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年人片場

    史書上確實有李逵這麼個人物,不過與《水滸傳》中所記載的那個粗魯豪放,義薄雲天的黑旋風完全是兩個形象。今天縹緲君就來給大家講講歷史上真實的李逵是個怎樣的人。

    南宋徽宗年間,當時這個李逵還在密州做了個小武官――樂將節級,和守衙節級杜彥、小節級吳順在一起。他們三個是意義相投,關係不錯。《三朝北盟會編》中有這樣的記載:

    當時鎮守密州的知州名叫趙野,是開封人,宋高宗登位後,趙野被起用為密州知州。金兵南侵,宋朝一片混亂,三人就想趁機謀亂。杜彥就說:

    杜彥這麼一搞,李逵和吳順再四處一竄掇,趙野聽到他們謀叛的訊息,就慌忙逃走。杜彥、李逵和吳順就成功地奪取了密州的軍政大權。杜彥自稱知軍州事,成功接管了密州。趙野沒逃多遠,李逵和吳順率人追到了張倉鎮,把趙野和他全家老小都捉了回來。

    捉回趙野,杜彥就人模狗樣地坐在堂上,開庭審判他。

    趙野無言以對,杜彥就下令把他釘在木驢上。杜彥手下的眾黨羽一擁而上,把趙野用長鐵釘釘住趙野的手足在木驢上,又推出譙門殺掉了。把首級掛在市集上示眾,拿個竹笠蓋在上面。

    趙野在《宋史》中也是有傳記的,政和二年的進士及第,歷任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起居舍人兼太子舍人、中書舍人、給事中、大司成、刑部尚書、翰林學士。宣和七年的時候,趙野任尚書右丞,升左丞。靖康初年,成為門下侍郎。後又任為北道都總管、提舉嵩山崇福宮、宣撫司,負責守銜東京。東京城破後,趙野出任密州知州。

    趙野的官風還不錯,老百姓見了他悽慘的遭遇,無不為之垂淚。杜彥和李逵、吳順把趙野的家產、奴僕和丫頭都分了。與李逵和吳順兩位小弟分了。 又在密州城中抓壯丁,臉了刺字,充為軍士。建炎三年三月,盜賊宮儀率匪眾圍攻打安邱縣。 安邱縣令派人到密州來求救。 杜彥正準備率兵去救。李逵和吳順則表示反對,說:“儀眾甚盛,未可與戰。”

    但杜彥不聽,說:“見敵不擊,何以威眾?” 於是他就親自率部出發,前往安邱。到了潑石橋,與宮儀的匪軍相遇,兩軍廝殺。但杜彥率領的這支烏合之眾不是對手,被打得大敗。杜彥逃回到了密州,但李逵和吳順卻下令關閉了城門,不許杜彥進入。李逵和吳順兩在城頭上數落譏諷杜彥。杜彥打算帶著這群敗軍陣歸來的騎兵另尋出路。 可是,騎兵卻背叛了他,趁機作亂,改為擁護李逵。李逵和吳順城中打開了城門,收納了這些騎兵,卻把杜彥殺了,把腦袋掛在了城頭上示眾。

    李逵就這樣接替了杜彥的位子,也自稱為知軍州事。建炎三年,金兵南下。 國難當頭,必須全國統一戰線、一致對外。 宋高宗趙構就把以往的那些反對宋朝的武裝,號召到身邊,共同抗金人。宋高宗發給李逵的敕書和發給宮儀等人的是一樣的。敕書是這樣說的:

    宮儀率領的匪幫堅持抗金,他率領部眾,與金兵殊死搏殺,雖屢戰屢敗,卻不肯投降。李逵和吳順就沒那麼堅定了。建炎三年閏八月,金兵來到,招降李逵和吳順招降。李逵和吳順密謀說:

    他們決定,誰強就投降誰。於是,金兵就集中兵力對付宮儀。盤石河和九仙山兩場大戰,宮儀兵敗,全軍潰散,先逃往海州,繼爾退守楚州,最後去了真州。李逵和吳順投降以後,在金軍帳下效力,但兩人卻又彼此間發生了分歧和矛盾,吳順抓住機會,殺死了李逵。

    這就是史書上的李逵,與《水滸傳》中的形象完全不同。但密州三兄弟的交情和梁山好漢的情誼一樣,都虛偽而做作,是為了利益,一旦翻了臉,所謂的兄弟手足情深實際上連狗屁都不如。

