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宮女史

    李靖、李勣在玄武門之變中的態度歷來就有兩種不同的聲音,包括史書記載也是如此。

    《舊唐書》記載兩人主動要為李世民效犬馬之勞;而《資治通鑑》則記載兩人保持中立。我們先來看看史書中的記載:

    玄武門之變前,李建成和李元吉針對李世民採取了多方位的策略:削弱秦王府勢力,將秦王府幕僚外調;在李淵面前構陷李世民;透過李淵后妃吹枕邊風,等等。弄得秦王府人心惶惶,房玄齡和杜如晦被勒令出秦王府,秦王府中李世民的心腹只剩下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幾個人,於是他們一個勁攛掇李世民誅殺李建成,而李世民始終猶豫不決,但局勢於李世民越來越不利。

    於是《舊唐書》記載:李靖、李勣等數言:“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請申犬馬之力。”意思是,李靖和李勣主動對李世民說:您起事吧,我們願意獻上犬馬之勞。但《資治通鑑》則記載:世民猶豫未決,問於靈州大都督李靖,靖辭;問於行軍總管李世勣,世勣辭。意思是李世民猶豫不決,就詢問兩人的意思,兩人推辭了,保持中立。那麼,究竟哪一個才是史實呢?

    按照《舊唐書》的說法,兩人是主動勸說李世民發動政變的,但是這又有點說不通,兩人在當時鎮守一方,是朝廷的大將,並非李世民府中之人,李建成繼位也好,李世民篡位成功也好,兩人的實際利益並不會有多大改變,也就是說,他們既不是太子黨,也不是秦王黨,沒必要鼓動李世民,只有不摻和才能保有原有的利益。而且從李勣後來在李治“廢王立武”中的態度來看,他是慣會保持中立的。

    但從《資治通鑑》的記載來看,李世民是詢問兩人的意見的,兩人推辭了。要知道發動政變是大事,弄不好頭上腦袋就搬家了,所以越少人知道越好,知道的只可能是心腹。李世民和兩人都曾有不少接觸,肯定熟知兩人,既然如此,倘若兩人不肯幫李世民,那麼李世民怎麼可能會去問兩人?萬一兩人密報了李淵或者告訴了李建成怎麼辦?那豈不是沒有開始已經失敗了?所以看待這件事應該把兩種史料結合在一起看,四姑娘認為兩人是偏幫李世民的,他們手中握有軍權不同於一般的大臣,不可能直接跟著造反,但兩人對李世民有好感這件事是存在的,可能會在一些事上偏幫李世民。但兩人不可能在玄武門之變中成為李世民的助力。

    當時兩人一個在靈州,一個在幷州正抵禦突厥,誰也抽不開身,即便能抽身,也不可能回長安。調動軍隊那是大事,李淵不可能不知道,李建成也不會不知道,而李世民是要秘密誅殺李建成而並非起兵,實際上若是起兵,李世民未必能佔便宜,而且李靖、李勣是聽李淵調令。怎麼說兩人也沒法給予李世民幫助。

    所以,李靖和李勣很可能並不知道李世民要發動政變一事,也就談不上幫不幫了。

  • 2 # 折緣

    《舊唐書•列傳卷十四高祖二十二子》中說:“李靖、李勣等數言:‘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請申犬馬之力。’”

    兩個人表態表得很好,但問題《舊唐書》的這段記載存在相當大的漏洞,既然兩個人都表示要積極參與政變,可為什麼後面的故事裡,卻是這樣寫:“四日,太宗將左右九人至玄武門自衛。”

    驚心動魄的6月4號,太宗左右九人在玄武門自衛,另外只有太宗和尉遲敬德露臉,李靖和李勣毫無表現。這兩個人即便是在那9個人裡打醬油,也不至於連薛萬徹也不如吧,好歹人家張公謹、敬君弘帶著秦王府武士在玄武門抵擋東宮和齊王府三千人馬。

    至於《新唐書》根本沒有提及李靖李勣二人是什麼反應,看來《新唐書》的態度,對於《舊唐書》裡二李表忠心是持保留意見的。

    接來下就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關於二李表現如下:

    “問於靈州大都督李靖,靖辭;問於行軍總管李世勣,世勣辭;世民由是重二人。”

    這是筆者認為最接近真實情況的可能。二李從身份上講,不是李世民秦王府屬臣,他們是李淵提拔的,或許李世民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但以從屬關係而言,二李是朝廷的官,而不是秦王府的,跟李世民沒有利益攸關的關係。

    當時二李一個是靈州大都督、一個是行軍總管,都是節帥一般的存在,在軍隊中具有影響力,他們的站隊還是比較重要的。李世民如果不事先跟二人溝通,那麼即便事成以後,難免跟這兩人心存芥蒂,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連站隊選擇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倆又怎麼可能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早就跟裴寂一樣坐一段時間冷板凳,趕緊滾蛋了。

    所以筆者不認為在玄武門事件中,這二人是完全不知情的。李世民或許並不一定需要這兩個人表示效忠,要的只是他們倆的態度,這決定李世民能不能信任這兩個人。如果連這倆跟自己點關聯的武德朝臣都搞不定,那麼他即便成功了怎麼去搞定其他武德朝臣,李淵的手下?

    三李之間,彼此都需要一次機會,來相互信任,二李作為李淵的臣子,是不可能擼袖子直接下場乾的,這無論在利益和道義上都說不過去,而如果他們是忠於李淵的,那就會直接把這個事情向大領導彙報。

    兩個人明智地選擇中立,置身事外,等於是默認了李世民發動政變爭位。其實兩個人不參與要比參與的效果好太多。兩人當時的身份都是執掌一方軍隊的大佬,一旦他們參與進來,這對於在李世民幹掉兄弟之後,勸解李淵放權是不利的。

    李淵的主動放權並不是受到脅迫的結果,而是痛失二子有點心灰意冷,又有點無可奈何,李世民率秦王府眾幹掉李建成、李元吉,這還能把事情的性質限定於兄弟之間的鬥爭,雙方都是依靠自己的勢力,而如果二李攙合進來,情形就不一樣了,這等於是挑戰李淵的權威。

    李淵是很喜歡李世民,但不代表他除了這個嫡子之外就沒有其他兒子了,李世民賭對的是他老爹的性格,一個重視親情的父親,典型的手心手背都是肉,雖然二李參與進來會導致事情變質,或許李淵不一定就會拋棄李世民,但這種可能性還是有的。

    畢竟從始至終,李世民從來都沒有動過要直接幹掉老爹的念頭,事實上在當時的那種局面,他也沒有那個實力,更何況殺爹篡位,跟殺兄弟的性質可是天差地別。所以還是要顧及李淵的態度,二李攙合進來會存在一定的變數。

    或許這是二李選擇偏向李世民,卻又保持中立的原因,一則是幫李世民,二則是不願意背上叛主的壞名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5G時代到來了,4G手機能否透過安裝軟體實現與5G網路的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