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有很多的家長在陪孩子讀書,陪孩子寫作業,有的甚至孩子晚上12點寫完作業,家長就陪到12點,這種方法可取嗎?
5
回覆列表
  • 1 # shq95

    這個世界上的事哪有什麼“一定”,“絕對”,你問這樣的問題,屁股就是歪的,帶著自己強烈的主觀情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你不願意陪就不陪,人家願意陪也沒礙著你的事,這事不犯法。不要自己不能陪,不願陪就看不上別人的行為。從機率上說,陪讀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家長的責任感和親子關係。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孩子有出息的機率也會加大。

  • 2 # 學習能力教培師麗樺

    問題的確過於絕對化了,陪讀和出息不是必然的因果關係。

    陪讀,一要看幾歲的時候,二要看陪讀的發心。

    一二年級的孩子(其實我自己是不會陪讀的),為了給到足夠的安全感,幫助孩子養成學習習慣,陪讀一下也未嘗不可。但如果已經是五六年級,那陪讀就不是陪讀,而叫監督。監督的背後源於不信任,這種滋味不會有人喜歡的。孩子即使成績好,估計跟媽媽的心也是分離疏遠的。

    二,陪讀的發心。為了輔助而陪讀,我助你一程,後面放手,那自然可以。若是為了監督,那就會越來越難放手,狀況百出。

  • 3 # 吾心靜善

    問題不可以絕對。陪讀是孩子小的時候,需要家長某些指引,到了五、六年級家長還是應該適當放手,但不是完全不過問的那種,而是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家長最好把握好,五、六年級是樹立孩子各種好習慣的關鍵期,一到初中你想陪讀是不可能的。這是我這位初中生媽媽的忠告!

  • 4 # 不小可可

    陪讀有雙重意思,一種是生活中的陪伴,照料起居,在學校旁邊租房,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學習的地方,讓孩子不用在校住宿打理生活。

    一種就你樓主所說的陪著讀書,就是孩子學習到幾點,跟著輔導的或者監督到幾點,尤其從小學開始,我看見有很多家長就這樣陪著讀書,輔導時孩子做錯了,一個個家長還都氣的要爆血管住院的都有,其實大可不必。其實學習一直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培養孩子從小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糾錯能力更重要。

    我兒子初中同學的家長就這樣陪的,有一次我去她家看見她女兒學習她就坐在對面看書,時不時的還抽個背,我就問她,你幹嗎要這麼守著不累嗎?她說不盯著女兒就會偷懶,已經習慣了。這就是長期陪著讀書的後遺症吧!

    能不能有出息這件事不是肯定或是絕對,都是因人而異的,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孩子的學習生活中都有父母的陪伴,那就是一種深沉的愛!是父母儘自己的所能愛護自己的孩子,期待他有成才有出息的那一天。

  • 5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說到送孩子上學、給孩子背書包的時候,總會有人有跳出來表達自己的各種擔憂。他們什麼都能想得到,什麼似乎也都看得到,但就是唯獨看不到車水馬龍,唯獨看不到一個個書包的重量……

    一些一面大談要給孩子什麼樣的童年,一面大論陪伴教育種種,然後另一面又開始糾結陪的多了對孩子好嗎?

    還有人不顧別人的真實需求是什麼,時不時跳出來就跟你講補了沒用……

    但是我知道題主你的思想很不好。

    看到你的問題描述我好像看到了有個人一本正經甚至還有點憂慮地試圖說服、教育、引導他人做得更好,但是你就是總會感覺這人挺閒、挺無聊還挺討厭的……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事情是“一定”的?

    別的不說,放在學習上,都知道勤奮這個東西是至關重要的,但是誰敢說勤奮了就一定能學得很好?

    在你說的這個問題上,你看到的是“陪”著想到的是“一定”,但是你知道這樣做的人更關注的是什麼嗎?你知道他們是如何想的、如何陪的又是如何說的嗎?

    比起陪來,我其實更關注的是什麼會學到12點。

    你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你不會考慮的,就好比上面的幾件事情一樣,總會有很多人的關注點是遊離於事情本身焦點所在的。

    就好比送孩子、給孩子背書包不過是因為安全的問題和書包太重的問題,有人卻總願意從溺愛、嬌慣角度去看。

    就好比補習就是因為有補差或者提優的需求問題,有人卻用願意現在自己角度大談沒用……

    接下來,你要不要問問孩子都大了父母還給孩子做飯吃還要操心這個操心那個對孩子“一定好嗎?”

    不覺得自己是在瞎操心嗎?

  • 6 # 阿蛋媽媽育兒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什麼叫孩子有出息?是考試成績名列前茅還是以後身價百億還是孝順父母,有個自己和睦的小家庭?

    作為家長有這樣的焦慮很正常,但你要明白:孩子讀書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在一二年級可能需要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概念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能做的事情是很侷限的,但家長的作用又非常大,看你如何界定了。

    12點的作業,按照小學4點多的放學時間來算,將近8個小時,大人一天工作也就這麼多時間,所以孩子到底是不會做,不理解還是磨蹭拖拉導致的問題,問題的癥結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因素。

    再講下陪讀家長,以上也說明了家長的作用無可替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對待事物的處理方法,時間管理,邊界問題的界定都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我們很多時候是越界了甚至是生怕孩子去做了,這都是非常大的危害。

    我們從小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真的是這樣嗎?那作業是孩子的事,我們催促我們大吼大叫是不是給孩子認為:父母真的重視作業和分數,分數好了家裡一片和睦,成績不好家裡雞飛狗跳。幫孩子建立學習內驅力,讓孩子瞭解她學習到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名人名言,故事,名人傳記這些都是可以幫助孩子去激發學習到興趣的。

    考試成績好並不代表他以後就有出息,問的問題太泛,沒有可解性。

    不用焦慮,而是幫助孩子培養專注力,明確學習到目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孩子身心健康,這條路上很多困難,迎面而上去學習成長,和孩子一起攻克,加油!相信孩子,相信自己。

  • 7 # 綠茵樹下養精神

    可以把“家長”二字放到全句的最前面,也就是這樣問:家長陪讀的孩子一定有出息嗎?這樣讀起來就略微舒服一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七雄各有多少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