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武王克商之後,小邦週一下子克掉大殷商,面對巨大國土和商朝遺民,不服從的商朝貴族,接下來的治理讓周武王夜不能寐,終在克商後兩年病逝,而那時的太子誦,也就是周成王,還未成年,在武王病重期間,曾意將王位讓弟弟周公旦繼任,周公推辭,助年幼成王登上王位!
周公原名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是文王眾多兒子當中,最有才能和德行的一個,周武王在位之時,也封了周公封地,但卻讓周公留在自己身邊輔佐自己,可見對其才能和品德之信任!
周成王繼位後,因成王年幼,周公攝政,但成王對周公多有懷疑,周公為了緩解成王疑慮,自願請辭離開,但在伐商僅僅三年,周王朝就面臨第一次危機。
殷商紂王之子,武庚,當時伐商後被武王留在朝歌繼續統治商民,並安排了武王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三監”,但他一心想為父報仇,挑撥管叔蔡叔等謀反,稱周公有意取代成王,連最受周公信任的周召公都開始對周公所懷疑!
紂王之子武庚
周公特別憂慮周王朝的安危,給成王呈詩表衷,周成王聽說周公曾經在武王病重期間,祝禱上天,願以自己性命作交換,並將祝禱策書裝在“金滕之匱”中,成王開啟看到,感動不已,立馬迎回周公,從此無比信任!
周公回到都城,從此開始他攝政七年的政治生涯,為周朝的八百年基業打下堅實基礎,其非功偉績在此後的三千多年一直為後人所稱頌!
1.東征平判
武庚挑撥管叔等從開始的製造謠言,到後面直接叛亂,周公東征平判,殺死武庚,管叔,流放蔡叔霍叔!
2.在洛水北岸建立新都城洛邑,設東都
洛邑為天下中心,中國二字也是在此首次出現,將商朝遺民集中在此管理統治,制約四方,稱為成周城洛邑。
3.恩威並施,治理商遺民
商朝的貴族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為了能夠更好的統治商朝遺民,把叛亂苗頭壓制住,周公打散殷族,遷離舊地,把一些商民貴族分配給各地諸侯監管,同時又請出商朝時期,紂王的族兄,“微子”,其人品德高尚,曾力勸紂王勤政愛民,深得商朝百姓和貴族的愛戴,封地今河南商丘為“宋國”國君,由他來統治商民,消除商民的對立情緒。同時允許德有才商民可以到周朝做官,分給商遺民老百姓田地。
4.推行分封制
建立藩屏,護衛王室,抵禦外辱,鞏固邊防。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姬姓王族居53人,以魯,衛,宋,晉,齊,燕等國為重。
西周燕都遺址,今天的北京房山區,燕國所在,召公長子克的分封地,受封是為了防患北方少數民族。
晉國,是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封國,受封是為了防禦北方的諸戎,同時保證鎬京和東都洛邑的通路。
衛國,周公弟弟中最賢能的康叔分封朝歌,統治殷民七族,目的在商人核心區加強周人統治!
齊國(今山東淄博)是姜太公呂尚的封地,為了加強東夷控制,和魯國(今山東曲阜)互為支援。
宋國(今河南商丘)商朝先王族微子的封地!
5.井田制
按百姓編組,土地分塊。先把一大片土地分成均等的九塊,中間一塊是“公田”,周邊八塊是“私田”。私田由按照血緣關係重新編組的百姓“包產到戶”,但八戶百姓必須先耕種中間的公田,才能再耕種私田。公田的收入,用於公共事務,這就叫“井田制”。
6.宗法制度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稱天子,稱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被封為諸侯。諸侯對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國內卻是大宗。諸侯的其它兒子被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內卻是大宗。從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貴族的嫡長子總是不同等級的大宗(宗子)。大宗不僅享有對宗族成員的統治權,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權。後來,各王朝的統治者對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漸建立了由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組成的封建宗法制。
嫡長子繼承製,在此後的三千多年家天下的傳承中,為保障封建王朝政權交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7.制定禮樂制度
周朝的禮樂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公制禮作樂,對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影響深遠。五六百年以後,孔子提到周公制禮作樂的事,還讚賞不絕! 周公制禮作樂,規定了吉禮(祭禮)、凶禮(喪禮)、軍禮(行軍,出征)、賓禮(朝覲,互聘)、嘉禮(婚宴,加冠)等,使貴賤有差、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實行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其實早在周朝前,禮樂已存在,而周公是把禮樂進行了更細化的完善,使西周呈現禮儀之邦,千古稱頌!
最後,我們用西漢賈誼對周公的評價來總結周公的非功偉績,“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所以,連孔子都視周公為終身偶像,年老體衰之時曾無限悲哀地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周公!”
《尚書大傳》中提到,周公七年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候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周王朝穩如磐石。
周公七年攝政後,還政於周成王。周成王感念周公的輔政大恩,在周公死後,將其與其祖父周文王,父親周武王葬一處,表示不敢將周公視為臣,給了極大禮遇!
如今兩處周公廟,一處在陝西省寶雞市岐山,周人的發祥地。一處在山東曲阜周公廟,時空跨越三千多年,後世依然對周公頂禮膜拜,感念大德!
