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ueyzoom

    我聽過一個,地球和銀河系是監獄。人類被流放到銀河系。肉體是牢籠。靈魂是根本。死亡後才能迴歸。活著是在服刑。

  • 2 # 傲翔鷹

    天文學曾有個比較離奇的法艾東學說。在火星和木星之間曾有一顆法艾東行星,後來因為不明原因粉碎了,形成了今天的小行星帶。一顆碎片撞上了木星,形成了大紅斑。還有一顆撞上了火星,導致本來鳥語花香的火星氣候崩潰,火星人被迫改造了一顆殘存的法艾東衛星,來到了地球軌道,成為地球的衛星-月球。但是地球正處在侏羅紀,氣候炎熱。並不適合火星人生存。於是火星人操縱一顆附近的法艾東碎片撞上地球,導致侏羅紀生物大滅絕。然後火星人以一種形態類似自己的生物為基礎,開始用自己的基因改造地球上倖存者下來的小型動物,並培育新的植物生態系統來塑造地球環境。火星人在月球進入休眠,定期醒來一些專家監控地球的改造過程。在原始時期,火星人傳授地球原始人類使用火和工具。在社會化初期,傳授地球人各種社會知識和科學知識。於是地球人把火星人當做神記載下來……直到地球氣候和環境適合火星人生存,於是全體從休眠中醒來,混入樣貌和思維方式已經完全和自己一樣的地球人中間,實現了移民。此後,一些火星人為了推動地球社會形態與科技迅速發展,以政治家、科學家等身份,現身推動地球文明的進步。這一學說雖然無限接近於神話,但是完美解釋了天文學上關於小行星帶、大紅斑、火星曆史、月球比地球更古老等謎團,也解釋了侏羅紀生物大滅絕、地球人起源、神話等謎團。後來有部科幻電影《火星任務》,火星上遺留的全息錄影就向地球宇航員重演了這一段歷史。

  • 3 # 魅力科學君

    說到匪夷所思,本人認為非“黑洞宇宙模型”莫屬了,這個理論指出,我們所處的宇宙,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大的黑洞的內部。別急著懟,我們來看看這個理論是怎麼回事。

    說起黑洞,首先要提的就是史瓦西半徑,它是任何有質量的物體的一個臨界半徑值,史瓦西半徑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r代表史瓦西半徑,G代表引力常數,C代表光速,M則為物體的質量。當一個有質量的物體的實際半徑小於史瓦西半徑,就被稱之為黑洞。

    透過該公式我們可以算出地球的史瓦西半徑約為0.9釐米,也就是說把地球壓縮成一個半徑為0.9釐米的小球,那麼地球就會變成一個黑洞,由此我們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黑洞內的物質的密度是相當大的。然而這是錯誤的認知,史瓦西半徑只與物質的質量有關。

    事實上,一個物體在密度不變的前提下,它的自然半徑與質量的值的三分之一成正比關係,而其史瓦西半徑是與質量成正比關係,因此,當一個物體的質量超過到一個臨界值的時候,它的史瓦西半徑就會超過自然半徑。透過計算,科學家得出的這個質量的臨界值約為1.5億個太陽的質量。

    根據以上的理論基礎,科學家將已觀測到的宇宙資料代入史瓦西半徑公式,透過計算得出現有宇宙的史瓦西半徑為140-150億光年,大家都知道可以直接觀測到的宇宙半徑為137億光年,拋去觀測的誤差值,這與史瓦西半徑公式計算出來的結果基本一致,因此,有科學家有大膽的給出結論:我們所在的宇宙,其實就是一個超級黑洞!

    該理論的支援認為,對於一個小型的黑洞來說,在它的視界以內時空曲率極度扭曲,當物質在進入這種黑洞之後會被撕裂。而對於質量超級大的黑洞來講,在它的內部物質密度並不高,而且分佈也比較均勻(在廣義相對論框架裡,是允許這種結構存在的),那麼這種黑洞就可以稱之為“溫柔的黑洞”,物質甚至可以毫髮無損的穿過視界,來到一個另類的宇宙。

    黑洞宇宙模型指出宇宙是一個擁有很多層次的結構,在我們的宇宙之外還有更大的宇宙,在我們的宇宙之內也有更小的宇宙,整個空間的大小決定了總共有多少層次的黑洞宇宙。相鄰的黑洞宇宙在膨脹過程中,也許會產生碰撞,從而形成一個更高階的宇宙。

    該理論對宇宙的形成有著一種全新的解釋,與現在主流的大爆炸模型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沒有得到科學界的普遍認同,被認為是一種“偽科學”。但人類在探索的過程中一直秉承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原則,因為目前仍有不少的科學家在從事這一理論的研究工作,期待科學家們最終能給出終極的答案。

  • 4 # 明德博研

    首先要宣告的一點是,這個世界的複雜程度要比你我想象的要複雜的上億倍,因為它可能存在某一簡單的點,簡單到你我可能到死即使置身其中也察覺不了。我可以利用反證法知道,即使特斯拉圖靈達•芬奇這一級別的人物,仍沒有人可以破解天機。因為一旦破解了會發生怎樣的後果,應該可以想象到。就目前情況而言,你我還活的好好的,雖然不自由,但還算過的去。那麼我只能從目前的表象窺探出一二,結合自己所能利用的資訊和自己所能思維的最大範圍進行簡單的分析。

    由於這個問題極度的複雜,一般人也不會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我簡略從兩方面進行分析(實際上肯定不止兩個方面,我只能去兩個例子,大家可以利用這種思維方式來進行借鑑)。那就是極限和類比。

    極限:在一個小水滴裡面,蘊藏著無數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就想來自外星球的太空船,這些浮游物靜靜的,在它們看似無垠的宇宙裡活動。由質子中子電子構的原子是最小的基本粒子,而今科學界發現,原子是由更小的夸克元素構成,這個至今所知最小最不易捉摸的物質基本單位稱為夸克的至今仍無法看到。然而夸克很可能有更小的元素構成,我們還不知道至小世界的盡頭在何處,甚至不知道有沒有盡頭。今天的天文學家估計,宇宙間至少有一千億個銀河,每個銀河裡至少有上千億個星球。參宿四,距地球600光年,星球表面的電腦著色對比,被認為是大片冷熱不一的地區,透過望遠鏡解像,猶如從數英里外拍攝一粒沙子。愈是向浩瀚的天空深入探測,望遠鏡的千里眼愈是向時空的極限拓展。這種太空探測展現的驚人景象,為許多令人困惑的問題提供了線索,例如星球是什麼?銀河如何形成?宇宙有沒有盡頭?

    類比:數字1和0的區別,不僅表示了大小,還代表了每個數字的位置。儘管這個世界千姿百態,呈現出五彩繽紛的假象。但是我深信,一切的一切肯定存在某種關聯。猶如這個世界一直是單方向不斷變化不可逆的這種模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安外援巴坎布踩踏恆大倒地門將腦袋,為什麼不給紅牌,反而給國安一個點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