  • 2 # 土豆煲電影

    作為水滸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有關李逵的歷史記載自宋代便已出現,其人物形象並非作者的主觀臆造,而是有著真實的史料人物以作參考。

    一、史書中的史實李逵形象

    水滸故事發生於北宋末年,因此便以宋代及隨後的史書作品和文學作品為主要研究物件。宋朝徐夢莘所編著的編年體史書《三朝北盟會編》中記載了徽宗、欽宗和高宗三朝的史實,彙集了宋金和戰的眾多史料。作者廣泛收集眾多史實資料,並按照年月日的條例加以編排,由此得名“北盟會編”。其中史料文獻蒐集廣博,對於戰事的收錄也是較為精細,對於宋代的李逵事蹟也有涉及,在《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十四中記載:

    此外,在《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三十一中記載:

    建炎三年閏八月十四日庚寅,宮儀及金人戰於密州,軍敗。李逵、吳順以密州降於金人。宮儀經夏與金人相持,屢經戰,未有大勝敗。……金人進逼之,儀及洪道以餘兵數千奔海州,漸至楚州,又為郭仲威所敗,乃迤邐至真州。儀兵已敗,金人責李逵、吳順如約。逵、順遂以密州降於金人。後逵為順所殺。

    《三朝北盟會編》中的這部分史料可以概括為:南宋初年,密州獄吏李逵、杜彥以及吳順謀反,並殺死守將趙野,杜彥自立為首領,李逵又殺死杜彥並自立為知州,隨後李逵以密州為貢投降於金國,最後李逵被吳順殺死。史料中對李逵這一人物有所涉及,雖然沒未詳細記載並描述其身份背景等,但卻是李逵這一人物存在的有力憑證。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為記述宋高宗趙構時期的編年體史書,作者為宋代的李心傳,經過廣泛蒐集和精細考證後完成。《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了高宗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史料,同時也記載著同時代金國的眾多史實,成為研究宋金兩國的重要參考史書。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十中,記載了杜彥與李逵、吳順謀反的詳細事蹟:

    建炎元年十一月庚戌,杜彥據密州。趙野將輜重家屬棄城而去。軍民偶語,兩日不定。彥守衛軍校與軍士李逵、吳順謀曰:‘方今盜賊縱橫,一州生靈,豈可無主。’乃自稱權知州事,而逵、順左右之。追執野於張巷鎮……

    在卷二十一中記載:

    宮儀圍安邱縣。權知密州杜彥引兵救之。其徒李逵、吳順皆不從,曰:‘儀眾甚盛,未可與戰。’彥曰:‘見敵不擊,何以威眾。’遂行,至潑石橋,與戰大敗。彥盡喪其步軍。儀忿之,遂屠安邱縣。彥還密州,逵、順責其喪軍,拒不納。彥欲引去,而馬軍皆有家屬在城中,出言紛紛。逵開門納之,乃殺彥,梟其首,逵遂領州事。

    武功大夫忠州剌史知濟南府宮儀屯盤石河,數與金戰,勝負略相當。金人患之,乃宣言:“宮太尉馬軍五不能當我之一,然步軍絕勝。”儀聞之,以為然。金人屯密州北二十里,時出兵而南。儀御之。敵佯若不勝而退,儀易之。敵伺知其懈,至是引兵攻儀,馬步俱進。方戰,馬軍少卻,既而分為兩翼,直攻中軍。儀猶不知,眾遂大潰。儀與京東經略安撫制置使劉洪道奔九仙山。敵又逼之,洪道以餘兵二千奔海州。李逵、吳順乃以密州降金。

    第一條史料為杜彥率領李逵和吳順謀反奪權的事蹟,第二條記載杜彥不顧李逵與吳順的勸阻執意同宮儀作戰終至大敗,杜彥回到密州,李逵將其斬首奪權的事蹟。第三條記載了宮儀與金兵作戰,誤中金軍的計謀而致使兵敗逃亡,李逵和吳順以密州進貢降於金國。這些史料中的李逵俱以降將形象出現,同時還記載其賣主求榮的事蹟。

    在《宋史·高宗紀》卷二十五中也有記載,“建炎三年閏八月,是月,知濟南府宮儀及金人數戰於密州,兵潰,儀及劉洪道俱奔淮南,守將李逵以密州降金。”

    根據史料記載,在宋代高宗朝時,管理濟南府的宮儀與金國軍隊數次交戰而兵敗,同劉洪道逃奔淮南,而淮南守將李逵以密州為貢投降金國。《宋史》為元末所著記載宋代史實的史傳作品,由元代脫脫等人主持編纂,將元代所著史書中的李逵形象歸於宋代,一是因為二者年代相距不遠,歷史形象較為清晰,人物記載的差異性較小,二是因為其中記載的是宋代史料和李逵事蹟,事件發生於宋代,同時又因為便於劃分作品型別,因此便將《宋史》中的李逵形象歸於雛形期的宋代階段。

    二、史書中的李逵和水滸故事中有什麼不同呢?

