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柱下史
-
2 # 中國知識考古or兆昌
謝謝悟空問答。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俗話又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些俗話說得好,它們來自於古老的傳說,代代相傳。這個古老的傳說應該包含著武王伐紂的故事。武王伐紂時,他率領軍隊,弟弟姬旦拉著文王木主,一路哀號,那可真是天怒人怨,對商紂王恨之入骨。可以說,姜太公成功運用了西周及西南聯軍的悲憤情感,化悲痛為力量,違背常規完成了(令商朝王室和軍隊都)難以置信的進攻壯舉。這是一支堪比項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之英勇氣節的威武之師。在此之前,周文王率領的西周王師與商朝軍隊有過一次難忘的交鋒,商軍完勝,周師慘敗,十年一蹶不振。《帛易•復卦》尚爻辭記載,迷復,國君兇至十年不克正。復卦之迷,正是文王訪賢渭水河畔得到姜太公的歷史前提。《帛易•川卦》卦辭記載,先迷後得主。川卦之主,正是姜太公怒平枯骨蓍草力佐武王揮師東進之威風八面,這情形在易經記載諸多事件中又稱“利涉大川”。神機妙算。謝謝。
-
3 # 嚴維權
我查了二十多年,都沒有在古代史籍中寫有武王伐紂時有"奴隸"陣前起義,原來所謂奴隸,全是我們的歷史工作者趕時髦的猜想,是受當今能左翼人士郭沫若所引進的奴隸主義教條!
-
4 # 白先生生活會
武王伐紂是公元前1046年1月開始的,這是一場解救商朝黎民百姓於水火的戰役。當時周武王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又有聯軍4.5萬人,於公元前1046年1月25日到達商的別都朝歌,1月26日凌晨舉行誓師,部署戰略計劃:趁商主力滯留東南之際,精銳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王暨,擊潰朝歌守軍,一舉攻陷商朝,瓦解商政權,讓其餘各附屬國群龍無首,各個擊破。那周武王為什麼會如此之快的取得勝利呢?那就讓我們看一下武王伐紂的基礎是什麼?一、周武王對待奴隸態度溫和,引導奴隸進行農業生產,或者加入到軍隊中進行鍛鍊,這種舉措為武王伐紂提供了足夠的兵力和糧草。二、周武王在政治上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等人,將周氏部落治理的井井有條,使國家穩定強大。三、除了外界因素外,最主要的基礎就是武王伐紂順應天意,順應民心,周武王以討伐暴君為名拉攏人心,召集了周邊各個臨國以及諸侯,人心所向,還有在討伐過程中,商朝的奴隸和士兵紛紛投降倒戈到周武王這邊,加入了戰爭的勝利。在種種內外因素的作用下,最終周武王在短時間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結束了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役。
-
5 # 聽三哥說歷史
先說說周國。在武王伐紂之前,文王在位的時候,政治上實行仁政,敬老禮賢,周國聚集了姜尚、太顛、閎夭、散宜生等一大批賢臣。軍事上,文王的對外攻伐戰爭節節勝利,擊潰犬戎和殷商的屬國,先後滅掉密、黎、邘、崇等。滅崇之後,文王就把國都從岐下東遷至豐邑,還在灃河東岸的鎬邑營建新都,為攻伐殷商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
周國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實力可以在武王伐紂前的一次“孟津觀兵”軍事演習上體現出來。武王繼位後的第二年,為加強軍事實力,率軍在黃河孟津渡口進行軍事演習,當時前來響應的諸侯竟有八百之多,武王和他們結盟共同伐紂,周國的聲威由此可見。下一步,就等待伐紂的最佳時機了。
再說說殷商。在孟津觀兵後,殷商的政治日漸糜爛,比干被殺,箕子被囚,微子退隱,太師疵、少師強帶著祭器、樂器跑到周國了。武王在《泰誓》中數落紂王的罪行:“今殷王紂不敬上天,降災於下民,沉迷酒色,敢行暴虐,崇信奸邪,放黜忠良,濫用民力,魚肉百姓,宗廟不修,自絕於天。現在紂的罪惡超過了夏桀,他的結局怎麼能逃脫桀的下場!”
當然,為了證明自己伐紂的合法性和鼓舞士氣,武王對紂王罪行的指摘可能有誇大之嫌,但殷商的暴虐統治卻是不可否認的,天命已失,正是討伐的好時機。
其實,紂王雖然暴虐,但並非無能之輩,在他統治時期,對東夷打過三次仗,最後一次用了全力攻克了東夷,得到了大批俘虜,勝利的背後是國力被掏空了,被西方的周國撿了個大便宜,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當紂王得知武王興兵前來討伐時,他只能匆忙調集親軍衛隊、東夷的戰俘和附近的諸侯國軍隊去應付了。東夷戰俘的臨陣倒戈最後就斷送了商王朝的統治。
回覆列表
根據我們現有的主流歷史觀來看,周武王滅商,似乎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而結果也是眾望所歸:新興的王者打敗腐朽的舊統治者,建立一統萬代的大王朝。
然而,從流傳下來的一些蛛絲馬跡來看,周武王滅商並不是那麼地輕鬆,可以說是一個小機率事件。我們分別從周武王和紂王這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周滅商,甚至有點意外。
首先,周武王滅商前曾十分的恐懼
按照我們熟悉的歷史套路說來,紂王酒池肉林,已經毫無鬥志,腐朽的商王朝已經爛到骨頭裡頭去了。有著800多諸侯擁護的周武王,鬥志昂揚,滅商應該是毫不費吹灰之力了。但據史書《大開武》記載,周武王起兵滅商之前,卻顯得異常的恐懼。武王惴惴不安,頻繁的召見周公商議滅商對策。而周公似乎除了安慰周武王注意“修德”這些精神文明建設的意見之外,也未能提供有效緩解武王恐懼的良策。
《大開武》:“嗚呼!餘夙夜維商,密不顯,誰和?告歲之有秋,今餘不獲,其落若何?”《大開武》:“茲在德,敬在周,其維天命,王其敬命。 遠戚無干,和無再失。維明德無佚,佚不可還。”這些從側面反映出來:武王滅商前,雙方軍事力量的對比,似乎並沒有史書中記載的那麼大。
其次,商紂王根本沒有把西土放在眼裡,而是將大軍調往東方徵九夷。從常理來講,一年前周武王已經在離商王畿不遠的洛陽孟津會盟800諸侯了,這是多麼明顯的作死挑釁啊,作為商朝的最高統治者,商王受(紂王姓子名受)怎麼可以無動於衷?就算打不過不主動出擊,起碼的防守還是要的吧?沒有!紂王不但沒有理會,還將大軍調到東方戰場繼續開疆拓土“徵九夷”去了。搞什麼搞?人家都要起義了,您起碼配合著表演防範一下啊!
商紂王雖然剛愎自用,但從歷史記錄中能看出紂王文武雙全,絕對不是糊塗人。紂王沒有理會西土勢力,這再次從側面反映出來:周人的勢力,還遠遠未強大到可以動搖商王朝根基的地步。周滅商,有偶然的成份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