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龍山閑人

    書法藝術歷史悠久,縱觀歷史文人雅士,書法大家濟濟多不勝數,

    結合當今社會發展的新形態,有許多朋友對如何在選擇學習書法藝術,確定方向上有些迷茫,無從下手,我也一度的經歷過,深知書法是一門藝術,而且歷史悠久,底蘊厚重,人文歷史,書法誕生演變發展,文字的發源使用傳承和變遷,這一些與之相關的話題,會讓你覺得書法藝術不單單只是一個字或是幾筆線條那麼簡單,學習的初衷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愛,喜愛會強化自我的信心和勇氣,勤奮努力刻苦是必備的條件,學習的目的,方法和有針對性的研究和分析就會事半功倍,節省了大量時間,精力,對於快速提升書法藝術水平具有良好幫助,我想你如畫是個初學書法的人,建議你一定要堅持選擇適合自己的喜歡的書法字型,字貼來進行臨摹練習,而且還得需要最少也要堅持三年以上的時間去攻克,

    王羲之的聖教序,是唐太宗李世民旨意懷仁和尚收集整理出來的前後耗時近20年的時間,可見一斑,這裡面集中了王羲之書法的精髓,代表了當時書法藝術的最高水平,對後世影響深遠,有很多的書家都是有臨習之過程,這裡有很多的章法,佈局,起伏震盪,線條簡潔大氣,輾轉側逆順頓挫題按快慢,等筆法被王羲之發揮極致,乃至後人也無法超越,

    要學什麼,想學什麼,怎麼學,如何學,就要通曆史,文學知識是支撐,書法字帖要選擇合適你的,

    書法藝術,邊讀邊寫邊練邊看邊體會邊品味邊研究,

    百鍊成鋼!

  • 2 # 子衿書法

    用數年的時間研習王羲之的《聖教序》是否可取?

    研習就可取,臨寫的話,就會讓你的書法走向萬丈深淵。

    王羲之《聖教序》,聽起來高大上,是把王羲之一生之中最好最美的字收集而成。但我負責任的告訴你,如果你沒有在書法學習上有十年的功底,對王羲之其它墨跡尺牘有深入的學習瞭解,你碰都不去碰《聖教序》。因為,《聖教序》是石刻,精妙的東西全部都被刻刀破壞了。刻刀無法表現出筆鋒的鋒芒。剩下的只有形狀。照著它乾枯僵硬的形狀去臨摹,你最多就是臨到像。而越像越僵硬,越像越死板。如同放大了的硬筆字一樣,一丁點兒的墨韻都沒有。

    我說研習可取,研習不是單純的臨摹。研習的關鍵詞是“研究”。要研究,就會查詢其它資料,對刀痕和筆痕進行對比分析。哪些東西是刀痕刻畫不了的,哪些東西又是毛筆無法直接寫出來的,墨跡與刀痕之間到底存在什麼不同。一樣一樣的分析研究,用毛筆如何把刀刻生硬的痕跡轉化為富於逸趣韻味的筆痕。這對學習王羲之《聖教序》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說,沒有相當的書法基礎,一上手就學《聖教序》,他的門在哪裡都不知道。一旦把碑刻的痕跡當成了行書的審美標準,這個學書的道路,就走向了歧途。

  • 3 # 抱庸詩書

    要看這數年臨學聖教訓的具體內容和方法。如果只是依葫蘆畫瓢,搞形而上,我認為肯定不值。但若是潛心鑽研其筆法結體與行氣章法,對集字《聖教序》頗有一番見解主張,則善莫大焉!

    很多朋友對待臨摹的看法存有誤區,以為臨得像了就是功夫長了,就是會寫擅書了,其實大不然。臨摹無疑是書法習學的重要手段,但究其質只是一種學習的途徑方法,碑帖臨得好,並不代表書法水平就高,即便由對臨到背臨可以輕鬆駕馭,也還只是個臨帖人。

    臨摹質量最主要反映的是觀察力、摩仿力、學習力,而與領悟力、貫通力和創造力關聯並不大。我們所說的書法功力造詣,主要是脫帖之後的創造性應用能力,也就是書法人作品的個性與風格,它是融塑造化出新的東西,與文化、性格、情懷、閱歷息息相關。因此,頂端的書法藝術,決定其高度的是文化情懷。

    書法需要“十年磨一劍”的定力,也同時需要帖讀百家經世閱人,持久定力才是臻於至善爐火純青,廣為涉獵才能融會連通博採眾長,所以,花數年的功夫去臨學《聖教序》究竟值不值,關鍵要看這數年的時間是如何用掉的,幹了哪些事情。

    抱庸妄談。

  • 4 # 不二齋

    “集王”一格,首推《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其碑字由懷仁借內府所藏王羲之真跡,歷時25年集募而成,故為世所重。《聖教序》是值得信賴的好教材

    我們知道唐朝內府是有很多王羲之的真跡的,唐代宗李世民是王羲之的鐵桿粉絲,他在位期間廣收天下王羲之真跡。所以說懷仁的參考資料絕對是可靠的,這其中有“趣、或、集”等18個字取自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馮承素摹本《蘭亭序》裡的是一樣的。

    加上懷仁和尚耗時25年時間純手工打造,又有皇家做背書,就算在當時也稱得上是一件可以傳世的經典之作,是值得信賴和學習的。

    只要是帖學一路行書,都可以從聖教序中找到原型

    堅持練習幾年的《聖教序》對於你的行書會起到很大的作用,這個我是有親身經歷的,學習行書,《聖教序》就像是地基,王羲之確立了行書的最終形成,影響了後世行書的發展,《聖教序》裡又涵蓋了王羲之書寫的很多單字,它本身就是集王羲之大成的作品,所以有人把王羲之《聖教序》比喻成書法的“奶”。

    學好了聖教序,以後學習任何行書基本都可以輕鬆接受,因為你會發現,只要是帖學一路的行書,無疑都是出自王羲之,也都可以從《聖教序》中找到他們的原型。幾年時間其實在書法中並不算太長

    我從2010年開始接觸《聖教序》,中間斷斷續續寫了幾通就放棄了,真正開始學習《聖教序》則是在2015年春天,到今天也練了4年了,有時候對於一件作品,幾年的堅持並不算長。

    堅持是一方面,還要靈活的去學習

    能夠堅持幾年時間學習王羲之《聖教序》是好事,但關鍵的問題是要靈活的去學習。

    因為王羲之的《聖教序》是一幅集字作品,看不到用筆路線,需要配合王羲之的墨跡進行訓練,有時候甚至也可以參考宋代的書法墨跡。

    總之,選擇學習《聖教序》是對的,但是要找對方法,凡是對於學習《聖教序》有幫助的作品都可以拿來學習,這才是開放的學習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萬達為什麼被蘇寧收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