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越馬長弓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在另外一個十二時辰的問答裡看到“617687101”回答過了,雖然他是回答“為什麼兩柄銅錘能掛在頸上?”這個蠢問題的,但是他的答案卻清楚的分析了作為旅帥的崔器是個什麼樣的人!按他的說法崔器在外當兵的時候就是個跟在大部隊後面撿食吃的輕卒!(如有時間請看看6叔的分析,這人不一般!)

    劇集中崔器能幹旅帥是因為哥哥崔六郎行賄,但是後面他自己又說帳中攢有84顆頭顱,古代人頭就是軍功,也就是說按功哪怕不能得個小爵位,封賞也該不少了,應該用不著哥哥做暗樁才有錢行賄,蹲在門外吃麵的樣子怎麼也不像得過賞的樣子!為什麼?容我一步步分析…

    首先:得位不正!

    第一次,他哥哥走私搞到只能吃流食,如此才有錢買了軍籍能到邊關當兵,但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送到長安當兵呢?第一個原因,兩人其實是流民,連合法身份都沒有!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有名字而哥哥就叫個六郎而已,當兵自然要“政審”,古今一理,沒名字不行,哥哥不當兵還行走在陰暗裡,搞走私做暗樁,叫個“六郎”這種當街喊一嗓子就會有別人答應的名字更好!第二個原因,崔器哪怕有軍功也無法在邊關升遷!當然這可能有關上級軍官腐敗,但也引出一個根本原因,府兵制改幕兵制!為什麼會改是因為土地不足導致府兵制無以為繼,所以無以為繼的原因跟流民產生的原因是一樣的:土地兼併!土地兼併是中國為何大多數朝代都不過三百年的根本原因!隋唐以前是貴族和世家,隋唐以後儒家們人接替了這個位置,無論是貴族世家還是後來的儒家門人,都是少交稅甚至不交稅的,而且他們跟普通百姓是天然對立的,由對立階級統治管理百姓,普通百姓就先天不利了,土地越來越少都跑貴族和大地主手裡去了,或者賦稅壓力越來越大,原本就貧困的,或者遇到災年就變成流民,而這樣的人就只有三條路可走了,1逃離官府統治,2與官府為敵,3從新融入主流社會,崔家兩兄弟顯然是選了第三條路,這條路處處是坎,正常走是走不通的,“617687101”從他的掛錘分析:崔器在邊關的時候就不擇手段了,他是個兵,這個兵的意思是他的武力值只是輕卒的水平!這從那場打鬥可以看出,他用槊如棍,拿刀脫手,使錘最強卻也不如!所以他不能像張小敬一樣一個人對付一隊!

    然後:對手太強!

    從武器看,那些蚍蜉就不一樣,多用重斧,狼牙棒一類的重型鈍器,這類兵器本身速度慢一些,能用這種武器還是老兵,武力值本就更加高一些!如果張小敬是十分,普通士兵一分,那麼這些老卒該有六七分,而崔器撐死跟他們其中一個相當,一戰多就毫無機會了!

    最後:骨子裡的怯懦!

    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崔器的表情,這方面甚至沒有之一,這人有唇裂,外貌上的缺憾在那個時代很容易被歧視,哪怕今天也還有一些人會歧視這樣的孩子!這很容易導致崔器內心的自卑!自卑多了就會跟南韓人一樣,因為自卑進而自大,自大然後被現實擊敗,從而埋下怯懦的種子,那場打鬥崔器的發揮(當然咱們說的是劇中人物的“臨場發揮”)是不不冷靜的,狂嘶大吼,情緒激動,我看的時候就在想:鐵憨憨莫非是想把敵人嚇死?對比張小敬,魚腸的打鬥戲會發現並不做格鬥外的過多交流!因為這沒用,高手如呆雞!有鬥雞靈驗的朋友會知道,那些最狠的鬥雞基本上都是“沉默型”選手,人也一樣,只有那些實力不足,心態不穩的才會裝模作樣!而落到崔器就是他潛意識裡的怯懦了!

    三個理由,演員演的很好,表達的很清晰,崔器這個旅賁軍帥不強的理由十足!所以打不過咯…

    我跟“617687101”的觀點一樣,這部戲的原版小說就跟以前的歷史題材作品大不同,涉及很多現在才有的歷史觀,作者馬伯庸是以“歷史可能性”為創作標準的,這戲可以看作是建立在真實歷史的基礎上的一種合理化假設!這戲的動作戲走的是寫實風格,如果單看打,我甚至會說打的不夠好看,沒火氣,不夠淋漓盡致!但是如果拿這裡的打戲當文戲看,那麼這是演技的碰撞,而且酣暢凌冽!這種風格如果能夠繼續發展,把精彩的打鬥和用動作戲講述故事結合起來,那就更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友家條件好,父母是教師,有3套房,讓我做上門女婿,我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