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賣女孩的小火
-
2 # 麻花小張
大唐王朝的強盛從太宗開始,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在唐玄宗李降基手裡造就了舉世輝煌的開元盛世,後來發生了安史之亂唐王朝一蹶不振,從表面上看是安史之亂的暴發,使唐由盛轉衰,實則是玄宗在天寶年間一系列的政治錯誤決定的。
唐玄宗可以算得上唐幾位最為偉大的皇帝,可也是最為昏庸的幾位皇帝,在天寶年間一系列的政治錯誤導致了天寶年間的社會動盪。主要以下幾方面:
一,貪圖享樂,寵信楊貴妃,信任宦官高力士不理國政,天寶四年楊玉環正式封為貴妃,從此開始了與玄宗食則同席,寢則同榻的專寵生活,“三千寵愛在一身”就是高度概況,整天吃喝玩樂不問政事。
二,重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兩任宰相,李林甫對玄宗事事逢迎,私下卻利用職權,專橫獨斷,“口蜜腹劍”這個詞就是說李林甫,之後又用楊國忠為宰相,更是排除異已,貪汙受賄,使政治日益敗壞。
三,把府兵制改為募兵制,在重要地方設立藩鎮,並委派節度使負責地方軍事,使得地方軍事實力大大強於中央。
四,掩耳盜鈴重用安祿山,玄宗晚年自高自大,有人多次提醒安祿山會造反,玄宗即不重視也不理會,安史之亂暴發後也沒有好好處理,自已則去四川避難。
是因為玄宗晚年的政治錯誤導致了安史之亂,使大唐由盛轉衰,即便沒有安史之亂,也會引發其他的動盪,鼎盛的唐王朝也不能堅持下去。
-
3 # 這些歷史要讀
其實,在小編看來,早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唐王朝就已經處於衰落之中了,那時的繁榮不過是被刻意粉飾的假象而已。在天寶後期,唐朝社會早已危機四伏,矛盾叢生。當時的唐朝充斥著民族矛盾、內外矛盾和階級矛盾,濃濃的火藥味早已蔓延於社會各處,安史之亂不過是一個火苗,將這一切給點燃而而已!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安史之亂才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其實,唐朝的衰落從唐玄宗改元天寶那刻起,就已經開始了。正如在叛亂爆發前夕,杜甫所寫的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它將唐朝當時的腐化和危機,生動的刻畫出來。
唐朝的官僚貴族們還在享受著開元盛世所創造的成果,卻完全無視飽受飢餓的貧苦百姓。當時的唐朝,下層人民飽受壓迫,上層貴族卻燈紅酒綠。下層各族邊軍風餐露宿,沙場喋血;而唐朝中央軍,卻文恬武嬉,養尊處優。唐玄宗和他的大臣對“路有凍死骨”視而不見,卻沉醉於“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歡歌之中。可以說,早在安史之亂前,唐王朝就已經徹底的癌變了,而這癌變的開始,就是“天寶”。
暴風雨要麼不來,要來就來得相當的猛烈!其實,早在叛亂之前,唐朝軍事已經出現嚴重的外重內輕局面。北方邊鎮擁有強悍的軍事實力,各鎮節度使大全在握。安祿山更是手握三鎮軍權,加上唐軍中的民族矛盾早已深化,安祿山只需稍加煽動,一場可怕的災變就爆發了。
雖說,沒有安史之亂唐朝也照樣衰落著,但至少不會發生斷崖式的蛻變。然而,安史之亂卻幾乎將唐王朝推向了滅亡的邊遠。
面對兇悍的安史叛軍,唐朝官軍根本不堪一擊,很快就連東都洛陽都給丟了。叛軍所到之處,一路的燒殺搶掠,對唐朝北方的社會生產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據《資治通鑑》記載到,唐代宗廣德二年,戶部上奏的情況:“是歲,戶部奏:戶二百九十餘萬,口一千六百九十餘萬。”要知道,在安史之亂前,唐朝人口可是有890萬戶之眾啊。當然,這裡頭有相當一部分人口,是由於躲避戰亂而逃離家鄉,無法統計入戶,因而這人口統計並不準確。不過,也能看出戰亂的巨大破壞力。
社會生產的巨大破壞只是其中一部分,唐中央威信和統治力的下降同樣嚴重。為了評定安史之亂,唐朝不得不將邊軍源源不斷的調入關內參戰,甚至向回紇借兵。如此一來,唐朝塞外的廣大領地快速丟失,過去臣服和受制於唐朝的周邊勢力也紛紛崛起,甚至進犯唐朝,西域更是直接被吐蕃給吞併了。
與接踵而來的外患相比,內憂更甚。唐朝雖然成功平定了安史之亂,但叛亂後卻留下藩鎮割據的局面,長期困擾著唐朝。藩鎮不僅擁兵自重,時而叛亂,而且彼此之間還會相互攻伐,對中唐之後的社會造成巨大的影響。這種局面一直延續到唐朝滅亡。
-
4 # 一隻藥理girl
按照正常歷史進站,安史之亂後唐王朝又存在了一百五十餘年,其中不泛有一些厲害的皇帝。
比如代宗李豫,在位17年(762-779年),收復兩京,登基鋤奸。
德宗李適,在位26年(780-805),勵精治道,思政若渴,視民如傷。
順宗李誦,在位僅一年(805-806),重用新黨二王劉柳(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永貞革新,打擊宦官勢力。
憲宗李純,在位15年(806-820),就是韓愈《送董邵南遊河北序》裡的“明天子”。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史稱“元和中興”。
武宗李炎,在位6年(840-846),知人善任,加強皇權,重用宰相李德裕,外攘回紇,內平澤潞,裁汰冗官,制馭宦官,功績顯赫,史稱“會昌中興”。
宣宗李忱,在位13年(847-859),唐宣宗大中之政,有貞觀遺風,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這也是我最佩服的一個後主,無奈於後代幾個皇帝太過昏庸,玩物喪志,最後一任哀宗李祝被朱溫毒死,唐朝滅亡。
這些皇帝都是一些勵精圖治的皇帝,共統治約有80年,其於70年比較平庸或者內亂,一般都是輝煌幾年後,“飽暖思淫慾”,沒有思危的概念,國力就漸危,再加上吐蕃侵犯。
因此,我認為,就算沒有安史之亂,唐朝經過一番開元盛世的鼎盛時期,也會被其後代迴歸到平庸,甚至撐不到150年,相反有了安史之亂,唐朝後代皇帝才能以史為鑑,勤於政事,存活更久。
回覆列表
即使沒有安史之亂的因素,也會有其它原因,無論內部還是外部,翻開歷史就不難看出,清朝在經歷康雍乾盛世後,在嘉慶朝也發生了白蓮教起義,雖然好多不能拿來做比較,但是也是推動王朝走向衰落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