    將史書記載與水滸故事中的李逵形象比對發現,二者無論是性格特質亦或行為方式都相差甚遠。

    水滸故事中的李逵秉持忠義,替天行道,而史書典籍中雖未詳細描述其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僅從其處事方式上而言,與水滸故事中李逵的行為舉止和性格特點存在較大差異,史書典籍中記載的李逵為背棄忠義,賣主求榮的形象。

    史書中的以密州降金的李逵主要活動於南宋初年,無論謀反亦或降金是階段都是在南宋初年,而水滸故事中李逵則主要活動在北宋末年,尤其是徽宗時期。因此可以推斷,此處投降金國的李逵並非水滸故事中的黑旋風李逵,二者或許僅是姓名相同,時代相近而已。

    但辯證而言,宋代相關的史書典籍中可以將李逵事蹟簡單概括為擁戴首領謀反,又因形勢所迫而投降於敵國。此處的李逵生平又與水滸故事存在著某種契合之處,李逵在水滸故事中也是擁戴宋江謀反,但迫於宋江的百般阻撓和脅迫而最後接受朝廷招安,此後才跟隨宋江為國效力。因此,史籍中李逵事蹟對於文學作品中李逵形象的產生和發展也有一定影響,雖然人物形象關聯性不大,但這卻是早期有關李逵形象較為準確的歷史記載,因此不能否定其對於後世李逵形象產生髮展的參考意義和價值。

    概括而言,宋代史書作品中記載的李逵形象與《水滸傳》中的李逵形象差異較大,無論是從時間活動範圍以後是人物特性,因此並不能將二者的人物形象重合並視為人物原型看待。但又因為史書中李逵的生平事蹟與水滸故事中有某種意義上的契合,因此可以視其對於水滸故事的創作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3 # 哼著道友的歌

    對於這問題,實在是讓人無語。李逵本身就是水滸傳小說裡的人物,竹帛史冊怎麼可能會記載他呢?一個小說人物非得要強加到史書裡邊的話,那就不是杜撰的問題了,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在這裡我要宣告一個問題,史書記載大多數遵循秉筆直書的原則,(有些不靠譜的記載,也可以通過其他史書來證其真偽。)對於歷史人物的記載簡直就是苛刻至極,每一個揚聲名於竹帛的歷史人物,不到要卻有其人,還得要對一件歷史事件相當重要,才可以彪大名於青史。桓宣武曾經有一句名言——不能流芳百世,亦必遺臭萬年。說的就是關於青史留名的問題,反觀李逵這樣純粹杜撰的小說人物,題主你覺得有可能,會被史家寫入竹帛史冊當中嗎?

    再說一下水滸傳小說中的李逵,在水滸傳裡李逵簡直就是一個殺人狂魔。如果題主不信的話,可以翻看水滸傳第三十九回,四十回,四十二回,四十九回,五十回以及七十三回。絕對可以讓你重新定義李逵的人品形象。末了再囉嗦一句,李逵絕對不應該成為青少年的精神偶像。

  • 4 # 使用者6961247675

    [水滸傳]書名何意。[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長篇小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的書名,相當有深意,至少有如下幾點。

    一是在水邊上。作者大概自知此書內容杜撰,非經非史、稗官野史,又寫了反抗朝廷,對朝廷的意識形態有所觸動,可能被封禁,甚至惹來身命之虞,所以擺出一個隱逸的姿態。不入廟堂,故落在草野,落在水澤,不受待見,實有無奈也。此係野史,諸君不必太較真。

    二是借用[詩經.大雅.緜]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之句。作者大概深知此書雖不入廟堂,又恰恰指出了朝政的弊端,恰恰又是廟堂所應該反思自省、改革自新的,所以也有種諷諫的意思。既諫言朝廷政治腐敗,也勸諫士人們審時度勢,不要盲目地獻出愚忠。既是無奈,也有情知無奈、抱道自安之意。

