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採購專場
-
2 # 多知椿
看看各家的紅包規則,紅包雨、走運紅包、照片紅包、集福、集生肖、拜年小影片、祝福評語等等,生生能把你繞暈,但也耐不住為蠅頭小利的廣大群眾啊。先輔於甜頭,再灌於濃湯,最後可能只收獲蠅頭小利。摸透人性,你就吃定使用者,而這套路本就是各大巨頭最擅長的,目標只為拉新促活,君不見有些網友為搶紅包都設定鬧鐘了,甚至做起了“賣敬業福”的黃牛。
-
3 # 搞笑x先鋒
廣告效應
春節,當屬中國每年最熱鬧的節日了,而想在春節成為“全民焦點”,以前當屬春晚,現在該論搶紅包了。於是,各大巨頭紛紛推出紅包活動,如果一個紅包沒效果,那就砸一波紅包雨,就是這麼壕。套路精也喜歡壕,還真別說,廣告效應那是槓槓的,關鍵是人家以平均一兩塊紅包就完成拉新促活,與當前一個網際網路使用者動輒200元起步的營銷費用相比,你說人家賺了沒!!!
拉新促活
看看各家的紅包規則,紅包雨、走運紅包、照片紅包、集福、集生肖、拜年小影片、祝福評語等等,生生能把你繞暈,但也耐不住為蠅頭小利的廣大群眾啊。先輔於甜頭,再灌於濃湯,最後可能只收獲蠅頭小利。摸透人性,你就吃定使用者,而這套路本就是各大巨頭最擅長的,目標只為拉新促活,君不見有些網友為搶紅包都設定鬧鐘了,甚至做起了“賣敬業福”的黃牛。
使用者粘性
拉新促活只是其一,後面套路還深著。當你頻繁使用軟體搶紅包時,你就慢慢養成該軟體的使用習慣,之後再讓你透過該軟體去消費搶到的紅包,粘性也就慢慢形成。待你不知不覺入套後,想解套就難了,沉錨效應分分鐘阻止你使用其他同類軟體。環環相扣,才是其營銷套路厲害之處。
產品價值
當巨頭們透過紅包活動製造巨大的營銷聲勢後,商家還不紛沓而至,平臺廣告不就跟著水漲船高。其實,大部分平臺在活動前都找好商家了,那可都是競價招標來的,你覺得平臺會虧嗎,反正最後出紅包錢的肯定都是商家,而商家透過產品銷售又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真正應驗“羊毛出在羊身上”。
資本價值
回覆列表
紅包營銷的火熱究竟是如何做到的?揭秘紅包背後的營銷套路
製造懸念,吸引使用者參與
“有話題就會有傳播“,這句話在支付寶集五福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今年支付寶更是大撒幣,將瓜分金額提高到5億元,“集齊五福,拼手氣分5億”足夠讓每一個使用者動心。據悉,最終大概有兩到三億使用者能獲得紅包,其中最高可分到666元。沒有任何投入,就有機會666元。儘管機率非常低,但足夠吸引使用者的眼球。
豐厚的資金誘惑,永遠是吸引使用者的不二之選。也正因此,百萬英雄、芝士超人、衝頂大會等直播線上答題能夠吸引眾多使用者參與,並有越來越火之勢。也正因此,哪怕是年年使用者抱怨“敬業福”難以掃到,但每一年人們都再次興致勃勃再此行動。
加強互動,形成二次傳播
支付寶深諳粉絲經濟時代營銷的秘密,今年集福的玩法比往年更多了些,不僅可以透過AR掃福、朋友贈送,還可以在螞蟻莊園中收取金蛋,參與螞蟻森林澆水活動,都有可能集到福字。新玩法的加入,無疑將極大的提升使用者的粘性,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絡,而這一直都是其備受批評的重要原因——圍坐在餐桌前,刷微信搶紅包,淡化了年味。正如支付寶集五福的負責人冠華介紹,“過年回家好久不見的親友,交換福卡成了一個拉近距離的話題,至於最後的分獎,只是圖個樂呵,大家已經不太在意。這才是支撐我們一年一年做下去的理由,我們希望集五福成一個網際網路時代過年的年俗。”
無獨有偶。此次新年,QQ主打走運紅包思路,顧名思義就是鼓勵大家多走走、多運動。根據《2017華人運動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人均每天行走5678步,在2017年春節期間,大家日均步數僅5217步,大年初一更低至5016步,是全年人均步數最低的一天。QQ一改之前的刷一刷等紅包形式,透過走運紅包不僅推廣了自己的QQ運動,而且透過運動“攀比”,鼓勵使用者多運動。
追其根本,兩家的玩法都旨在迴歸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拉近線下與朋友及家人間的距離。
強調連線,連線使用者場景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用來形容支付寶紅包顯然最合適不過了。在紅包的背後隱藏著支付寶更大的野心。手機、鑰匙、錢包,這是過去人們出門必帶的三件。然而隨著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錢包逐漸變得越來越不那麼重要了。即使小攤小販,現在都支援微信、支付寶支付,移動支付的戰爭越來越激烈。
支付寶佈局春節紅包便是其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希望藉此提升社交活躍度和加強與線下實體的連線,歸根到底是加強人與人、人與物、商家與平臺的關係,形成“強連線”。
Digi-capita資料顯示,主要科技公司在AR領域的投資總額也已達20億美元。其同時預計,到2020年,AR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美元,遠超過VR市場。支付寶透過VR掃福字能夠有效地增強使用者黏性和開啟頻率,不排除支付寶將AR技術應用到更多線下消費場景中。
給使用者裝逼的資本,滿足其炫耀的心理
馬斯洛需求理論認為,人的需求分為五種,從最低的生理需求一直到最高層的自我實現需求。層次遞進,當較低的需求被滿足後,你會向更高層次的需求發展。
縱觀那些刷屏的案例,不難發現其都滿足了使用者的某種心理。
那些能彰顯使用者優越感身份的內容更容易獲得更多好評,是會被樂於分享傳播的。例如朋友圈寶馬可樂之爭。支付寶顯然深諳使用者心理,不久前的支付寶賬單便透過“溫暖”、“愛”、“潮”、“範兒”、“才華”、“能幹”等等正面意義的個人標籤關鍵詞,成為網友紛紛曬圖的最大動因。
而此次,支付寶紅包也很好地利用了使用者炫耀的心理,推出了“一次千金”紅包玩法。該紅包形式主要是選字送祝福,從帥、沒、福、酷、瘦五個字開始,可以換不同的字。同時,不同字也代表不同的紅包金額。對於女性朋友來說,錢多少可能就真的不重要了,一個“美”、“瘦”等切中心理的字,足夠其興高采烈地在朋友圈大曬特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