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小汪老西

    教育到底在追求什麼?這個問題也可能沒有一個定論。

    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學習能力的孩子透過教育想要獲得的東西也不同。

    對於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他們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透過上學考上不錯的大學,然後再找到不錯的工作。

    可能一些富裕的家庭是想透過教育來提升孩子的素養,讓孩子養成優秀的品質。

    不論是那種追求其實都沒有錯的,個人認為好的教育應和好的產品一樣,是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品味的人的需求。

    就拿現在很多學校的語文課文,要求學生背誦三字經之類的古文一樣。

    背會這些古文用途到底在哪裡?最直接的收益就是考取好的成績。在目前的應試教育下,分數還是很多教學活動和學習活動的主要導向。

    很多人可能比較痛恨應試教育,會認為是應試教育扼殺了學習的學習能力。其實,應試教育只是一種制度,任何一種制度都會有負面作用,關鍵是看怎麼把這種負面作用降低到最小。

    的確,必背古詩文是必要要記住的,不然在高考的激烈競爭之中會處在不利的地位。

    但是,達到目標的路不僅僅是一條。有的老師會選擇填鴨式的教育,而有的老師知道自己雖然不能改變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但是儘量保護學生的學習好奇心。

    其實,在應試教育下,保護好學習的求知慾不僅是老師的責任,更應該是家長的責任。

    既然孩子免不了高考,免不了考試,那不妨改變教育的路徑,讓在獲取分數的時候可以獲得一些其他的東西。比如說,陶冶孩子的情操、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蘊。

  • 2 # 中小學教育公社

    首先,教育追求的是以人為本,即人的發展。 教育離不開教師,教育的追求可以從教師的職責中可以看出來。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意思是說,老師就是傳播思想,傳播知識,解開困惑的人。教育追求以人為本,也就是人的發展,教育要培養有思想,有知識,有能力的人。

    家長和學校老師都是孩子的教師,都有責任教育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教育孩子做一個有思想的人,教育孩子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這是人生髮展的基礎。思想之於人就像燈塔之於輪船,保證不偏離正確的航向。

    人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文化知識。學校是孩子學習知識的主陣地,從初諳世事到學識淵博,人一生都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嘛!這是人發展的源泉。“三字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之一,作為炎黃子孫,有必要學習繼承,發揚光大。

    其次,教育追求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合格的有用人才。

    人是社會屬性的,不能離開社會而存在。這種社會屬性要求人們要有社會責任感,要學會為別人考慮,為社會的發展考慮。不可否認,現在社會上有一部分功利主義者,把教育的方向定位功利化,但這不是主流,我們教育的主流是好的,即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 3 # 蕪木

    中國的教育,無論是過去,今天,還是未來,其追求的目的就是讓人人透過接受教育獲得知識,獲得謀生、生存的本領。在自身獲得發展的同時,也為國家、社會的發展需要而透過一定的選拔機制,選拔一定的國家、社會需要的人才,為國家、社會服務,推動國家、社會進步、發展。

    過去,新中國以前,能接受學校教育的人,畢竟是極少數人,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那更是少之又少。因為,那是舊社會。

    新中國成立後,那種少數人才有的接受教育的權力被打破。絕大多數的人獲得了接受教育的權力。

    新中國成立近七十年。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為國家、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來巨大貢獻。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那時,幾乎每個行政村(隊)都有學校。滿足每一個適齡兒童入學,接受教育。

    改革開放後,更是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從中可以看到教育在國家、社會的發展、進步中的重要性和國家對教育的重視。

    國家、社會的發展、進步靠教育,人才。

    隨著國家、社會的發展、進步,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社會的需要,國家實施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各種各樣的政策、措施。比如,恢復高考,九年義務教育,大學擴招,職業教育,到現在的教育均衡發展等等。

    這些都說明,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最大限度滿足絕大多數人獲得知識、文化,獲得良好的優質的教育。

    所以,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教育追求的就是用知識、文化來武裝華人的頭腦,使華人成為有知識、有文化的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4 # 速強畫說兒童教育

    看得出是真實令你糾結的問題。我用大白話回答您,應更容易理解些。

    一、替代一下,會發現您的問題與描述的邏輯不太對

    孩子說“今天的肉不好吃,真沒勁!”……我想了很久,我要求孩子吃完消化這肉的要求大高?還是孩子根本不明白肉的成分是什麼,有那幾種營養素?讓他吃肉到底的追求是什麼?參加食客大賽獲獎?還是透過吃肉來理解肉的組成元素,構造,比例……等?

    二、吃肉是孩子內在需要

    你做的水煮白肉不好吃,不代表孩子不愛吃肉。

    學習是孩子成長的內在需要,給孩子的“三字經”不愛學不愛吃,他就找手機遊戲找味道適合自己的紅燒肉。

    將學習內容學習過程遊戲化適合孩子的認知特點,這就是教育的藝術。

    三、兒童教育的目標是什麼?為孩子一生提供基礎和動力。

    即維護難得可貴的探索求知慾,積累素材,在與外界的互動中建構孩子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情感價值觀。

    四、《三字經》要不要孩子理解?沒理解學了有什麼用?

    “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又有多少個大人能真正理解並應用起來?

    我也是參加道德經的智慧與應用靜修班,再看水培種植才領悟的:原來孩子生下來就非常善於學習,像植枝種土裡就長土根,放水裡就長水根……總有能力從環境中吸收養分。

  • 5 # 左析右洞

    從表面現象上看:以前追求的是精英教育。

    過去從小學到初中,要進行入學考試。成績達不到標準的,不準進入初中,只能留級。從初中進入高中,也是考試入學。也就是層層選撥,讓優秀的更優秀。而且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中,都有早晚自習,星期天一天休息時間。老師可以實行任何手段管理學生。

    近期,是素質教育,取消小升初考試,初中畢業,可以有很多路走,或進入高中繼續學習,或打工,或學技術。週末有兩天休息,小學取消早晚自習。老師不能變相體罰學生,初中升高中,增加了體育考試。六年義務教育也實現了教育大眾化。教師走上了繼續教育——國培計劃

    現在,提倡職業教育。國家需要大量高技術人才,只要上了高中,都有大學上,學院一類,基本就是現代技術人才。中專技校,也有國家扶持,學生也有補助。在中學階段,也都有困難補助,在大學,也有補助和助學貸款。禁止在職教師有償補課。加強在職老師的技能培養。

    估計以後,注重人文教育。以學生為主體。幼兒園以玩為主,小學以認識為主,初中以綜合為主,高中以興趣為主。這可以從近幾年國家調整的中招,高招的情況可以看出。小學禁止比賽考試,初中把全部課目納入中招範圍。高中以三加三模式,讓學生自主選取感興趣的科目參加高考。

    總之,國家要考慮國家發展需的各種人才,也要照顧到社會各階層人民都能受到應得的教育。來提高全民素質。

    只所以家長怨,學生苦,老師累。主要是家長的期望值高,推動社會全部的壓力,都推到學校上

  • 6 # 半隻文藝貓

    應試教育下追求的是升學率,素質教育下追求的育人、育才。

    應試教育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和分數,素質教育關注的是學生的成長和心理。

    應試教育重尖子生而忽視後進生,素質教育尊重每一位學生。

    ……

    那你覺得現在的教育是屬於應試教育額呢還是屬於素質教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二三四級公路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