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存在與邏輯

    馬謖,很多人對他的記憶就只是紙上談兵和劉備警告諸葛亮的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其實馬謖還是很有才能的,馬謖和馬良兄弟五人稱為馬氏五常。

    諸葛亮任職丞相之後就任用馬謖為參軍,早起馬謖的主要成就就是幫助諸葛亮平定了南蠻,但是他缺乏統兵作戰的能力,失街亭就是謀略失當,而諸葛亮用人不當也有問題。其實馬謖讓軍隊駐紮在山上所說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在兵法上沒問題,但是沒有因地制宜受制於飲水的限制,被張郃切斷了水源導致大敗。

    縱觀馬謖一生他的謀略是沒問題的,但是缺乏一線戰鬥經驗,不是一個好的統領,也因為失街亭而被貶低了千年

  • 2 # 閒壇故事匯

    馬謖這個人爭議很大,就是因為他丟了街亭,被諸葛亮處死,弄得死後兩千年都不得安寧,他的故事還被戲班子編成了劇本,被後人視作反面教材,真是“遺臭千年”。

    但要說到這個人,其實還不錯的。在蜀漢後期,蜀華人才匱乏,馬謖就是屬於為數不多的佼佼者之一。他喜歡看兵書,研究戰法,深得諸葛亮的喜愛,諸葛亮重用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諸葛亮和馬良關係特別好,馬謖是馬良的弟弟,馬良臨死前也將馬謖託附給了諸葛亮。所以馬謖經常跟諸葛亮一起討論國事、軍事,一談就是大半夜,直到雞打鳴。

    當年諸葛亮南征孟獲,臨行前問馬謖:“你有什麼話想對我說嗎?”馬謖說了十六個字:“心戰為上,兵戰為下;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於是,羅貫中就把其中的八個字寫到了《三國演義》裡,還說是諸葛亮說的,你說馬謖冤不冤?其實我們相信,即便馬謖不說這十六個字,諸葛亮也是會這麼做的,但起碼證明了馬謖跟諸葛亮,英雄所見略同。

    但他敗就敗在了丟掉了街亭。由於他的失誤,直接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的失敗,原本第一次北伐戰爭,是很有希望取得一些勝利成果的,結果馬謖壞了事。

    他在丟失街亭的戰役中,表現出的桀驁不馴,不僅安營紮寨有問題,還不聽從副將王平的建議,整個人飄飄然,盲目自大,最終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結果。

  • 3 # springswallow

    馬謖屬於大學教授兼論文高手, 至於諸葛亮會喜歡馬謖, 可能跟孔明還在隆中時喜歡跟氣味相投的人暢談天下大事有關。

    考駕照跟實際道路駕駛是兩回事, 汽車在實際道路駕駛什麼樣的情況都會出現, 要有應變能力才算是合格的司機。

    諸葛亮本來是想讓馬謖在鄉鎮公路上歷練一下,沒想到山路上也會突然出現快速行駛的大貨車。

    張郃是曹魏名將, 是有三十年實際駕駛經驗的老司機。 一名實習駕駛員開著一臺大眾汽車跟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開著一臺豐田陸地巡洋艦在山路上賽跑, 結果可想!

    對於這位馬參軍,我總是想: 這位哥兒如果是在某某院校當一位講師,閒暇時寫寫論文,或是在某某機關當一名辦公廳主任,平時看下報紙品下茶,跟賓客捉下象棋,日子會過得非常舒心,戰場上玩命的事沒你想象的簡單,不是車馬炮在棋盤上的演示,是無數個真實的生命在拼殺。

    財富投資有風險, 男兒入錯行也會有風險, 輕則一輩子碌碌無為難有出頭之日,重則糊糊塗塗丟掉身家性命。

  • 4 # 使用者狼哥

    馬謖諸葛亮很看得起的人,其實真實的馬謖還不如三國演義裡的人品和能力,為什麼會被諸葛亮看上了呢?只能說物以類聚!

  • 5 # 手機使用者23255590438

    馬謖兵韜武略只限於談吐,是葉公好龍,缺乏實際磨練,也許有心理承受能力差、膽小的原因,做個謀士也許合格,不能獨擋一面!

  • 6 # 青史一滴墨

    說起馬謖,我們的第一印象一般都是三國演義中那個因為自大不聽手下建議的誇誇其談之輩,最終導致兵敗丟了街亭,諸葛亮為了軍法只好忍痛把他斬了。那麼歷史上的馬謖又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漢侍中馬良的弟弟。馬謖算上自己一共兄弟五人,他的年紀在兄弟裡最小。而馬謖這夥兄弟都有才華和名氣,大傢伙並稱他們五兄弟為“馬氏五常”。

    馬謖最開始是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入蜀,先後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馬謖平時喜歡談論軍事謀略,諸葛亮認為馬謖才氣過人,所以很看重他,時常和他一起通宵達旦的討論軍事。在後來諸葛亮第一次出兵伐魏時候,讓馬謖獨自率軍于軍事重鎮街亭防禦魏將張郃。結果馬謖違反諸葛亮排程,選擇登上南山據守,張郃到後,包圍山上,斷絕山上水源,並且大舉進擊,馬謖大敗而歸。最後被諸葛亮斬首。

    馬謖的死或多或少可以用咎由自取來形容,街亭的丟失導致諸葛亮的戰略部署完全被打亂,也直接導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利。但如果說錯誤都在於馬謖身上也並不見得,首先,是馬謖並沒有清楚的認識自己,馬謖的才能是有的。在諸葛亮征討孟獲的叛亂前,馬謖就為諸葛亮獻上一策,即提出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理論,而諸葛亮也十分認同馬謖的看法,最終降伏了孟獲,從此南中平定,此後直到諸葛亮死前,蜀漢南方都沒有人再次叛亂。可以說馬謖一針見血的指出若想平叛南中地區多年反覆無常的叛亂,必須要讓當地人心悅誠服的投降。

    在參謀這個位置上馬謖可以說是恰如其分,他可以為領軍的將領提出頗有見地的建議,但是如果是作為領兵衝鋒陷陣的大將,馬謖完全是不堪大用。領兵作戰,不僅需要卓越的領導才能,還需要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更需要有隨著戰場的變化而變化的隨機應變的能力。想要擁有這些能力是需要從一次次殘酷的戰爭之中歷練出來的,而馬謖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之前並沒有領兵作戰經驗的參謀,第一次上陣就是作為先鋒率領重兵,還紙上談兵不肯聽手下王平的勸諫,硬是要捨棄水源上山駐紮,結果被張郃截斷水源,失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所以馬謖的才能絕對是有,主要是諸葛亮和馬謖都沒有認清馬謖的定位,明明是一個適合運籌帷幄的參謀型人物,硬是趕鴨子上架的頂上了將軍的位置,這一點還是諸葛亮的老領導劉備看的真切,他在臨終託孤時候就告訴諸葛亮馬謖的言論超過實際才能,不可委任大事,可惜諸葛亮並沒有放在心上。(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所以一個人不管是在哪個時代,從事何種職業,最重要的是要能看認識自己的定位,在適合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才能,而在尚無經驗寶劍未鋒的階段應該好好打磨自身,等到了能力到了之時在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宇宙真空中的能量是從哪裡來的?它的製造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