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方光頭大叔

    我直觀的感受就是,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們,受教育程度不一樣,對於學習新的東西,從興趣和愛好上都有不一樣的結果,我就從農村出來,比如說,上山開礦能掙錢,大家就會一窩蜂的去挖礦,開採資源直接賣錢,或者說,有個勞力活,簡單省心,一天150元,好多農民朋友願意做!我的意思是,在農村建立平臺,建立更加深入的平臺很重要。只是單一的教授怎樣的技術,參與的人的確會少。舉個例子。號召大家學習養殖兔子的技術,可能會沒有人參加,比如政府給了平臺,開設了兔場,招收兔場的清理工一個月3000元,可定有農民朋友報名,然後招收養殖技術員,一個月10000元,可能就有人提出學習技術在哪裡,就有學習技術的興趣和積極性了!

  • 2 # 夢想農場達人

    關於培訓,我也參與過。其中有很多農民朋友,但是好多都是為了給當地完成任務來的,國家每年會安排很多種養的課程免費給大家培訓,但是普遍興趣不高,我感覺應該有這幾方面的原因。老百姓不是對知識不感興趣,而是家裡人手不夠,走不了,沒空。一般培訓都是10天的樣子,但是老百姓家裡都有養雞養豬或者田裡地裡都有活,每天有很多的活事情做不完,讓一個人脫產那麼長的時間去學習,估計好多家庭都走不了,抽不出時間。即便學習不要錢,包吃包住都不行。還有就是老百姓有的有傳統的種養經驗,即便有時間,也不願意學習新的技術,他們想的就是即便學習新的技術和知識,有了產量,但是沒有平臺沒有銷路,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所以,有很多人就對培訓不積極,但是,這其中還是有一部分人渴望學習新的技術和知識的,這就是現在的最有價值的農民,新型農民!!代表個人看法,謝謝!

  • 3 # 山太子

    1、培訓積極性

    像這種培訓剛開始第一年或第二年去參加的農民還是比較多,積極性還是比較高,但到最後,很多就會失去這種積極性,這可能根據所開展的課程和技術培訓不是每一個班次的學員農民都能實用的,有針對性的,還有實用性的,但真正實用的,有些農民積極性還是比較高。

    2、教學課程

    因為每次培訓的課程都是大致相同,讓很多想學習的農民或者說想學新東西、新技術的農民就沒有課程新穎性,我們認為針對種植和養殖分類進行跟蹤課程,更新課程的創新和新知識。

    3、培訓侷限性

    根據瞭解現在很多農業培訓在兩年內,如果參加了培訓的,在一定的時間內是不可以再次參加的,這樣沒有辦法保證農民新知識、新技術的更新,裡面有想繼續學的,也沒有這個指標了。

    4、培訓的適用性

    很多培訓對於農民在現實中的實用性不是太大,我們認為多根據當地農民的情況地域的環境來因地制宜,制定合適的培訓課程,也就是讓農民來聽課學習的時間,讓他們聽的懂。並且還能實用,這樣他們很積極的參加學習、培訓。

    最後,我想說的是:我們同樣是農業人,國家有這麼好的政策,我們農民朋友們,如果有時間、有機會還是多學習,在學習培訓的同時能學到很多東西的,您們一定會以後用的上的。

  • 4 # 爛了額

    目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時期,經濟發展水平高,然而農業領域卻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說單位效益低,土地資源惡化,農村勞動力外流等等。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糧食安全。要解決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就必須堅持科技興農,以科技帶動農業發展。農民作為農業生產中關鍵要素,必須提高自身素質,用最先進的技術進行農業生產,以最先進的理念,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實習這一目標,就必須加強現有農民培訓,同時培養新一代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術,願意在農業領域生根發芽的職業農民。

    現實當中卻面臨諸多問題,樓主提到的農民有免費培訓而不願意參加就是其中一個,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問題出現呢?我們從主客觀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1、農村年輕勞動力外流明顯,年輕人普遍不願意從事農業勞動,導致農村勞動力稀缺。“面朝黃土,背朝天”農民是一種世襲的職業,然而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年輕人已經不願意從事這項辛苦且收益低的工作,同時,農民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貧窮。其實,某種程度來說,並不是不願意學,而是沒有年輕人幹在農村幹農活了。

    2、前面說到農村勞動力流失,畢竟只是一部分人離開農村而已,那留下來務農的那些人呢?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學呢?留下務農的一大部分都是一些上了年紀或者沒有什麼新想法的人,他們已經習慣按部就班,對於新知識,他們絕大多數要麼已經老了沒有能力接受,要麼就是文化水平低,學習新東西比較吃力,與其費力學,還不如按著祖輩流傳的經驗幹。再加上平時幹活已經很累,讓他們去聽課顯然比較困難。

    3、教育培訓的技術,專案缺乏可操作性,不符合當地實際,培訓流於形式。農民是靠一雙手吃飯的,培訓的內容必須與他現在所從事的農業領域息息相關,並且具備可操作性,如果培訓課講的更多是理論上的內容,或者培訓的內容農民很難實際操作,那麼這樣的培訓對於農民來說就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更不用說那本所謂的證書有何實際的作用了,畢竟現在農業不像某些職業可以靠證書吃飯。

  • 5 # 狼技

    培訓農業最少要2年,幾個月幾天能學到啥!技術領域一輩子都在學!莫走形式培養農民不如實在到地裡現場培訓,有效果誰都學,在課堂吹牛逼誰會去呢!

  • 6 # zzf262606

    不是因為農民文化程度問題,最關鍵的就是培訓的東西用不上,高科技的投資不起!國家每年浪費這裡的錢太多啦!我想請國家去調查一下,培訓過的這些新型農民都用上了嗎?都是跟著吃喝玩免費!組織者呢搞點回扣,就完事啦!

  • 7 # 使用者385572702667

    關於培訓,講課的不願意好好講,當然也沒有什麼學問可以講的,都是偽專家,聽課的也不願意聽,當然課堂上也沒有什麼真心來學習知識的人,真心想學知識的人也沒有資格來,不過也沒有什麼有用的知識可聽,主要是把培訓費花掉就可以了,至於是怎麼花掉的監管部門都不關心,其他人那不是更扯淡。所以只要把錢花掉了就是皆大歡喜了。

  • 8 # 好人平安69596

    農民都不是煞子,有好處就能接受,不接受是對農民沒好處,證明這項政策是失敗的。振興農業以人為本,要想留住人,必須要農民能夠生活,有穩定的收入。希望不要再出這方面的政策了。把農民的心傷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劇燃燒裡面被燒死的人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