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狂喜淡墨a

    馮承素摹過王羲之的第一行書“蘭亭序”嗎?

    毫無疑問,臨摹過。歷史記載,唐太宗在世,屬命侍臣馮承素等摹拓,以賜近臣,所摹者使刻之於石,或使臨摹本傳之於世。後來摹本面目各別,又再三臨摹,故種類繁多。

    自《開皇本》始,有《定武本》,《張金界奴本》,《神龍半印本》,《褚摹本》,《洛陽宮本》,《賜潘貴妃本》,《穎上本》,《馮承素本》,《薛稷本》,《落水本》,《遊似本》,《玉枕本》,《東陽本》,《上黨本》,《米氏袖珍本》,《獨孤長老本》,《園學本》,《薛紹彭本》,等。

    研究此帖的專著有南宋桑世昌的《蘭亭考》,俞松的《蘭亭續考》。

    郭沫若一九五六年,寫了一篇《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確定王羲之《蘭亭序》為後世依託,指為隋唐智永所摹寫,其序文亦經後人篡改。但有不同意其說法,形成了《蘭亭論辨》一書,(一九七三年文物出版社,將兩家觀點集之為此書)。

    馮承素,曾模寫《樂毅論》,賜長孫無忌等六人,所寫筆勢精妙,備盡楷則,所臨《蘭亭》蕭散樸拙。

    《蘭亭序》,成為中國書法藝術的一張名片。

  • 2 # 求世事洞明書練達文章

    答:馮承素一定摹過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序》、《禊帖》、《臨河序》、《蘭亭宴集序》。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是晉代書法成就的代表。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與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孫統、李充、孫綽、謝安、支遁、太原王蘊、許詢、廣漢王彬之、高平郗曇、餘姚令謝勝等“少長群賢”共41人在會稽山陰集會,為蘭亭集會,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

    蘭亭雅集圖

    王羲之以特選的鼠須筆和蠶繭紙,首先寫聚會盛況,描述環境——“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之後筆鋒突變,格調轉為悲傷,寫人生短暫,然而他並不宣揚“人生無常”、“及時行樂”,而是斥了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論調。通篇語言流暢,不勉強藻飾、通俗自然,結合駢句、駢散,靈活自如,堪稱歷代名篇。

    蘭亭雅集圖

    《蘭亭集序》共計324字,凡是重複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0個“之”字,各具風韻,皆無雷同。王羲之酒醒之後,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了好多本,但終究沒有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

    加標點後的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稧(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領(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取/趨)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攬(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作為書法作品,《蘭亭集序》歷來被認為是經典傑作,有“行書天下第一”之稱。其書法飄逸流暢,如行雲流水而又筆力雄健。據傳,此作在唐時為太宗李世民所得,太宗對王羲之書法推崇備至,敕令侍臣趙模、馮承素等人精心複製一些摹本。他喜歡將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賜給一些皇族和寵臣,因此當時這種“下真跡一等”的摹本亦“洛陽紙貴”。此外,還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臨本傳世。而原跡,據說在唐太宗死時作為殉葬品永絕於世。

    《蘭亭序》(神龍本)卷,唐,馮承素

    紙本,行書,縱24.5cm,橫69.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超高畫質)

    蘭亭雅集圖

    羲之的書寫風格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筆力雄渾,入木三分,被後人稱為“書聖”。他的代表作《蘭亭序》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到了唐代,李世民十分喜歡王羲之的書法,透過強取豪奪,得到了《蘭亭序》的真跡。

    李世民拿到《蘭亭序》真跡之後,命令身邊擅寫書法的大臣用“雙勾填廓”之法,臨寫了數卷蘭亭序,分發給王公大臣。這些臨本中公認最好的版本是馮承素臨寫的《蘭亭序》。李世民病逝後,《蘭亭序》真跡失蹤,後人再提到書法長卷《蘭亭序》,一般就是指馮承素的臨本,因為這卷《蘭亭序》卷首有半個“神龍”印章,也被稱為“神龍蘭亭”。

    唐 馮承素 摹王羲之蘭亭序 區域性一

    馮承素是唐代著名書法家,在臨摹《蘭亭序》之前,他就為李世民臨摹過王羲之的小楷《樂毅論》,深得李世民的喜歡。由於王羲之的真跡已經無處可尋,馮承素的臨摹就成為後人學習欣賞王羲之書法作品的最佳範本。這卷書法作品,前後左右映帶,每個字都錯落有致。通篇看,氣脈連貫,拆分成每個字看,顧盼生姿。賊毫、叉筆都別有一番風情。

    唐 馮承素 摹王羲之蘭亭序 區域性二

    有人把優秀的書法作品,比作一曲交響樂,有節奏,有旋律,更飽含情感。雖不是十分恰當,但也能說明書法魅力的一二。《蘭亭序》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通篇十幾個“之”字無一雷同,遊絲牽引,筆力遒勁。

    唐 馮承素 摹王羲之蘭亭序 區域性三

    欣賞這卷《蘭亭序》最好的辦法就是動手臨摹,一經摹寫,看不懂的妙處就自然心知肚明瞭。用筆隨勢而變,或輕或重,或避或讓,就可以體會到王羲之書寫時的情感變化。一切優秀的作品,都是靠情感打動人心,唯有情感因文化傳承才能千年不變。所以,今天我們欣賞《蘭亭序》的時候,才會覺得如此震撼。

    唐 馮承素 摹王羲之蘭亭序 區域性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俊熙這個名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