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踏火逍遙說魚
-
2 # 胖阿達
在淡水養魚或冬棚對蝦養殖中,特別是進入養殖後期,出現濃綠水的頻率比較高;在其他魚類的養殖中後期和高密度養殖中,濃綠水也比較多見。
濃綠水是怎麼形成的呢?濃綠水也出現在夏季魚蝦養殖中後期,特別是入夏後氣溫逐步上升,魚蝦規格也不斷增大,攝食量增加,此階段也是底部殘餌、糞便等有機碎屑快速積累的階段,進入水體和底泥中的有機營養,一旦超過了養殖水體原有的自我淨化能力,則進一步加劇有機和無機營養鹽的積累,同時加上夏季高溫,水體中藻類構成的品種簡單,從而導致水體中的綠藻佔據主導藻相,並快速增殖,形成大青水、老綠水、濃綠水,這些水體對養殖來說是極不穩定的。
濃綠水有什麼危害呢?
濃綠水是以綠藻為主的水體,藻類生物量高,在強光照、高水溫水體中的光合作用強度大,同樣相應地在夜晚或陰天時,其呼吸代謝量也大。導致水體的多種指標在一天24小時內大幅度波動,引起對蝦應激等危害。同時藻類的大量、快速增殖,對水體的營養鹽需求較高,當水體肥力不穩定或營養不平衡時,藻類常大起大落,生命週期短,倒藻頻繁,從而導致死藻毒素不斷週期性地釋放到水體,影響對蝦生長。一般情況其危害有以下幾點:
一,水體pH值波動幅度大:一般這種情況下PH值都偏高,常常達到9.2以上,白天的高pH環境對魚蝦鰓絲的滲透壓調節進行壓迫,容易造成鰓腫,並進而造成生理性缺氧。
二, 水體溶氧分層:上層飽和下層不足,尤其晚上藻類呼吸量大,嚴重時可引起魚蝦缺氧和死亡。
三,水體理化指標日波動大:易引起對蝦蛻殼異常、抵抗力下降等問題,續發急性偷死。
四,倒藻頻繁:因為藻類生物量極大,營養物有限,加上夏天強Sunny的作用下,很容易倒藻,同時造成的副作用是有機物質累積過多,弧菌增多。
五,對蝦腸炎白便增加,倒藻後死藻、藻毒素持續釋放水體,對蝦誤食產生腸炎、白便等消化問題。
那怎麼處理濃綠水呢?我們可以採用如下措施:一,第一適當物理遮陽和絡合沉降:我們首先應該可以採用物理遮光的方法,來降低光合作用強度,例如外塘可用腐殖酸鈉常規用量遮光,冬棚可採用生物解毒潑灑劑有機絡合絮凝,提高透明度;
二 ,培育優質菌相:目的是最大限度減少水體富營養特別是總氮,然後促進藻相的多樣化,同時抑制有害病菌。培育的豐富的菌相,可以顯著降低水體富營養程度,從而有效減少藻相的濃度,競爭一部藻類的營養。更重要的是,象乳酸糞腸球菌等菌,可以促進藻類的多樣化,增加矽藻相的形成,使得藻相向多藻共存的生態環境發展,從而有利於形成黃褐色、黃綠色、翠綠色、褐色藻相。
⑶ 平衡水體營養:根據水體營養情況,補充互補營養元素,象這種濃綠水,除了總氮高,還有水體營養不平衡造成,如碳氮比,碳磷比,這樣平衡水體營養後,可以適合多藻種繁殖,還有就是保持水體持續肥力的補充,可保證藻類生長穩定,穩定水質,並形成穩定的水體藻相菌相生態平衡;
既然叫濃綠水,說明綠藻佔優勢,我們就必須特意以培育矽藻來補充水體藻相,如上所述,除了補充磷肥外,碳肥的補充往往是我們所忽視的一個方向,根據我們的經驗,用乳酸菌發酵劑來液態發酵的“發酵米糠液肥”和“麥麩(秸稈)發酵液”往往很容易形成藻類多樣化的藻相水,因為發酵液態水肥中含碳、氮、磷、矽、鈣都很豐富,且比例均衡,加上其中含有豐富的乳酸菌活菌,很容易形成矽藻水,所以,在這裡,發酵水肥,也是很關鍵的一環。大致就是這些方式,樓主可以諮詢更多有經驗的養殖人,得到更多高效的方式。
-
3 # 珠海禾蟲哥
對蝦在養殖後期,經常會遇到水濃的現象,遇到這種問題我們到底該怎樣處理呢?
後期養殖水濃很正常,以穩定為主其實,隨著對蝦的生長,飼料投入不斷增多,藻類會大量繁殖,特別是到了後期多數對蝦池塘都會出現藻類濃的現象,如果這時候水質指標都正常,就無需過分擔心,我們要保證的就是水質穩定,蝦養到合適規格就及早出蝦。
如果水質指標異常,可針對性採取措施水質過濃,有時候水質指標也異常,我們要針對性處理。一般來說換水是最直接的,但是非常容易引起對蝦應激,所以要控制換水量以及換水的頻率,另外可以透過使用微生物的方法來競爭藻類的營養源,特別是光合細菌及硝化細菌等。
經常觀察藻類生長狀況,適當肥水在養殖後期,很多人對肥水都很陌生甚至是不理解,其主要還是防止藻類倒藻,一旦倒藻對蝦將產生強烈應激,進而引發死亡,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藻相的變化,適當肥水。
回覆列表
對蝦後期濃綠水怎麼樣處理?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到了養殖中後期總會很易出現水質發綠的現象,不論是養魚還是養對蝦都很難避免,其主要原因還是在養殖過程中塘的底部慢慢積累不少有機質,等到了養殖中後期因水溫高,這時水體就很易變老。
那麼在對蝦養殖過程中,對蝦塘裡的水質在養殖後期出現常綠水如何來處理好呢?對於這一問題踏火的建議是:
換水:這種是應急式方法或是在水質剛開始轉綠時用有效,也就是說當水質開始轉綠變老時及時換水,別外在平時多注意一下換水,如果因水過濃而出現水華的話,一定要想辦法在換水時將其放出塘外,否則這些死藻一旦分解對水質和蝦的影響很大。減少投餵:這個是一個很關鍵的操作,當水質不良或過綠時,這時蝦的吃食量會減少,就算還沒減少也應該將投餵量降下來一點,否則會進一步加速水質變綠甚至是惡化,同時還可能引起蝦的健康問題。增氧:對於綠水、老水的塘口可以在晴天的中午將增氧機開2-3小時,一個是讓上、下層水體中的氧氣達到平衡,以利於水體中有機質的分解,另一個可將水體中的一些有害物質曝出來,從而起到改善水質的作用。改底:這個是終極手段,對於水質老化嚴重的水體,以上方法無法處理好的話,那就只有改底了,通常用的過硫酸氫鉀、芽孢桿菌、EM菌之類的均可以用,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用後兩種來改底,在用藥的前後三天不能用殺菌和殺蟲類的藥物,否則作用會大減。