊堅(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到仁壽四年(604年)在位。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普六茹,楊堅掌權後恢復楊氏。
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北周宣帝繼位,以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
隋文帝即位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中國。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
開皇九年(589年),派晉王楊廣南下平陳,統一南北。隋文帝對周邊各族,採取了軍事上的防禦和政治上的招撫政策,有效地處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但是在位晚期逐漸多疑,殺害功臣,並且聽信文獻皇后之言,廢黜長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仁壽四年(604年)在仁壽宮離奇去世。終年六十四歲,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葬於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