牧野之戰,武王克商之後,小邦週一下子克掉大殷商,面對巨大國土和商朝遺民,不服從的商朝貴族,接下來的治理讓周武王夜不能寐,終在克商後兩年病逝,而那時的太子誦,也就是周成王,還未成年,在武王病重期間,曾意將王位讓弟弟周公旦繼任,周公推辭,助年幼成王登上王位!
周公原名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是文王眾多兒子當中,最有才能和德行的一個,周武王在位之時,也封了周公封地,但卻讓周公留在自己身邊輔佐自己,可見對其才能和品德之信任!
周成王繼位後,因成王年幼,周公攝政,但成王對周公多有懷疑,周公為了緩解成王疑慮,自願請辭離開,但在伐商僅僅三年,周王朝就面臨第一次危機。
殷商紂王之子,武庚,當時伐商後被武王留在朝歌繼續統治商民,並安排了武王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三監”,但他一心想為父報仇,挑撥管叔蔡叔等謀反,稱周公有意取代成王,連最受周公信任的周召公都開始對周公所懷疑!
紂王之子武庚
周公特別憂慮周王朝的安危,給成王呈詩表衷,周成王聽說周公曾經在武王病重期間,祝禱上天,願以自己性命作交換,並將祝禱策書裝在“金滕之匱”中,成王開啟看到,感動不已,立馬迎回周公,從此無比信任!
周公回到都城,從此開始他攝政七年的政治生涯,為周朝的八百年基業打下堅實基礎,其非功偉績在此後的三千多年一直為後人所稱頌!
1.東征平判
武庚挑撥管叔等從開始的製造謠言,到後面直接叛亂,周公東征平判,殺死武庚,管叔,流放蔡叔霍叔!
2.在洛水北岸建立新都城洛邑,設東都
洛邑為天下中心,中國二字也是在此首次出現,將商朝遺民集中在此管理統治,制約四方,稱為成周城洛邑。
3.恩威並施,治理商遺民
商朝的貴族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為了能夠更好的統治商朝遺民,把叛亂苗頭壓制住,周公打散殷族,遷離舊地,把一些商民貴族分配給各地諸侯監管,同時又請出商朝時期,紂王的族兄,“微子”,其人品德高尚,曾力勸紂王勤政愛民,深得商朝百姓和貴族的愛戴,封地今河南商丘為“宋國”國君,由他來統治商民,消除商民的對立情緒。同時允許德有才商民可以到周朝做官,分給商遺民老百姓田地。
4.推行分封制
建立藩屏,護衛王室,抵禦外辱,鞏固邊防。分封了71個諸侯國,其中姬姓王族居53人,以魯,衛,宋,晉,齊,燕等國為重。
西周燕都遺址,今天的北京房山區,燕國所在,召公長子克的分封地,受封是為了防患北方少數民族。
晉國,是成王之弟唐叔虞的封國,受封是為了防禦北方的諸戎,同時保證鎬京和東都洛邑的通路。
衛國,周公弟弟中最賢能的康叔分封朝歌,統治殷民七族,目的在商人核心區加強周人統治!
齊國(今山東淄博)是姜太公呂尚的封地,為了加強東夷控制,和魯國(今山東曲阜)互為支援。
宋國(今河南商丘)商朝先王族微子的封地!
5.井田制
按百姓編組,土地分塊。先把一大片土地分成均等的九塊,中間一塊是“公田”,周邊八塊是“私田”。私田由按照血緣關係重新編組的百姓“包產到戶”,但八戶百姓必須先耕種中間的公田,才能再耕種私田。公田的收入,用於公共事務,這就叫“井田制”。
6.宗法制度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稱天子,稱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被封為諸侯。諸侯對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國內卻是大宗。諸侯的其它兒子被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內卻是大宗。從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貴族的嫡長子總是不同等級的大宗(宗子)。大宗不僅享有對宗族成員的統治權,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權。後來,各王朝的統治者對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漸建立了由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組成的封建宗法制。
嫡長子繼承製,在此後的三千多年家天下的傳承中,為保障封建王朝政權交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7.制定禮樂制度
周朝的禮樂制度是周公制定的。周公制禮作樂,對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影響深遠。五六百年以後,孔子提到周公制禮作樂的事,還讚賞不絕! 周公制禮作樂,規定了吉禮(祭禮)、凶禮(喪禮)、軍禮(行軍,出征)、賓禮(朝覲,互聘)、嘉禮(婚宴,加冠)等,使貴賤有差、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實行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其實早在周朝前,禮樂已存在,而周公是把禮樂進行了更細化的完善,使西周呈現禮儀之邦,千古稱頌!
最後,我們用西漢賈誼對周公的評價來總結周公的非功偉績,“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所以,連孔子都視周公為終身偶像,年老體衰之時曾無限悲哀地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周公!”
《尚書大傳》中提到,周公七年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候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周王朝穩如磐石。
周公七年攝政後,還政於周成王。周成王感念周公的輔政大恩,在周公死後,將其與其祖父周文王,父親周武王葬一處,表示不敢將周公視為臣,給了極大禮遇!
如今兩處周公廟,一處在陝西省寶雞市岐山,周人的發祥地。一處在山東曲阜周公廟,時空跨越三千多年,後世依然對周公頂禮膜拜,感念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