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耽影知
-
2 # 大槐影院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中國電影史上重要的影片之一,長期以來受到觀眾及理論界的推崇。目前,該片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影片的演員、電影服飾,以及電影的背景和歷史價值。其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的史詩巨片"只是作為一個習慣的結論為人們所瞭解,長期以來缺乏有效論證,這篇論文即是彌補這一結論的論證空白。本文旨在透過對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誕生背景、主題思想等方面的分析,論述其在史述及詩意向度上的重要價值,論證該影片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部史詩鉅作。
-
3 # 斯坦森王曉龍
通俗的講,好電影要能感動人。其實,好電影為人感動,實際上是一種藝術的感染力引起的心理反應,這種反應是有原因的。討論什麼是好電影,就是討論這個原因。我們並不排斥個別的人對有些優秀的電影就是不喜歡,但是,一般來說,對什麼是好電影,大家一定會有基本的共識。比如《集結號》、《十月圍城》這樣的電影,包括在電影史上留下來的有些電影,比如《小城之春》、《漁光曲》、《一江春水向東流》,不僅得到歷史,美學意義上的確認,也得到大家的共識。
-
4 # 回憶深處影音
<一江春水向東流》將歷史程序的客觀性與人物命運的傳奇性結合在一起進行表現,從而使影片體現出一種動人的情感力量。藝術品味雋永深長,是一部充滿批判激情的長卷史詩。重視觀眾欣賞和接受心裡的蔡楚生,注意研究中國藝術的敘事傳統,在影片創作中講究故事性和趣味性使影片結構嚴謹、層次清晰、故事曲折、卻又脈絡分明,很見功力。為了增強概括力,影片採用了一種多天情節線同時發展的結構形式。他們透過張忠良交織貫穿在一起。張忠良與抗戰夫人王麗珍、接收夫人何文豔和所謂的淪陷夫人素芬的關係,隨著劇情的發展,一波三折,環環相扣,直至最後三位女性同時出場,故事達到高潮,素芬不看侮辱與打擊投江自盡。這些情節線時分時合、時而平行時而交叉,既從容的呈現出了遼闊的時空背景,又在充分提供主要人物性格發展機會的同時,拓展了整個故事背後的深層資訊。同時影片群星薈萃,場面宏大,具有透視社會歷史的史詩性質,創作者們注意把頭緒紛繁的影片內容與素材物件納入自己的情緒框架之中,故事處理參錯重疊又自然流暢,具備一定的力度,又頗見個性色彩,在社會現實生活的豐富展示中仍能感到個人的特徵。從而實現細緻的性格刻畫與深刻的社會批判、憂憤深廣的情感表達與博大的敘事事業之間的有機統一。
導演蔡楚生對處於社會底層掙扎於水生火熱中的人們寄予了真摯、深沉的熱愛和同情。他所呼叫的嫻熟的電影化敘事技巧,都服務於這樣的情感和思想原則。在這樣的觸及尖銳的社會主題視野廣闊的展示整個時代與歷史真實的史詩影片中,蔡楚生注意構造故事完整、層次清晰、對比與衝突分明的典型的戲劇式結構,同時又非常注重表現手法和民族化,努力以影片內在的情感感染觀眾使作品貼近最廣大的觀眾群。影片主演白楊回憶說:蔡楚生“對影片的構思,處處都想到觀眾,觀眾就是他心目中的繩墨,往往以此為準。他運用的藝術手法一定要為觀眾所聞樂見,但不是單純的去迎合觀眾,而是寓教於樂”可以說,蔡楚生非常瞭解中國觀眾的習慣和心理,擅長細節表現和處理高潮戲,在影片中常常使用層層渲染、鋪排、對比、呼應等手法,有頭有尾、脈絡清晰的展開錯綜複雜的尖銳衝突,巧妙的運用戲劇性因素。如何在電影這一門現代的藝術樣式中運用好中國的傳統的手法,怎樣獲得百分之百的觀眾,是他在藝術創作中考慮的首要問題。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卻有必要向藝術家提出讓大家看懂他作品的要求”。這種思想,很明顯的體現了在蔡楚生身上深潛的一種創作情節。
《一江春水向東流》的鉅作框架嚴格按照戲劇衝突律原則,將其重點放在如何吧故事講得生動感人,舉重人物的塑造服務於情節,它的時空結構和視聽構成也是圍繞著戲劇性場面展開的。如一大量的平行鏡頭組接強化劇情對比效果,提示特定敘境所蘊含的價值情感,就不僅娓娓道來,頗富影像張力,而且“煽情效果”及其明顯。影片中還較多的運用了中景鏡頭敘事。如片尾高潮戲素芬端著盤子走進舞廳並與張忠良相認的戲,用的就是中景。這種包含著比較完整的全景畫面的鏡頭處理,對比與層次感強,同時戲劇性因素明顯,是比較成功的把戲劇性因素融入電影性中的範例。此外影片在大氣磅礴的史詩追求以及詩化表達及樸素的表演等方面也有不俗表現,成為40年代戲劇式電影的代表
回覆列表
《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部電影,毋容置疑是一部老電影,誕生於1947年,作為70多年前的電影很多人聽過可能沒有看過,所以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部電影。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由蔡楚生、鄭君裡導演並編劇,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雲珠等主演的劇情片,這部黑白片的老電影內容不同於我們常見的抗戰之類的,這是一部以中國三十,四十年代為背景的一部家庭倫理片,讓我們來看看這個七十多年前的渣男。男女主角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結了婚,有了孩子,但是戰爭很快來了,男主跟著救援隊離開了母子兩人,女主帶著婆婆孩子在動盪中顛沛流離,而男主在戰爭中存活了下來,但是為了生存投靠自己的朋友,並與之結婚,後又出軌女方表姐,並從此墮落,後來女主為養家餬口來到表姐家做女傭認出丈夫。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這個劇情,在當時還沒建國的年代,可是相當震撼的,並且它不僅僅只是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沉鬱的故事,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其中還穿插著時代的動盪,民族的憂患,電影宏闊而大氣,所以高度的藝術概括力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是本片的重要藝術特色之一。這部電影1947.10上映,連映三月,僅上海一地觀影總人次即達82w,當時上海總人口400w,也就是每五個人裡就有一個看過本片,《一江春水向東流》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電影史上最高票房。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想要拍攝一部電影何其艱難,更別說這種高水準的經典影片,連湊齊演員都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但是它獲得的成績不是因為它苦難的創作背景,是因為它本身的優秀,並且此片無論思想性和藝術性與當時世界上優秀影片相比都毫不遜色,夏衍等著名評論家聯名發表文章盛讚這部影片“是插在戰後中國電影發展途程上的一支指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