    三是梁山泊故事,恰好又是在水泊。一是反封建說系列。諸如歌頌農民起義,揭露封建腐朽等。馮雪峰等持此觀點。在中國古代沒有馬克思主義,施耐庵他們不可能有明確的反封建意識,但是他們對於整個社會之腐敗的認識和批判,也未嘗不包含有一種將這個醜陋社會看穿了的意思在內。

    [水滸傳]裡這些官僚和權勢大戶們披的是孔孟王道的外衣,行的是魚肉百姓、草菅人命之實。所以反封建說可能聽得有點口號化,卻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我們的思考還需要多維度,不能滿足於一兩個概念。

    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名震天下,投梁山時說話十分謙卑,小人千里投名,萬里投主,憑託柴大官人面皮,徑投大寨入夥。林沖雖然不才,望賜收錄。當以一死向前,並無陷佞,實為平生之幸。不為銀兩齎發而來,乞頭領照察。這種謙卑既是性格使然,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英雄遭遇落魄所致。

    而魯達只不過是個小縣城的提轄,見到宋江時卻說:久聞阿哥大名,無緣不曾拜會,今日且喜認得阿哥,其性格豪爽直誠,歷歷如在眼前。又如寫李逵,李逵聽聞宋江接老父、公孫勝見母,忽的想起自己娘,於是突然就放聲大哭起來,幹鳥氣麼!這個也去取爺,那個也去望娘,偏鐵牛是土掘坑裡鑽出來的!

    李逵竟是個如此爽快至極之人,男子漢的想哭便哭了,其人是一片真心純孝,與宋江的圖名之孝,形成了對比。

  • 5 # 翓愷

    你又出來瞎扯胡說八道,哪部史書記載李逵了?是不是也能從史書上找到你直系祖宗李鬼?你“沒文化,盡比劃”每天不亂刨水滸,你和你媽全身癢癢?這種智商快去重新投胎去吧,混得沒意義!

  • 6 # 阿Q少年的信仰

    首先我是沒有看過實史的!但就小說《水滸傳》而言,也都是小說家的虛構。明代藏書家郎瑛在《七修類稿》中提到“欲成其書,以三十六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以此梁山一百單八將的鮮明性格躍然紙上,迎合廣大讀者的需求,琅琅上口,便於流傳。因其寫作目的不同,所以與實史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 7 # 說與山鬼聽

    除了我們比較熟知的《水滸傳》中的李逵,在歷史上,也確實有李逵這麼一位人物。

    在宋朝宋高宗時期,有一個叫做“李逵”的人物,這個李逵,在當時的宋朝,也不是什麼大人物,開始時是個獄吏,後來就跟其他人一塊造反了,幾個人佔據一個地方,成了“草頭王”。

    密州軍卒杜彥、李逵、吳順反,杜彥自稱知軍州事,追執趙野,殺之。趙野棄城去,有守衙節級杜彥,樂將節級李逵,小節級吳順三人者,因民洶洶,遂謀作亂……彥遂知州,而逵與順左右之 ——《三朝北盟會編》

    後來,李逵把杜彥給殺了,並取代了杜彥的位置。之後,宋朝的軍隊在密州一帶與金軍作戰,金軍曾派人去密州對李逵這幾個人勸降。當時的李逵、吳順等人並沒有著急投降金軍,畢竟還有宋朝軍隊也在密州一帶。後來,在金軍打敗了宋朝軍隊之後,李逵一幫人迅速的就“投降金軍”了。

    金人於密州之北三十里,時時遣人在城下招密州降。……儀兵已敗,金人責李逵、吳順如約。逵、順遂以密州降於金人。後逵為順所殺。——《三朝北盟會編》

    由此可以看出,這位李逵與《水滸傳》中的李逵確實不同,天差地別,這位李逵就是屬於“牆頭草”式的人物,有背棄忠義、賣主求榮這樣的評價也不讓人意外。

    這兩個人之所以在形象上有著這麼大的差距,首先就是他們兩個本身就是兩個人物,一個李逵是歷史上有記載的人物,通過這些記載中關於這位李逵所做的事對他進行評價;一個李逵是書中的人物,或者說是一個虛擬人物,我們對這位李逵的認知來源於書,來源於作者的描述。這也是為什麼對於這兩位“李逵”有著不同評價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小區舊城改造一樓住戶改建的門面房是否要恢復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